一位隐居道医中医训诂之鸡舌丁香

时间:2020-1-1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让中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青竹中医

第2篇,医路漫漫青竹相伴。

文|冠剑君

来源|青竹医社

导读

昨日的上篇中道医对“丁”、“亍”、“示“等字做了解析,三个字都与“示意”有关,展现的是远古人类在祭祀过程中与上苍神明沟通的活动,又推及“祝”字,更是体现了人类由物质转向精神生活的历史进步。本篇将继续探究“鸡舌”与“丁香”间的渊源,今日恰逢西人之“情人节”,道医特附方“香衣辟汗”,以祝各位同仁早成“丁香结”。

缘起

前些日,吾与几位老中医、老神仙闲聊。几位前辈对中医今日之每况愈下而痛心疾首,于是有贤者提议建立一个古法中医传习社,基于网络传媒的便利,先可以启用一个虚拟传习社区。众老兴趣盎然,开始为虚拟社区命名。

众老中有泼冷水者,反语道:“我提议,中医传习社名曰‘阿司匹林园’。”众老愕然,问之何谓此名?泼水者言:“吾等中医人士,聚集一处开办网络社区,当以西药命名才对。世风也。”吾闻其言,笑而不语。

有一友见吾憋笑,忍不住笑言说破:“其言比喻今日一帮反对中医者聚集一处号称西医科学,却用中药命名社区。”老前辈中有人不明所指,问吾中药名称。吾答曰:“鸡舌。”吾言一出,哄堂大笑。笑得正欢,一人续增笑料曰:“鸡舌名其园实在抬举,鼠辈‘反、对’中医,当以其园名之‘对语’重新命名才能彰显真正的反对意义。”闻言,笑声收敛。

一友不解“对语”何意。吾解释道:“对语就是对偶之语言也。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友问:“其园名对语何如?”续料者接话道:“卯臭!”于是又是一番哄堂大笑。

丁香满园

……尘世间多少繁芜

从此不必再牵挂

院子里栽满丁香花

开满紫色美丽的鲜花

我在这里陪着她

一生一世守护她……

……

估计大多“零零后”记不住一首叫做《丁香花》的歌曲,因为那时你们还小,对爱情没有兴趣。校园民谣《丁香花》的歌词透露着一丝凄美,那是作者唐磊听说一位姑娘去世而感叹生命的脆弱,追忆那些稍纵即逝的纯真而写出的歌。年4月起,这个歌就在各地校园里小范围传唱,年上线就火了。

传说年7月夏季,北方有个医学生也被传唱的《丁香花》情愫感动,想着自己专研医学的孤独与天天发胖的身体,于是建立了一个为医学生提供交友的网络社群,也用了丁香来命名这个虚拟园区。本来原意是为单身医学生提供交友相亲的平台,哪知道医学生们交流还是问“实验立项了没有?”、“你们论文交没有?”、“最新SCI数据有没有?”……最后还是变成了医学交流平台。当然,这是网传戏说。

用丁香花来寓意爱情和青春,唐磊不是第一人。比较出名的诗歌里,著名诗人戴望舒写于年的诗歌名篇《雨巷》提到丁香: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当然,戴望舒也不是写丁香的第一人。有据可查的,最早把丁香用于诗词的人是唐朝尹鹗,其词中多次提到丁香。

方喜正同鸳帐,又言将往皇州。

每忆良宵公子伴,梦魂长挂红楼。

欲表伤离情味,丁香结在心头。

锦茵闲衬丁香枕,银釭烬落犹慵寝。

颙坐遍红炉,谁知情绪孤。

少年狂荡惯,花曲长牵绊。

去便不归来,空教骏马回。

寸心恰似丁香结,

看看瘦尽胸前雪。

偏挂恨,少年抛掷。

羞睹见,绣被堆红闲不彻。

有人问我,那唐朝以前还有人在文学作品中用“丁香”一词吗?鄙人孤陋才疏,不知道。但知道曹操的儿子曹植在《妾薄命行》中提到过丁香,那句诗是“鸡舌五味杂香。进者何人齐姜。”

有人问,祝老师你怕是老糊涂了,“鸡舌五味杂香”一句,只有香没有丁啊?呵呵,鄙人的谦辞“孤陋才疏”这帽子就送给你了。

丁香,原本就不是中原产物。

丁香的原产地,是印度尼西亚的摩鹿加群岛,那是著名的“香料群岛”。丁香传入中国的时间大约在汉朝,起初不叫“丁香”,而叫“鸡舌香”,也可简称为“鸡舌”或者“鸡香”。曹植诗歌里的鸡舌不是鸡的舌头,而是丁香。鸡舌的五味杂香也是他用丁香特有复合香型借指人间滋味。

而且鸡舌在汉朝是奢侈品,因为这种香料从印尼群岛运到了中原,在没有轮船飞机的汉代,估计会超过一年半载的脚程,运输成本极大。汉代鸡舌其价值胜过黄金,比今天的什么香奈儿啊、迪奥啊还金贵。当时只有上朝的大臣使用,级别不够还用不成。汉代应劭的《汉官仪》中记载:“尚书郎含鸡舌香伏奏事,黄门郎对揖跪受,故称尚书郎怀香握兰,趋走丹墀。”就是说,古代大臣上朝时口含丁香向皇帝汇报工作。

为什么会口含鸡舌丁香才能和皇帝说话呢?这里有几个意思。首先,反映了我们汉代有了口腔卫生观念。那时没有牙膏牙刷啊,牙签牙棍倒是有,因为剔牙不需要发明,猿猴都会。漱口也是初级文明,鸟都会(鸟类漱口式饮水)。但是口腔细菌繁衍引起口臭,只有人类礼仪出现后比较介意。所以,含香的历史可以推衍到人类礼仪出现的初代社会形态。文献明确记载的就是汉代的含鸡舌上朝的事儿。

第二个意思就是鸡舌有吉祥寓意。古代的鸡一直都是“神鸟”级别的象征,鸡的读音通“吉”,今天的中国还要过“鸡年”,可见鸡的重要吉祥寓意。鸡舌寓意“吉舌”,开口吉祥,说出芬芳的话。上朝的大臣口含鸡舌,除了礼仪上对皇上尊重以外,还有自我提醒暗示的作用。古代兵法中有“衔枚疾走”一词,就是说古代行军时口中衔着筷子,以防出声。大臣们含着鸡舌也是提醒开口谨慎。

第三个意思,我就从道门养生的角度来理解了。道门老师傅曾教我一个“生津化气”的秘法,当中就有“含枚”一说。说出来蛮简单的,就是口中含一枚“杏骨”。杏骨不是杏仁,是杏子骨骨(杏核的四川方言)。你们看杏字的写法就懂其中意思。口顶一木,比“搭鹊桥”更能生津。现代口腔医学认为唾液有杀菌的生物酶,有清洁口腔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中医学界雅称“杏林”,除了众所周知的道医董奉种植杏林的典故以外,其实其中道医的“杏枚”真正奥秘在于“生津化气”而预防瘟疫。当然,口含鸡香也是预防瘟疫的古法医术。相传三国曹操为了军资而建立了“摸金校尉”的特种部队,摸金校尉也是倒斗的祖师爷,倒斗就是盗墓的江湖春典(黑话)。听老一辈看阴宅的风水师说,倒斗的就有用丁香烧作炭用布包好做口罩的,预防墓穴中的邪气。此传说没有史料依据,要是有实物证据,恐怕防毒面具的历史要追溯到三国了。

在汉代的朝廷议事过程中,不能频繁上厕所(公共厕所系统不发达,汉服宽衣解带太麻烦),所以不能喝水太多,只有含香刺激唾液分泌来润喉。如此看来,丁香怕是我们中国最早的“润喉糖”或者“口香糖”了。也可能是最早预防呼吸道传染和消化道传染的医术之一。丁香炭的净化空气预防流感,我想诸多开发净化器的厂家可以进入实验阶段。咱平头百姓呢,可以在流感高发期用丁香粉做香包,时不时嗅闻也有一定预防作用。上一节讲“卯臭丁香”,其实也是道门暗语,要大家在农历二月间,嗅闻丁香而激发阳气。

在上文中唐朝尹鹗三番五次提到丁香,而且从诗歌看来都是说私情的。丁香与爱情有关吗?答案是肯定。丁香与爱情有关。为什么有关?因为丁香催情。杰克·特纳在《香料传奇》一书中就认为丁香是可以保育男人和女人的“种子”。在前面的训诂中,我们也得知“丁”的性向内涵。丁香是一种热烈的香料,剂量上调整到一定浓度会使人心跳呼吸加快,甚至窒息。鄙人在《结节训义》一文中提到呼吸节律与性高潮的关系。丁香就有调节呼吸和辛辣发散的特性而调动性趣。

尹鹗诗歌中的丁香枕就是一个有趣的玩意儿。枕头都是睡觉用的,睡觉需要催眠。丁香不催眠,只能催情使人亢奋,为什么要做枕头呢?因为尹先生不想睡觉。这枕头也不是枕“头”的床上用品,是成人用品,抬高臀部的撩拨工具。在从他的诗歌内容上分析,这个公子不但常常把催情香料带在身边,思念的对象还是“少年”。看来尹哥儿还是断背的主儿。这些,侧面反映了大唐的文化包容。

不过,道医里有另一种丁香枕,是安眠的。如果枕头填充物全是丁香,浓郁程度高时有轻度麻醉作用,但这个麻醉作用不是抑制期,而是兴奋期。兴奋后会抑制。道医的安眠丁香枕,里面填充了野菊花、合欢花、夜交藤、忘忧草、马尾松、五味子、刺五加和少量丁香。用量不同,效果不同。也是阴阳的极妙用法。

大唐盛世当丁香成了亲密关系中的“口气清新剂”和“印度神油”之后,恋人之间赠送丁香的暧昧意味让多少痴男怨女急不可耐、望穿秋水。丁香树、丁香花顿时都洋溢着春天般的氤氲。

丁香分“公母”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用了唐朝医学家陈藏器的注释“鸡舌香与丁香同种,花实丛生,其中心最大者为鸡舌,击破有顺理,而解为两向,如鸡舌,故名,乃是母丁香也。”

这句注释透露了一个信息,“鸡舌香与丁香同种”,那就是鸡舌香和丁香至少有不同的地方。从植物学上看,的确有两个类别的丁香,一种是丁香属(学名:SyringaLinn.),又称紫丁香属。该属植物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大部供观赏用,有些种类的花可提制芳香油,亦为蜜源植物,木材供建筑和家具用。共35种,不包括自然杂交种,主要分布于欧洲东南部、日本、阿富汗、喜马拉雅地区、朝鲜和中国。在这个属里,还有拟女贞亚属。

中国拥有丁香属81%的野生种类,是丁香属植物的现代分布中心。中国西南、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是丁香的主要分布区。西南部的川、滇、藏地区是中国丁香的重要分布区,自然分布13种,约占全属野生资源的50%。同时该地区也是特有种最多的地区,藏南丁香、云南丁香、西蜀丁香、毛丁香、四川丁香、垂丝丁香、松林丁香、皱叶丁香等都是西南部的特有种。川、滇境内的横断山区有7个野生种。

我给大家捋一下,凡是可以入药并且有用药经验的丁香列出来供大家收藏,不完善的地方多多谅解或者新浪微博来私信补充。(微博用户名:聿知子)

紫丁香(学名:SyringaoblataLindl.):

紫丁香全属约30种,中国产24种。紫丁香亚属包括了红丁香、辽东丁香、喜马拉雅丁香、云南丁香、垂丝丁香、匈牙利丁香、西蜀丁香、毛丁香、四川丁香、梯氏丁香、亨利丁香、秦岭丁香、紫丁香、关东丁香、山丁香、皱叶丁香、野丁香、四季丁香、小叶丁香、蓝丁香、圆叶丁香、欧洲丁香、华北丁香、朝鲜丁香、甘肃丁香、花叶丁香、阿富汗丁香、什锦丁香、羽叶丁香、春川丁香。其中蓝丁香(学名:SyringameyeriC.K.Schneid.)其树皮可消炎镇咳,利水。

拟女贞亚属:北京丁香、暴马丁香、日本丁香、华丁香。

这一类的丁香都有入药的共性。

丁香叶入药,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的作用,民间多用于止泻。丁香鲜叶制成的溶液,对弗氏痢疾杆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效果较强,用于防治菌痢。用丁香叶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其疗程短,退黄作用显著。以紫丁香叶的浸膏制成的片剂,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丁香花,花香浓郁,可提炼芳香油。其中富含丁香酚,可消炎治病,主治牙科疾病,防腐止痛。丁香酚对人的大脑皮层中枢神经有兴奋作用,有利于调节情绪。且丁香酚中所含的化学物质,其杀菌能力比石灰酸高5倍以上,对肺炎双球菌、流感细菌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丁香的根、茎人药,在藏医中称之为沉香,可清心解热,治疗头痛、健忘失眠等症,也可镇咳化痰,顺气平喘,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中医验方中,丁香又有一下用途:

①心痛不止:丁香15克,肉桂30克,共研细末,每日在饭前以热黄酒服3克。

②小儿吐逆:丁香、半夏(生用)各30克,同研为细末。姜汁和丸,如绿豆大。姜汤下三二十丸。

③唇舌生疮:用包包丁香末放入口含。

④胃寒呃逆:丁香3克,柿蒡6克,水煎服;或公丁香3克,桔皮9克,水煎服。

⑤口臭:公丁香1~2个,时时含口中。

⑥龋齿牙痛:丁香油滴在蛀孔或用棉球丁香油塞填孔中,有防腐止痛的作用。

鸡舌香:

另一种就是原产于热带地区的鸡舌香,属于桃金娘科蒲桃属,为常绿乔木。蒲桃属,桃金娘科的一属,有余种,主要分布在热带亚洲,少数在大洋洲和非洲。中国约有74种,产长江以南各地,多见于两广和云南。

蒲桃属已知的品种有:

棒花蒲桃、长萼乌墨、长花蒲桃、赤楠、粗叶木蒲桃、簇花蒲桃、大花竹叶蒲桃、倒披针叶蒲桃、滇边蒲桃、滇南蒲桃、滇西蒲桃、短棒蒲桃、短序蒲桃、短药蒲桃、钝叶蒲桃、方枝蒲桃、高檐蒲桃、广东蒲桃、广西蒲桃、贵州蒲桃、桂南蒲桃、海南蒲桃、褐背蒲桃、黑长叶蒲桃、黑叶蒲桃、黑嘴蒲桃、恒春蒲桃、红鳞蒲桃、红枝蒲桃、华南蒲桃、华夏蒲桃、假赤楠、假多瓣蒲桃、假乌墨、尖萼蒲桃、尖峰蒲桃、阔叶蒲桃、轮叶蒲桃、马六甲蒲桃、毛脉蒲桃、密脉蒲桃、怒江蒲桃。

大部分的蒲桃果实可以食用,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果实除鲜食外,还可利用这种独特的香气,可制成果膏、蜜饯或果酱。果汁经过发酵后,还可酿制饮料。相关植物学数据显示,蒲桃属的植物大多用于果实食用与观赏。蒲桃属里的丁香,只有Syzygiumaromaticum,才是我们中药里的“丁香”。

看来“鸡舌”与“丁香”命名上出现了误差。它们是两种植物,有的中药专家认为:“作为香料和中药用的丁香,和用于观赏的丁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植物。”这句话也是有偏差的。在中药上也出现了“公丁香”和“母丁香”的两种分法也是有偏差的。

根据植物学文献与研究数据表明,丁香属的植物中,一部分作为观赏性植物,也有一部分当作药用植物。而蒲桃属的大多数是观赏性植物或食用性植物,只有命名“丁香”的蒲桃属植物和丁香属药用植物功能类似。

公母丁香也两种分法。

第一种分法:丁香属的“丁香”是公丁香,蒲桃属的“丁香”是母丁香。

第二种分法:“蒲桃属丁香”中没有开花的丁香花蕾是公丁香。“蒲桃属丁香”的成熟果实是母丁香。

综上,我们可以发现“鸡舌”是“蒲桃属丁香”,“丁香”包括“蒲桃属丁香”和“丁香属丁香”。丁香属丁香中有部分药性功用与蒲桃属丁香“鸡舌”类似。所以导致混用。

混用的原因,鄙人认为有几个可能性。一,源于民间命名。老百姓把性味类似的植物归为一类。二,源于学术不端。有的文献引用,直接在名称拷贝,而没有实际考证两者不同。或者准确说,有的书籍把中药“丁香”的药性资料直接往“丁香属”上植物文献里套用。所以,鄙人质疑“丁香属”里许多丁香的药用性是虚假的。当然,不排除也不排斥“丁香属丁香”具有传统中医丁香的药用作用。利于新药开发和植物资源保护利用。但传统配方,特别是古方应用时,应注意鉴别。

有人会问,祝老师你说的中药古方里“丁香”是哪个啊?当然是“鸡舌”,就是桃金娘科蒲桃属丁香,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的马鲁古群岛及其周围岛屿。现在网上流传丁香的拉丁学名Eugeniacaryophllata是错误的,那是“尤金妮·卡氏风毛菊”,风毛菊是菊科了,有的地区的俗名丁香草。你们要是用度什么娘的、叉叉百科什么的,要气死的。中药丁香就是“鸡舌”,正确的拉丁学名Syzygiumaromaticum。所以,传统中药里的公母丁香,就是“鸡舌香”的花蕾(公)与果实(母)的干燥制品。

中药讲究传统与道地,“鸡舌”在历史文献传承有序,在产地上生长于热带海洋气候的丛林之中,其药性辛温、无毒、散寒除湿。可以治腹胀、恶心,泄泻虚滑,水谷不消。汉代传入中国以后,并没有官方命名。鸡香,谐音吉祥。这是中国古代文人的儒雅文字习惯而命名的产物。那么,鸡舌最早是否没有文化的考量,还是草根百姓的直观称呼呢?

如果看过鸟类舌头,也会发现鸟舌头一头大一头小,和公丁香的外形有相似的外形。但是为什么不叫鸟舌呢?因为劳动人民接触鸡的机会多余鸟,另外鸟的舌头稍微小一点,鸡舌头和公丁香大小差不多。也有人说“母丁香”是种仁由两片形状似鸡舌的子叶抱合而成,故称“鸡舌香”。我们来看照片就知道了,公丁香是钉子型,个别长模糊了的是鸡舌头锥形。而母丁香是橄榄型像花生。

而丁香的命名晚于鸡舌。汉朝进入中原的鸡舌,在三国时被曹操用于劝降,曹操送给诸葛亮鸡舌不是嘲讽口臭,而是暗示同朝为官含香进言,是做臣子的本分。曹操的儿子曹植也在诗歌里用鸡舌的五味杂陈形容心情。两晋后期,北魏的农学家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中写道:“鸡舌香,俗人以其似丁子,故为‘丁子香’也。”

丁子香,还不是丁香。美国汉学家“爱德华-谢弗”在《唐代的外来文明》一书中总结道:“正如英文字‘clove’一样,汉文的‘丁香’也是指这种香的外形而言的—‘clove’来源于拉丁文‘clavis’,而它的英文名则是从古代法文‘clou’(钉子)衍生而来的。”爱德华所提到的时代是唐朝,比北魏还晚得多。丁子香是否受拉丁语影响不好说,但是我们自信中国老祖宗的“取类比象”远古有之。大家结合文章前面对“丁”的训诂去思考,会为我们祖先自豪。

那么,丁香这个具有中国中医药文化的词语,是否被现代所谓自诩“科学”的某些专家知根知底呢?我想,他们不知道。我觉得如今口水乱飙的他们,应把丁香换做“鸡舌”而冠以园名,以改丁香浓郁而乱性的副作用。我可没有讽刺某些人的口臭。我和曹孟德的惜才之心相同,希望某些人口中多说吉言,尊重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希望我们同为中国人,我们都口中含香,共同促进中国医药健康事业良性发展。

当然,不读古书,不懂训诂,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一知半解又断章取义的人。如果把“鸡舌”理解成“鸡贼之舌”、“鸡婆之舌”也可以。“锤子”、“卯臭”、“鸡舌”到底何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如何理解,愚智自问,善恶自省。

道医附方

香衣辟汗:

丁香(一两)为末,川椒(六十粒)和之,绢袋盛佩,绝无汗气。

二仙散:

丁香(九粒)干姜(炒,一钱)

上为细末。每服五七分,白汤送下,被盖片时,令脾胃温暖,阴返阳回,则痘变润矣,量大小加减与之。治体寒肢冷,腹痛口气冷,阴盛阳衰,呕吐泄泻难发等证。

文献摘录:

《漢語大詞典》:鸡舌香(雞舌香)

即丁香。古代尚书上殿奏事,口含此香。《初学记》卷一一引汉应劭《汉官仪》:“尚书郎含鸡舌香伏奏事,黄门郎对揖跪受,故称尚书郎怀香握兰,趋走丹墀。”唐刘禹锡《郎州窦员外见示与澧州元郎中郡斋赠答长句二篇因而继和》:“新恩共理犬牙地,昨日同含鸡舌香。”明陈汝元《金莲记·接武》:“御杯共醉龙头榜,春雪同含鸡舌香。”亦省作“鸡香”、“鸡舌”。唐黄滔《遇罗员外衮》:“豸角戴时垂素髮,鸡香含处隔青天。”唐李商隐《行次昭应县道上送户部李郎中充昭攻讨》诗:“暂逐虎牙临故絳,远含鸡舌过新年。”元李裕《次宋编修显夫南陌诗》:“鸡舌遥闻韵,猩脣厌授餐。”《天雨花》第四回:“愿为鸡舌噙於口,常作灵臺贮在心。"

?往期回顾

(▼点击图片直接阅读)

?御用客服

?THEEND

排版/冠剑君校对/青竹学术部

本文由青竹医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转载文章,请联系客服()进行授权转载。

转载文章格式要求,请在后台回复关键词查看。

戳阅读原文参与投稿

10万稿酬等你来!!!

▼▼▼

觉得好看,







































治愈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有治好的吗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