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身体较弱,免疫力也相对较差,特别是婴幼儿,需要家长们精心呵护,否则稍有不慎就会感染疾病。医院副主任中医师刘亚军提出,只要妈妈们细心观察,便能发现在有些疾病发生前,孩子向你发来的求救身体信号。 刘亚军 医院副主任中医师;中国中药协会消化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理事;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兼秘书。擅长各类成人和小儿消化系统疾病诊治,对小儿腹泻、腹胀、消化不良、厌食、积食等疾病有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小儿肠胃的护理和保健也有深入研究。 信号1:腹泻 症状:宝宝便便次数增多;便便形状改变,大便稀、不成形;常伴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病因:外因一般为宝宝饮食不当(主要因过食或辅食添加不当引起)、受寒(包括着凉,过食生冷食物)、轮状病毒或细菌感染(前者更多见);内因是脾虚,特别是慢性腹泻,主要因为反复疾病或腹泻导致脾功能失常引起。 应对:很多家长一见宝宝腹泻,第一反应就是立刻给宝宝吃止泻药,这么做不可取。宝宝的肠胃功能可不比大人,胃肠道的抵抗能力也比较薄弱,很容易感染,如果用药不当不但起不到治疗作用,反而会加重病情!正确的做法是先分清引起宝宝腹泻的原因,然后采取对因又对症且宝宝更易接受的治疗措施。考虑到婴幼儿肠胃功能较成人更弱,在用药上需要首选安全、有效、方便的产品,帮助孩子更好地治疗腹泻。 刘副主任推荐敷脐这一外治疗法,药物作用于脐部皮肤,渗透入血液,直接起效,起到温中散寒、健脾止泻的作用。宝宝腹泻的同时,常伴随呕吐,家长喂药是很困难的,宝宝也不舒服,而敷脐这一疗法安全又方便,治标又治本,还可以避免口服药物造成的肝脏代谢负担,远离吃药和喂药的烦恼。建议选择采用低敏贴布的脐贴,比如丁桂儿脐贴,以防引起宝宝过敏。值得一提的是,丁桂儿脐贴的成分非常安全,由天然植物丁香、肉桂、荜茇等具有“药食同源”的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其中含有的丁香成分还有止吐的功效,用在宝宝腹泻再好不过。 信号2:厌食 症状:长期挑食、偏食、少食,拒绝进食;可有嗳气、泛恶、脘痞;面无血色,体形偏瘦;排除其他外感、内伤慢性疾病;身高、体重小于平均水平。 病因:宝宝不爱吃饭常见的原因是脾胃不调。这是因为宝宝的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所以会出现脾常不足的现象。因此无论是喂养不当、饮食习惯不好、还是挑食都容易影响消化吸收功能,从而导致孩子食欲下降、不爱吃饭,进而加重脾虚,陷入恶性循环。而宝宝“吃不进”,身体无法获得生长发育所需营养,会引起面黄肌瘦、营养不良、贫血、免疫力低下等一列问题,更加不利于其生长发育。 应对:所以,如果宝宝不爱吃饭,除了要注意饮食调节,掌握正确的喂养方法,饮食起居按时、有度外,需要从根源上缓解脾虚问题。对先天不足,或后天病后脾弱失运的患儿,要加强饮食、药物调理,使之早日康复。 在排除某些疾病、某些营养素缺乏及其它因素后,还可根据厌食的类型选择口服中药以及小儿推拿。建议大家通过一些药食同源的药物添加在日常饮食中来逐步改善厌食和食欲下降的情况,比如丁桂薏芽健脾凝胶。其采用含有山药、大枣、白扁豆、薏苡仁、山楂、麦芽、莱菔子这7味药食同源的中药材,有健脾益胃、化湿消滞的作用。酸甜的果泥口感,宝宝很容易接受不会抗拒,从而达到饭前开胃,饭后助消化,帮助宝宝改善脾虚的效果。 信号3:积食 症状:宝宝没胃口;腹胀、腹痛,小肚子咕咕叫;呕吐物带有酸臭味;大便酸臭或便秘;宝宝烦躁不安,夜里哭闹;嗳气,舌苔白腻或厚黄;有口气。 病因:过度喂养,导致宝宝脾胃负担过大,脾胃功能正常运行受阻;因疾病导致脾胃受损,脾虚气弱。 应对:首先调整喂养方式,减少宝宝摄入量,或改善宝宝饮食结构。另外,大家可根据具体情况口服中药,同时也可选择外治疗法。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宝宝因“脾常不足”经常引发各种疾病。所以,在治疗此类疾病时,不仅要“治标”,解决各种临床症状,更要“治本”,恢复脾的生理功能,让宝宝更好的成长。推荐药食同源、安全性高的药物。比如丁桂薏芽健脾凝胶,不仅安全性高,而且口味好、易喂服。此外,在季节转化的时候宝宝更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可以每年夏冬定期调理,更好的改善宝宝体质。 其他常见信号 除了上述3种信号,如果宝宝身体出现以下几种常见信号,大家也要多注意: *腋表体温高于37.3℃,或口腔温度高于37.5℃,亦或肛温38℃,说明宝宝发烧了; *身上反复出现丘疱疹或水泡,水泡有渗透液,皮肤瘙痒、干燥起屑,起急性红斑,说明宝宝湿疹发作; *常夜间盗汗,易惊醒;出牙晚,牙齿排序稀疏;生长发育较慢;出现枕秃;肋骨外翻、佝偻病;下肢弯曲,腿型不佳;免疫力差,易生病,说明宝宝缺钙; *存在味觉障碍,如偏食、异食;易引起皮肤疾病,如口腔溃疡等;易引发生长发育不良,如瘦弱、矮小;免疫力下降,经常感冒、发烧;智力发育较慢,说明宝宝缺锌。 说了这么多,妈妈们是不是对宝宝的身体小信号有了一定的了解呢?快来点击,测试你对宝宝身体信号的了解程度哦!希望大家今后在日常生活中能更细心,及时发现宝宝小身体里的大信号,更好地呵护宝宝健康成长。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