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相生相克在临床中怎么运用这些例子值得

时间:2021-7-2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导读: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它包含着“生克乘侮”几个方面。所谓五行相生,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五行相克,是具有相互制约的作用。在临床上,即可根据这个原理,用五行生克的理论来决定治疗原则,并预测疾病的转归,进一步提高辨证论治的疗效。

《内经·六元正纪大论》中有“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泻之”“水郁折之”。这对五行配五脏的治疗起着极大的指导作用。《金匮要略》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唯治肝也。”张仲景善于运用五行学说,如从肝病传脾的例子推论到他脏,依据五行学说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理论来指导临床实践。

今天就和昊学一起看看在临床中“五行相生相克”的运用。

五行相生理论应用

补肝养心法

补肝养心法适用于心神虚祛、怔忡心悸、不寐健忘等证。

心藏神而主火,营血不足,致虚火上炎,心神不得安宁。由于木为火母,肝血不荣,导致营血亏损,血虚不能养神,故宜补肝以养心神,主方如养心汤(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熟地、五味子、白芍、远志、合欢、九香虫)加枣仁之类。

益火生土法

此法适用于命门火衰,脾土不振而患下利清谷等证。症见黎明泄泻,腹痛喜按、喜温,并兼见一系列脾肾阳虚的症状。

由于命门火衰,不能腐熟水谷,故见五更泄泻。诚如明代医家李士材所说:“肾主二便,封藏之本,虽然属水,真阳寓焉,少火生气,火为土母,此火一衰,则不可运行三焦,府熟水谷。”李士材所说肾中寓有真阳,即指命门,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

脾胃主中土,非火不能生,故命门为生化之源,脾胃之母。在正常情况下,荣养本于水谷,食强则体壮。若命门火衰.不能鼓舞脾胃阳气,则脾胃运化无权,故纳呆食少,下利清谷。治宣补肾健脾,用四神丸(补骨脂、吴萸、肉豆蔻、五味子)之类,亦可用五味子丸(人参、白术、五味子、补骨脂、茯苓、吴萸、巴戟、肉苁蓉、龙骨)。在临床上治久泄不止,或用附桂理中汤温肾补脾,“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培土生金法

培上生金法适用于肺病日久,脾土虚弱,土不生金之证候。症见形瘦食少、便溏,舌光,脉细数等。

肺痨咳血之证,固当清肺热以滋上源,养肾阴以制阳光。由于久病不愈,单纯清金滋水,是取不到良效的,必须结合培补脾土之法,以资生化之源。因此,前人治疗肺病时,常常加上一些兼顾脾胃之药,如茯苓、扁豆、山药、白术、石斛等。

在阴虚火旺的情况下,如见骨蒸潮热、咳吐血痰、形瘦、脉数、唇红、胃纳不旺,则以补养脾阴与清金滋肾相结合。总之,虚劳之证不宜单纯强调滋补,以防久用碍脾,必在滋补之中,佐以培土之法,方能获效。

清金滋水法

此法用于火灼肺金,水源涸竭,阴虚劳损之证。症见咳嗽痰少、痰中带血、形体消瘦、潮热盗汗、腰酸遗精、咽痛失音,舌红少苔,脉象细数。

人体中生长与敛藏的关系必须平衡,如在阳气过分鸱张的情况下,必致耗伤阴血,故消金的作用,主要是收敛过盛的阳气,以保存将涸的阴液。临床应用清金滋水法时,要分辨邪正两方面的虚实情况,如温热病后期,邪气已退而正气衰弱者,当用生脉散、竹叶石膏汤之类以扶正为主;如邪热炽盛,水液欲涸,症见壮热气喘、大渴引饮、汗出如雨、神识昏愦、舌干燥、脉洪大者,宜用大剂白虎汤或白虎加人参汤,以扶正祛邪、清金滋水。

此外,因于房劳不节,酗酒无度,导致肾中真阴暗耗,水火不济,上炎于肺而见咳吐红痰,腰膝酸痛,形瘦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等,必须采用清金一类的方药,以资生水之源,使金水相生,阴液才有逐渐充沛的希望。主方如百合固金汤(百合、生地、熟地、玄参、贝母、桔梗、麦冬、白芍、当归、甘草),或可用清燥救肺汤(人参、甘草、枇杷叶、桑皮、杏仁、阿胶、石膏、麦冬、麻仁)。

滋水涵木法

此法适用于肾水不足,肝阳内动,症见头痛眩晕、耳鸣、心悸、筋惕,舌质红,脉弦细。

肾水亏损,水不涵木,木失滋荣,乃令肝阳上亢而出现上述症状。滋水涵木法,以补肾阴养肝木为主,方如左归饮(地黄、山药、枸杞、山萸肉、茯苓、甘草),或可加龟板、牡蛎、玄参、麦冬之类。临床多见阴虚阳亢,肝阳不潜,水枯木失滋养引起的高血压、子痫、中风等证,方用云母汤加减(云母、牡丹皮、石决明、钩藤、黄芩、牡蛎、代赭石、夏枯草、地黄、枸杞子、玄参、龟板),滋阴潜阳、平肝息风,使木得滋养,水木相济,亢阳潜藏,诸症皆除。

五行学说在临床上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只要掌握五行生克和与人体脏腑的关系,根据五行生克理论,施予适当的方药,确能收到良好效果。

五行相克理论应用

抑木扶土法

抑木扶土法即泻肝和胃法,适用于肝病传脾,木旺土衰,腹痛作泻、时作时止,脉象较弦,不思饮食。

肝为风木之脏,体阴用阳,刚劲之性,最易犯胃克脾,如脾土素弱,肝木更易相克,以致出现腹痛作泄,日久不愈等症,治以痛泻要方为主。若脾土久虚,肝木偏盛,选用六君子汤加白芍、吴茱萸、木香等。

泻肝和胃法适用于脘痛连胁、呕恶心嘈、频吐酸水、脉弦滑,可用金铃子散泄肝止痛,二陈汤和胃降逆,左金丸辛开苦降、兼能止呕除嘈。此法在《临证指南》“木乘土”中应用甚广,例如“痛非有形,痛解无迹”,发于暮夜,冲逆欲呕不吐,说明肝气攻胃,由恼怒强食,气机紊乱而成病,发时用河间金铃子散,兼以宣通阳明可愈。药物,如川楝子、元胡、法半夏、陈皮、瓜蒌皮、山栀子等。

泻火清金法

此法适用于心火上炎,肺失清肃,证见咳嗽气喘,甚则吐血、衄血等。

肺属金为清肃之脏,若金被火灼,肺失消肃则为咳嗽气喘,肺络受伤则见吐衄。凡此诸证皆当泻火以清金,主方如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主用于吐衄;黄芩知母汤(黄芩、知母、桑皮、杏仁、栀子、天花粉、贝母、桔梗、甘草),用于热喘有痰,面赤烦热;又如泻白散(桑白皮、地骨皮、甘草、粳米、竹叶),用于心烦肺热,咳嗽喘逆。在临床上,常用桑叶、桑皮、天花粉、川贝母、全瓜蒌、杏仁、甘草、桔梗、枇杷叶以治咳嗽,这些清火化痰的药,从广义的角度来看,亦属于泻火清金的范畴。

火有虚火实火之分,泻火清金法一般用于实证,脉多见洪大有力或滑数,舌红苔黄。若阴虚火旺者,则当壮水制火,即不适宜用本法治疗。

培土制水法

此法适用于土不制水,水邪泛滥,证见腹胀面浮、周身浮肿等。

脾属土,为万物之母。张景岳云:“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按此论据,水肿的发生主要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尤其与脾土更为重要,脾土有制水的作用,故培土制水法的运用较为广范。其证见疲乏倦怠、嗜卧懒动、食欲不振、胸腹胀满、面目浮肿、舌淡脉微等,主方如实脾饮(白术、茯苓、干姜、炙甘草、厚朴、木香、附子、豆蔻、莱菔子、木瓜、生姜、大枣)。

清金制木法

清金制木法适用于木火炽盛,上灼肺金,金不制木,木反侮金的证候。证见胁肋疼痛、咳嗽咯血,脉弦数等。

肺金具有清肃的作用,而肝木有疏泄调达之功,木秉春生之气,万物资以化生,金秉秋肃之令,草木遇而枯萎。在人体脏腑中,木中有火,亦称相火,如人体生理机能保持健康时,则木气与相火皆能动而中节,成为生化的动力。即朱丹溪所谓:“相火唯有补脾造化,以为生生不息的作用。”

反之,若肺金失于清肃而致木火上炎,煎熬真阴,在施治时就须应用清金制木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常用药物如沙参、麦冬、石斛、天冬、枇杷叶、玉竹、石决明、栀子、瓜蒌仁等。此外,临床常用方赤云汤(云母、生地、元参、麦冬、牛蒡子、赤芍、黄芩、赤小豆、藕节、甘草),也是清金制木的方剂,适用于咳血、咯血、衄血等。

壮水制火法

此法适用于水亏火旺,心肾不济,以致出现头目眩晕、耳鸣耳聋、自汗盗汗、潮热骨蒸、遗精少寐等症。

肾为水脏,上交于心火则水火既济,精神充沛。反之,水火不济,水不涵木,阴阳失调则治病遂生。刘河间云:“所以中风瘫痪者,非谓肝木之风,实甚而卒中之也,亦非外中于风尔,由乎将息失宜,而心火暴甚,肾水虚衰,不能制之,则阴虚阳实,而热气怫郁,心神昏冒,筋骨不用,而卒倒无所知也。”他所制定的地黄饮子(地黄、桑皮、石斛、麦冬、五味、石菖蒲、远志、茯神、肉苁蓉、巴戟、附子、肉桂),本系治?痱之方,方中除去巴戟、附子、肉桂,加入黄连、知母、黄柏之类,可以治类中火盛之证。

我们在临床常遇肾水不足,心火独亢,心肾不交的证候,用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之类化裁常获良效;又如肾阴虚则火偏盛而扰精室、封藏失职的遗精等证候,主方如知柏地黄汤加牡蛎,或用三才封髓丹。正如张景岳所说:“虚火因其无水,只当补水以灭火,则阴阳得平而病自愈,若欲去火以复水,则既亏之水未必可复,而并火去之,岂不阴阳两败乎。”

再如腰膝酸软,头眩耳鸣,舌燥,喉痛,甚至消渴等症,用六味地黄汤加石斛、黑芝麻,或用大补阴丸之类,补肾益精,滋阴凉血,“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总之,壮水制火法的应用,一则用大剂壮水以制火,一则壮水的同时兼用清火,其中又要注意虚实的不同情况。

END

中医(专长)医师让您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从业人员!!!

根据《中医药法》、《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民间确有专长技术的无证中医可以通过中医专长考核取得《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合法注册行医。不同于过去的考试,中医专长医师考核方式是专家对考生评议考核,为确保考核公平公正,防范考核舞弊风险,在充分考虑专家队伍基数基础上,规定考核专家人数为不少于5人的奇数,通过现场陈述问答、回顾性中医医术实践资料评议、中医药技术方法操作等形式对实践技能和效果进行科学量化考核。考核中医药技术方法分为内服方药和外治技术两类,包括医术渊源或者传承脉络、医术内容及特点、诊断治疗、安全规范等内容。

取得《中医(专长)医师执业证书》者,即可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以个人开业的方式或者在医疗机构内从事中医医疗活动。也就是说,通过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考核后,你就可以在本省范围内开展中医医疗活动,具有合法的行医权利。

①西医想转型中医的(西医诊所以后会有很多限制)

②精通中医确没有中医毕业证书,无法从事中医诊疗

③家有祖传秘方或技术,现在未从事中医医疗活动

④无任何中医基础,但爱好中医想从事中医行业

⑤具有村医证书,但不能报考执业医师证的人员

⑥在昊学教育只要你想从事中医行业,都可以申请报名

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的或经多年中医医术实践的,申请参加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核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①具有医术渊源,从事中医医术实践活动或者在中医医师指导下从事中医医术实践活动满5年,掌握独具特色、安全有效的中医诊疗技术方法,并得到患者的认可;②由至少2名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推荐。

③推荐医师应当为被推荐者户籍所在地或者长期临床实践所在地的省(区、市)内相关专业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注:昊学教育可协助考生全程办理报名相关手续

1、中医基础知识

网络课程+面授课程详细讲解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方剂、辨证论治让你轻松获得中医基础知识为专长技术奠定基础。

2、中医专长技能

网络课程+面授课程详细学习简单易懂疗效显著的中医特长技术,让你拥有中医专长从而轻松应对考试,一次通关获得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证书,并可以在日后中医临床实际应用中获得收益。

3、答辩流程指导

全程一对一面授指导考核流程,集中培训医术渊源或者传承脉络、现场答辩、注意事项、心理调节等轻松应对考试答辩。

4、全真模拟答辩

全真模拟答辩现场,提前熟悉考核流程,消除答辩紧张心理,熟悉答辩环境。

5、全程协助报名

昊学教育可以为学员提供全程、全方位、全面的考核报名协助,包括资料整理填写、推介老师、临床从业证明等。

6、高清网课辅助

昊学教育中医专长研究院邀请国内中医方面权威授课名师录制中医(专长)医师网络课程,方便学员随时学习,巩固复习,让学员轻松掌握中医相关知识。

7、科学课程设置

昊学教育中医(专长)课程根据学员需求分为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必修课程为所选专长必须要学习的课程,选修课程为根据自身需要可以选择学习的课程。目的是为了让学员在取得中医专长证书的同时,也能学到一些中医技能,通过学习提升了自己的临床应用技能。

8、独家内部教材(独家教材)

昊学教育中医专长研究院聘请知名中医团队,编写独家内部中医(专长)教材,教材和培训课程配套,全套教材为三本(中医基础知识、中医专长技能、专长答辩指导)

1、提供贴心细致的全程备考服务,让您省心省力备考;

2、中医基础知识模块-中医专长技能模块-答辩指导模块三重模块化学习,多重过关保障;

3、权威名师授课,解决您学习中遇到的一切问题;

4、专属教务老师跟踪测评,定期督学保证您的学习效果;

5、考前一对一答辩指导熟悉流程、调整心态,顺利通关;

6、签订协议,保障权益,加入我们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7、中医专长技能模块轻松应对考试,还能学到中医技术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