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胃病,九个寒艾灸就是ldquo

时间:2021-8-2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脾胃受凉:饮食不香,食欲不振,随便吃点都消化慢,嗳气、打嗝,肚子里有气体乱窜....尤其是本来就脾胃湿寒的人,男人肚子大,女人寒气重,老人五更泻,小孩老生病........养脾胃,祛湿寒是关键!十个胃病,九个寒湿!中医认为,“十个胃病九个寒”、“胃喜暖恶寒”,指脾胃喜温恶寒,具有温则行、寒则凝的特点!胃对温度十分敏感,最怕寒邪,脾胃寒气重,不驱寒祛湿的话:胃里的有害菌大量滋生,容易引起胃炎、胃痛、腹胀、腹泻、胃溃疡等不适,这就是胃部疾病频发的原因。脾胃湿寒虚弱,身体吸收不到什么营养,还会面色发黄、眼袋摇摇欲坠,另外还有严重的口臭!平时都不敢跟别人凑近说话...对于湿邪,我国首届国医大师、著名脾胃病大家路志正老先生曾经说过,“行医70余年,我接诊过不少病人,我发现很多病人的体内都有湿邪作怪”。由此可见,湿邪已经成为威胁现代人健康的最大敌人!你脾胃的寒湿,从哪来的?

一、寒湿困脾的3大原因

一是:平日里吃或喝了过多的清凉饮料,冰冷食物、瓜果类等,暴饮暴食也会造成影响,湿邪在体内过盛,损伤脾阳、导致肠胃的运化机能产生障碍,使湿气滞留于体内;另一个原因是外界的:就是环境潮湿、多雨,或者冒雨涉水、久处湿地等,也都容易导致「寒湿困脾」的问题。此外,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若本身脾胃较虚弱、体内津液的运输作用不佳,而易生出痰湿的人也容易有寒湿困脾的症状。

二、寒湿困脾自测

你中招了吗?

对照查看下以下症状:

头重、犯困

口腔黏腻

食欲减退、没有胃口、味觉下降

不易感觉到口渴

喜欢吃温热的东西

时常恶心、想呕吐、小便多

腹部疼痛、时常腹泻、大便不成型

皮肤暗黄、体重升高、有浮肿

.

以上症状中招5点以上,考虑已经有比较重的“寒湿困脾”症状了,需要注意防护、调理!

预防寒湿困脾,牢记8大要点!1、应当进食低盐饮食。2、体质肥胖之人多湿,尤其注意不要遭雨淋、受湿。3、不要贪凉饮冷,避免湿邪外入或内生。4、吐泻时期宜暂禁食,吐泻停止后再逐渐恢复饮食,先以流汁或半流汁饮食为宜。5、吐泻甚者容易伤胃气,可饮淡盐水、米汤养胃气。6、腹胀的人不宜食用煎炸、辛辣、坚硬的食物,以半流质和无渣而富有营养的食物为宜。7、避免情志抑郁或暴怒,戒除烟酒。8、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米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可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灸养胃穴,人体的“天然胃药”!其实,我们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天然药库”,每个穴位都是一味“良药”,善用穴位,就是在激发自身药库。一、人体自带5大“天然胃药”!腹泻、胃痛、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肠胃问题高发,这时,我们要找的,就是这5味“天然胃药”:神阙穴、中脘穴、天枢穴、大陵穴、足三里。1、神阙穴:运脾暖胃!神阙位于脐中,与冲、督、脾、胃等经脉相关,素有“脐通百脉”之说。故它能直通内脏,灸之具有温通元阳、运脾胃气机、化寒湿积滞之功。2、中脘穴:主治脾胃!《循经考穴编)中云:“中脘主治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临床中我们也发现了,多数急性胃痛的病人在中脘穴有压痛感,艾灸中脘穴能帮助快速缓解胃痛。3、天枢穴:调肠理气!《针万六集》提到“天枢,足阳明脉气所发,阳明居中土也,万物之母,五脏百骸莫不受其气而母之,故虚损者宜取天枢,刺而灼(即艾灸)之可也。”天枢穴能调肠腑、理气滞,在此艾灸可以起到“灸以补虚”的作用。4、大陵穴:降胃火!大陵在五行中属土,对应着脾胃,艾灸此穴可降胃火、祛心火、提升胃动力。5、足三里:养胃最佳穴!接着重点说一下这个足三里,它是调理肠胃问题的效穴。《杂病穴法歌》记载:“泄泻肚腹诸般疾,三里内庭功无比。”“三里”指的就是足三里,它是胃经的合穴。脾胃属土,阳经的合穴也属土,足三里为土经的土穴,故是养胃最佳穴!另外,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足阳明胃经的脉气属胃络脾,其循经路线经过肚腹,而足三里又是胃经的合穴,所以凡一切胃肠疾病,都可以找足三里。

2、各种肠胃病,对症取穴效更佳

1、胃痛

饮食不洁、饮食不规律、过饥或过饱、感受寒凉或生气等因素都会引起胃痛,急、慢性胃炎或胃溃疡等疾病的重要症状之一也是胃痛。

腹部上的中脘穴、神阙穴、天枢穴,以及腿上的足三里,都可以用来对付胃痛。长期坚持艾灸对很多胃病都能起到调理的作用。

2、消化不良年底亲朋好友聚餐,难免容易吃多了,胃肠不消化,揉腹配合艾灸中脘穴、大陵穴,可以理气健脾、帮助消化。

3、腹泻

一般选用神阙穴和天枢穴来调理,如是虚寒型急性腹泻,可以在穴位上进行隔姜灸,生姜本身有温中祛寒之效,姜与灸之热互助——姜得灸助,其辛温走窜之力增强:灸得姜助,其温补驱寒的作用也会变得更强!

方法:1、无需清洗,把老姜切成片,横截面尽量切大一点,每片厚度0.3厘米至0.6厘米,每片姜中心刺上几个小孔;

2、把姜片放在穴位上,再把艾绒捏成小小的圆锥形放在姜片上,艾绒堆状约是蚕豆或枣核大小,点燃艾绒施灸,感觉烫时可以把姜片稍微移开一会,或者在下面再垫一片姜片,免得发生烫伤或灸疮。艾绒燃尽后,再放置艾绒反复施灸,姜片也可视情况更换。

3、每穴灸3~9壮(每灸完一堆艾绒为一壮),每次约10~30分钟。也可以用艾条灸。

三大食疗方,吃出好脾胃!

中医讲:“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如果脾胃虚弱的话,不仅身体素质大大下降,而且也会影响人体的水湿运转,影响身体的健康;所以健脾养胃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胃病,三分治,七分养!好脾胃是吃出来的!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通过食疗的方式进行调理,试着吃点它,脾胃可能会慢慢好转!

1、焦米粥,祛除脾湿一身轻!将大米洗净放置在铁锅中,以文火炒至焦黄色,然后加入清水毫升左右,煮至米开,凉温后食用,每天服食1次,连服3-4天,对脾胃虚寒导致的脾虚非常好,能够有效改善脾湿的症状。2、当归生姜羊肉汤!

材料:羊肉克,当归15克,陈皮5克,生姜15克。(2人份)

做法:将羊肉洗净切块,下锅爆香。把当归、陈皮、生姜洗净,与羊肉一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用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1-2小时,调味后食用。

功效:温阳祛寒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的人服食。

3、米酒姜丝蛋花汤!

材料:鸡蛋1个,醪糟2勺,姜2片,红糖适量。

做法:1.鸡蛋磕入碗中,搅散;姜洗净,切丝。锅加水烧开,放入红糖、姜丝、醪糟略煮,下入鸡蛋液搅匀即成。

这个米酒最好用超市里卖的醪糟,这个是糯米发酵做的,最养脾胃,南方生小孩都是喝这个。温性不错,姜就不说了,蛋花就是在醪糟煮开的时候放入,这个蛋花可以裹着脾湿之气。

脾胃寒湿,艾灸培补阳气,排出湿寒,效果加倍!如果你身边也有脾胃不好的人,记得把本文分享给他/她~

都看到这里了,帮我们点个“在看”呗!

提醒友情提醒:因为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