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毛保健宝宝腹泻的简便外治法和寒热咳

时间:2019-12-1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小编导读

天气转凉,很多小朋友在受凉后会出现肚子痛、拉肚子,生病了就要尽早治疗,可是让小朋友乖乖配合吃药却是医生和家长的一大难题。不用发愁,今天为大家介绍几种小儿腹泻的外治疗法,不用打针和吃药,让宝宝开开心心远离腹泻~

俗话讲“霜降杀百草”,霜降过后,

气温骤降会越来越频繁,

大地将被一片肃杀之气笼罩

自然界的阳气收敛、沉降,

已经接近浅藏的状态,

而人体的阳气也在进行从收到藏的转换,

阳气的进一步收敛,加上气温多变,

因此这时也是感冒、气管炎、鼻炎

等肺系疾病多发的阶段。

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霜降与长夏一样,五行属土,

因此在这段时间里,

不仅要继续养护肺脏,

还要格外注重对脾胃的调理。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

气血充足,抵抗力自然也高,

这是预防疾病的根本途径。

同时也为过冬储备好资源。

霜降保健穴位

01

鱼际穴

鱼际穴,隶属于手太阴肺经,对肺系实热病证有良好的调理作用,如肺热引起的咳嗽、热性哮喘、咽干、咽喉肿痛、音哑、失声等。

鱼际穴同时也可以调理脾胃,胃痉挛、孩子不爱吃饭、甚至出现疳积,都可以通过鱼际穴来调理。

取穴:

鱼际穴位于手外侧,第1掌骨桡侧中点赤白肉际处。

手法:

左右每天早晚各按揉3-5分钟。

穴位详细解读可参考:它是人体自带的“清咽润喉糖”嗓子干、疼、哑都可揉一揉

鱼际穴。

际,就是边际的意思。在我们的大拇指根和手掌根中间,有一块非常丰满的肌肉,就像鱼腹一样,而这个穴位正处于赤白肉交际的地方,所以叫鱼际穴。

鱼际穴

说起鱼腹,让我想起了一个非常浪漫的成语,叫“鱼传尺素”。

我们这个时代最不愁的恐怕就是和人联系,别管相隔多远,想联系了,动动手指发条信息就过去了,但在古代一般就只能通过书信来传递了,不过为了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古人还发明了飞鸽传书、鸿雁传书,还有折枝梅花托人带过去等等别具一格的方式,不过脑洞最清奇的恐怕就是鱼传尺素了。

这个词最早出自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女主人的丈夫被抓去修长城,多年未归,有一天从远方来了位客人,带给她一双鲤鱼,当女主人准备烹调的时候,忽然发现鱼肚子里面藏着一张绢帛,居然是丈夫写来的家书。可想女主人当时的心情是多么惊喜、感动!

可见表达真的是门艺术,同样一句“我想你“,发条信息过去和以用心的方式表达出来,效果一定是天渊之别。

那么联系我们今天讲的鱼际穴,也有一个和沟通表达有关的功能。

01

清肺热调理咽喉肿痛、嗓子哑

鱼际穴是手太阴肺经的荥穴,《难经·六十八难》曰:“荥主身热。”说明荥穴主要应用于发热病证,可退本经的实热。

所以鱼际穴对肺系热性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如肺热咳嗽、热性哮喘,尤其对咽干、咽喉肿痛、音哑、失声等有较好的调理效果。

秋天以燥为主气,初秋的燥多为温燥,温燥犯肺,就会让人觉得唇、舌、鼻、咽干干的,缺少津液,有人不停喝水,还是感到咽喉干干的,尤其工作中说话比较多的人,比如销售员、教师等,往往会因此导致声音嘶哑、咽喉肿痛、咳嗽,严重者咳嗽带血丝,甚至失声,这时就要经常刺激压鱼际穴,可宣肺清热,起到缓解作用。

02

改善易感体质

肺是人体抵御外邪入侵的第一层堡垒,按摩大鱼际穴,可增强肺主皮毛的功能,提高抵抗力,所以容易外感的人可在秋冬际多刺激鱼际穴,可按揉也可两手对搓,改善易感体质。

03

清肠热缓解便秘

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的疾病可通过调理肺来消除,因此按摩肺经的鱼际穴可清肠热,化肠燥,调理因肠燥、肠热引起的便秘。

04

调理胃痉挛、厌食、疳积

鱼际穴虽然是肺经上的穴位,但它也有调理脾胃的功能。为什么呢?从经络的走向来讲,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环循胃口,上隔属肺...。”

其实学过董氏特效穴的人会发现,鱼际穴的位置和土水穴几乎是一致的,土水穴是调理脾胃的特效穴,那么鱼际穴自然也有同样的功能。

在《灵枢.经脉》中就有鱼际穴对胃病的诊断方法,书中说:“胃中寒,手鱼之络多青矣;胃中有热,鱼际络赤”。

而且大小鱼际又和我们的肺很像,所以也能全息到肺。土水穴在穴性里也有清宣肺气一说。

因此,遇到胃痉挛、孩子不爱吃饭、甚至出现疳积,就可以通过鱼际穴来调理。

取穴:

鱼际穴位于手外侧,第1掌骨桡侧中点赤白肉际处。

方法:

对搓:两个大鱼际向相反方向对搓,大约搓2~3分钟,整个手掌便会发热。这样做可促进血液循环,强化身体新陈代谢,所以能增强体质,防治感冒、咽痛,治疗胃病等。

按揉或掐揉:用拇指指腹在鱼际穴处用力向下按压,并配合左右按揉,以有酸胀感为宜,或用大拇指指尖用力掐揉鱼际穴,可调理咽痛、热嗽。每天早晚各按揉次。

02

阴陵泉

阴陵泉穴隶属于足太阴脾经,具有清利湿热、寒湿,健脾益肾的功效。现在酸奶、水果、甜食是很多孩子的日常饮食,体内积累了很多湿气,经常刺激按摩阴陵泉穴,能够快速的祛除体内的脾湿,从而治疗因体内湿气过重所导致的诸多病症。

取穴:

阴陵泉穴在小腿的内侧,胫骨内侧踝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取穴时拇指沿小腿内侧骨内缘向上推,抵膝关节下,胫骨向内上弯曲凹陷处即是。

手法:

按揉穴可稍微用力,以穴位有明显的酸胀感为佳,左右各3-5分钟,每天一次。

03

公孙穴

公孙穴属足太阴脾经,且联络足阳明胃经,通冲脉,是八脉交会的要穴。刺激公孙穴具有补脾和胃、调心安神的功用,可以用于治疗胃痛、痢疾等胃肠疾病和心烦、失眠等神经系统疾病。

取穴:

人体的脚内侧,第1跖骨基底前下方的凹陷中,赤白肉际处。

手法:

左右各按揉3-5分钟,每天一次。

霜降节气推拿穴方

可以用以下穴方给孩子做节气小儿推保健:

清天河30,一窝风30,顺外八30,两扇门30,

清补清肺30,平肝30,清脾胃30,补脾30,

脾胃三穴30,寒痰五穴30,顺逆内八各30,

外劳30,捻手背,中脘,太冲,

正捏脊,肝胆脾胃腧

咳嗽是一年四季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秋冬季。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经渠穴,一个很大的功能就是调理咳嗽,而且不用辨证,无论寒咳热咳、虚症实症都有作用。经渠穴是手太阴肺经上的经穴,什么是经穴呢?《灵枢·九针十二原》里讲:“所行为经。”意思就是脉气走到这里时,就像通过沟渠的流水那么迅速。《难经·六十八难》上说:“经主喘咳寒热。”意思是十二经里的经穴对咳喘是最有办法的。为什么呢?因为经穴的五行属性为金,而肺也属金,咳喘大多和肺有关,所以想调咳喘这类肺系疾病就要找属金的经穴。而经渠穴本来就在肺经上,所以更是“金中之金”,金的特性更强大。金有什么特性呢?一方面金代表着锐利、急进的精神,另一方面也有收敛、清冷、潇条、沉着的特性。在肺脏上的表现就是宣发和肃降,这是肺的主要功能。而作为金中之金的经渠穴的优势,正是让肺的宣降恢复正常。五脏六腑皆可令人咳,其中肺失宣降是一个很大的因素。肺很娇弱,不论是周遭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外邪,还是人体本身内在机能障碍,都有可能伤害到肺,影响到肺气的宣发和肃降。“肺气不宣”表现以喘、咳、闷、胀、堵塞感为主,而“肺失肃降”则以气逆、咳、呕为主。

比如着凉了,风寒之邪由皮毛而入,直犯肺经,就会导致肺气为风寒所束,宣降失常,就会咳嗽。

还有的是因为平时脾胃虚弱,阳气不足,体内痰湿多,再加上积食内热,痰和热结合在一起,阻于气道,也会使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失常,产生咳嗽。

因此调理咳嗽就要让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恢复正常,经渠穴可以让不宣的宣发出去,不肃的清肃下去,肺气充达顺畅。所以无论是风寒咳嗽、风热咳嗽、内热外感咳嗽、痰热咳嗽、痰湿咳嗽,经渠穴都能帮上忙。对于气虚性咳嗽,虽然以补虚为主,但也有气乱的情况,所以刺激经渠穴也有辅助作用。不光是咳嗽,还适用于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如咽喉红肿痛、干燥,哮喘,肺炎,扁桃体炎。另外对于气不太顺、气接不上来,气滞所致的胸闷胸痛,也具有极好的调理效果。

取穴:

在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1寸。取穴时可手掌平放,掌心与拇指向上,距腕横纹1寸的桡动脉搏动处,即按脉时中指所按之处即是。

方法:

揉法:以大拇指指腹按住经渠穴,揉下,按揉时用的力量可以稍大一些,这样才能有好的效果。

点按法:用一只手的拇指指腹按压另一只手的经渠穴,逐渐用力深按,以感觉穴位局部酸胀疼痛为宜,保持10秒,然后松开,一压一松为一个循环,每次点按3分钟。

注意,此穴不可灸。《针灸甲乙经》:“不可灸,灸之伤人神明。”

取穴:板门穴位于手掌大鱼际处上三分之一,大家可以摸到一个筋头,用力按揉有酸痛感。

功效:通达肠胃积气,清胃热,止呕、降逆。

手法:可用揉法,按揉时,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都是可以的。按揉-次左右。

手掌是人体的全息反应区,人体的脏腑都可以在手掌上找到全息点。手掌上肉最厚的那个地方,叫做大鱼际,则可全息到脾胃。板门穴就在大鱼际的上三分之一处,在小儿推拿中,它被称作“脾胃之门”。

板门穴最早记载于《小儿按摩经》:

“揉板门,治气促,气吼,气痛,呕胀,除疳积。”

《推拿广意》里记载:

“板门穴,揉之,除气吼肚胀。”

在我们儿推教材中的积食、呕吐、泄泻、腹痛、疳症……这些脾胃失和症状的穴方里,都有板门穴的身影,那么板门穴在调理脾胃时到底发挥怎样的作用呢?这要从脾胃的性格特征谈起。

脾主升,以升为健,脾气上升则脾运化水谷和水液的功能就能正常发挥,这样就不会有脏腑失养,也不会使水湿停聚。

但如果脾气虚衰,或脾被太多湿气拖累,就会影响脾气的上升,清气不升,除了头目上的上窍得不到滋养,清气停留在中焦,还会让人腹胀满闷、不思饮食,如果情况更严重点,脾气不但不能升清,还会下陷,则会出现便溏、泄泻。

而胃气以降为和。胃为水谷之海,当我们吃下的饮食进入胃里,经胃腐熟后,必须下行至小肠,才能将食物作进一步消化,并将其中的营养物质彻底吸收,化为气血津液,输送至全身。

如果胃气不降,甚至上逆,就会出现胃脘胀满作痛,嗳气吞酸,呃逆呕吐等症状。

而且处于中焦的脾胃,就像一个轮子似的带动其他脏腑的气机升降,当脾不能升,胃不能降,就像中间的车轴转动不起来了一样,其他脏腑的气机升降也会出现问题。

而板门穴的作用正是让脾胃气机的升降恢复正常,使脾气得升,胃气得降,把脾胃的气机转动起来,那么才可以消导食积,行滞气,使清阳得升,浊阴得降,让整体气机正常运转。

因此当孩子出现腹胀满闷、食欲不振、舌苔厚腻、腹痛、便溏、泄泻、嗳气吞酸,呃逆呕吐这些脾胃失和引起的症状时,就可以通过按揉板门穴来调理。

敷足疗法

①吴茱萸、肉桂、花椒、细辛各等份。上药共研细末,外敷双足心涌泉穴及肚脐,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1换,天寒或寒象明显则将药末加热后外敷。可健脾化湿止泻。

②吴茱萸2~3g。将吴茱萸捣碎,用水浸泡后均匀置于两块纱布上,然后用胶布分别固定于两侧足心,一般2~3天后取下。可温中健脾,适用于婴幼儿腹泻。

③苦参、苍术各适量。将苦参、苍术研为细末,热重者3:1混合,湿重者1:3混合,以米醋调敷双足心,外用纱布包扎,胶布固定。4~12小时换药1次,泻缓则换药时间可适当延长,以愈为度。可健脾利湿,清热燥湿,适用于婴幼儿腹泻。

④大蒜20g,朱砂0.3g。将大蒜捣烂,纳入朱砂拌匀,压成药饼样,贴敷于双足心涌泉穴。每日1换,连续3~5天。可清热止泻,适用于急性腹泻。

图片来源:《小儿推拿》

生姜疗法

①生姜适量,洗净,捣烂装入布袋内,置于小儿胃脘部,上放热水袋,热敷1~2小时。每日2~3次,直至病愈。可温中止泻,适用于小儿胃寒吐泻。

②生姜切片,分别贴敷于双侧内关穴,胶布固定,每日敷12小时;亦可将生姜捣泥,敷于肚脐,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2~3天。可温中散寒,适用于小儿胃寒吐泻。

敷穴疗法

①取山栀子(鲜者尤佳)适量,捣如泥,加食盐少许,混合均匀,外贴于手心劳宫穴处,包扎固定。每隔12小时换药1次,一般2~3次即可。可清热解毒。

②法半夏适量,研为细末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少许,加白酒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双侧天枢穴,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3天。

图片来源:《小儿推拿》

敷脐疗法

①芒硝5份、丁香1份,共研细末备用。使用时取本品3g,敷于脐孔处,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可同时配合局部热敷。每日1换,连续2~3天。可温中消食。

②五倍子2份、吴茱萸1份,共研细末备用。使用时取本品6g,用凡士林调为膏状敷脐,外用胶布固定。每日1换,一般治疗3~6小时后起效,连续2~3天即可。可温中散寒,收敛止泻。

③丁香、吴茱萸各3份,木香、白术各1份,共研细末备用。使用时取本品5~10g,用黄酒适量调为糊状,敷脐,外用胶布固定。每日1换,连续3~5天。可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④白术、白芍、陈皮、山楂、升麻、车前子、吴茱萸、豆蔻、丁香各等份,研为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取药末适量,用清水调为稀糊状,外敷于肚脐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3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1~2个疗程。可健脾止泻。

⑤丁香1份、肉桂2份,共研细末。每次取本品1~3g,纳脐中,外贴纸膏药。每日1次。用于寒泻虚证。

⑥吴茱萸30g,苍术20g,丁香6g,胡椒30粒。用火焙干,研成干粉,混合均匀,装瓶备用。用时取药末1.5~2g,陈醋或植物油调成糊状,敷于脐部,外以纱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用于脾虚或脾肾阳虚泄泻。

⑦肉桂3g,细辛0.9g,干姜6g。上药共研细末,加冷开水和匀,填于患儿脐部。每日换药1次,连续用3~5日。用于风寒泻。

⑧车前子g,滑石粉6g,甘草3g。上药共研细末,取药末适量,满患儿脐部,外以纱布覆盖,胶布贴紧。每日换药1次。用于湿热泻。

⑨单味中药胡椒粉填脐,以填平肚脐为度,用伤湿止痛膏覆盖固定。每日或隔日1次。用于风寒泻。

热熨疗法

葱白g,食盐g。先将食盐放锅内炒至炸花为度,纳入葱白拌匀,用毛包好,趁热敷脐(热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每日1~2次,连续2~3日。可温阳散寒。

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

自然界阳气渐退,阴气渐生。

深秋来上暖暖的一碗陈皮茶,

温暖身体的同时,也滋养着脾肺,

是这个时节润肺生津、

健脾益胃的最佳选择。

陈皮的主要功效

陈皮,就是橘子皮经过反复晾晒之后陈化之后而成,正是因为陈化后,橘子皮的烈性慢慢挥发,其药用价值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更大。

陈皮,辛、苦、温,归脾、肺经,可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对脾胃气滞引起的脘腹胀满或疼痛、消化不良,湿浊阻中引起的胸闷腹胀、纳呆便溏,痰湿壅肺引起的咳嗽气喘,都有不错的调理功效。

经过陈化后的橘子皮,性质更加温和,稳定,食用后也不会上火,所以是不可多得的食疗佳品。

陈皮茶

健胃理气

原料:

陈皮适量,水

做法:

将陈皮用水洗净。

撕成小块放入杯中。

倒入沸水,盖上杯盖闷好。

如果给小朋友饮用,可以适量添加麦芽糖,美味又健康。

陈皮山楂茶

芳香醒脾行气消食

原料:

陈皮5克,干山楂10克,桂花适量

做法:

将陈皮、山楂分别洗净,备用。

将山楂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小火煮到汤变色。

将陈皮放入锅中,再煮一会即可。

最后放入桂花即可。

陈皮红枣茶

消食理气养血安神

原料:

取陈皮15克,大枣若干,水适量

做法:

取陈皮15克,大枣若干洗净备用。

用沸水泡开即可。

最后再来一道温和的健脾化痰、滋阴润肺的食疗方——陈皮柠檬膏。

今日推荐

宝宝版

健脾理气化痰润肺

从陈皮柠檬膏的名字里可以看到,我们制作的原材料需要包括柠檬和陈皮,此外可以加一些冰糖调味,而且冰糖本身也有生津润喉去燥的作用。冰糖我用的云南黄冰糖,效果比较好。

柠檬丨6颗

陈皮丨g

黄冰糖丨2斤

我做的比较多,按照上面的量可以做出一大瓶来,大家也可以参考比例自行增减:

柠檬冰糖1:2

陈皮柠檬1:5

大家可能还听说过川贝陈皮柠檬膏,有些妈妈做陈皮柠檬膏的时候喜欢放川贝,觉得对咳嗽有作用。其实,咳嗽要先分清楚不同的证型,不是所有的咳嗽能吃川贝的。川贝性凉,对于寒性的咳嗽,脾胃虚弱的人,都不适合,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加重病情。

也是出于这个原因,我们这次的食疗方里没有川贝,我用了最简单平和的食材,所以这道陈皮柠檬膏非常适合日常喝,我们家宝宝快三岁了,很少咳嗽,因为我平常都比较注重通过食疗预防疾病。

制作步骤

1

柠檬切片,不能太薄。

2

陈皮和冰糖用料理机打成粉状,不打也可以,后面炖的时候冰糖会融化,我的沙锅不够大,磨粉才能放的下。

左边是陈皮粉,右边是冰糖粉。

3

一层柠檬,一层陈皮粉,一层冰糖,这样铺在沙锅里面。

4

剩下一些大块的冰糖磨不碎了就直接铺上去了(左),铺完是这个样子(右)。

5

最后盖上盖子,用保鲜膜把锅盖包一圈,防止水汽进去,上锅炖12个小时。

6

炖三四个小时要打开搅拌一次,我用的是隔水炖锅,时间越久颜色越深。

7

最后颜色已经非常深了,冷却之后就可以装瓶了,每次喝的时候一定要用无水无油的勺子挖,不然很容易变质,也可以直接吃的,非常美味。

完成

这个冰糖陈皮柠檬膏具有健脾、理气、化痰、润肺的功效,对感冒咳嗽、咽喉炎、慢性支气管炎、小儿百日咳等均有效果。其中:

陈皮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作用。主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消化不良等;

冰糖能生津润喉去燥、除肺燥肺热、化痰止咳,稀释呼吸道炎症分泌物、清心泻火,消除血液中热毒等;

柠檬性温、味苦、无毒,具有止渴生津、祛暑、安胎、理气、健胃、润肺、止渴、解酒、美白、润肤、降低胆固醇等功效;

除了以上功效外,我们可以放在家里作为健康饮品给宝宝吃,小孩子一起玩看到人家喝饮料免不了也想喝,我会告诉孩子回家泡柠檬膏喝,他会非常开心,而且每次喝都要美滋滋的问我这是什么,哈哈!

对于成年人这款膏也很有用武之地,如果因为工作等原因需要说话很多,对嗓子伤害很大,喝这个膏对咽喉会有一定的保护、修复作用,可以缓解咽喉部的不适。

特别提醒一下,世界上没有万能的东西,这款膏对于严重腹泻、化脓性的扁桃体炎不能喝。

深秋,给家人做一杯

暖心又暖胃的陈皮茶,

给他们恰到好处的温暖!

欢迎加入悟石书院書畫聯盟平台!

常为新的岁月,

见证文艺的火光,

我们在一起。

——请







































孩子白癜风
孩子白癜风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