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由于压力大和饮食不规律,脾虚问题非常普遍,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是否脾虚。 怎么判断自己是否脾虚?1、舌苔白腻或黄腻 就像下面二张图一样,脾虚之人舌头上会有一层白花花的糖霜,严重的话,早上起来还会有口气 2、腹胀、大便粘滞不爽 脾虚的话,代谢食物和水液的能力一定会减退,所以脾虚的人常常会有腹胀感(消化不掉),而且即便感觉很饿了,吃一点点就会觉得很饱...... 脾虚最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大便不成形,便便里能看到还没有消化完的菜叶,擦PP时特别费纸,总觉得还没擦干净...... 3、四肢无力! 中医认为脾主肌肉,全身的肌肉都要靠脾运化的营养让它丰满,脾虚气血生化不足,无力推动气血到四肢末端,所以脾虚的人再胖也是虚胖,会四肢无力。 4、白带过多 很多女性白带多,去医院检查,往往会被说性生活不洁,或内裤不干净......西医从细菌感染来解读当然没错,但从中医来看,为什么能滋生细菌? 其实就是脾虚,湿气下注而已,给了细菌繁殖的环境。 脾虚,身体就会有湿气(水液代谢停滞),这些湿气总要有出口啊,它可以反应在厚腻的舌苔上,也可以反应在皮肤上冒湿疹,它也会从阴道流出(白带)。所以一味地去洗,只是治标,治根还要从健脾祛湿入手。 5、皮肤暗淡无光 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虚久了,慢慢血就会不足,很多女性面色发黄,看上显老,皮肤干巴巴的,口唇色泽苍白,肌肉干瘪,这就是脾虚! 6、唇周偏黑 除了看嘴唇的色泽,还要看嘴唇周边的白色肌肉,如果嘴唇周围肌肉颜色偏黑,就是典型的脾虚湿盛的表现。 7,睡觉流口水 脾在液为涎,涎就是唾液中较清稀的部分,很多孩子睡觉会流口水,就是脾虚的表现。 总结一下:腹胀,大便不成形,四肢无力,少气懒言,脸色萎黄,舌苔厚腻都是脾虚的标配,你有这些症状吗? 讲到“补脾”,很多人认为就像是给车加油一样,吃点补益的食材或药物就能好。事实上,脾虚仅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想要“补脾”效果好,一定要搞清楚脾虚的原因。 脾运湿但恶湿,如果脾被湿所困,脾就不得不虚了;这时,通过艾灸的阳热之气来驱寒逐湿,对健脾和养脾的效果非常有用。艾灸最合养脾之需!1、太白穴凡脾虚之人皆可艾灸脾经原穴太白。脾经主时为上午9点至11点,因此若能在这个时间内艾灸效果更好。取穴位置: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功能主治:消化系统疾病:泄泻,肠鸣,胃痛,胃痉挛,胃炎,消化不良,腹胀,便秘,肠炎,痔疮;2、中脘穴取穴位置: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处。功能作用:艾灸中脘有健脾化湿,和胃降逆,理气消滞,止痛的作用。3、足三里取穴位置: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功能作用:足三里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艾灸足三里有有理脾胃、调气血、主消化、补虚弱之功效。4、阴陵泉取穴位置:阴陵泉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与阳陵泉相对。主治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等脾不运化水湿病证。还可以调理膝关节疼痛。功能作用: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之合穴,五行属水,有清利湿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的作用。 5、三阴交取穴位置: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穴。位于人体下肢穴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功能作用:艾灸三阴交有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健脾和胃,消谷化食,调经止痛,宁心安神的作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