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暖,一份防治暑湿感冒指南请查收

时间:2021-7-1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北京青春痘网上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210312/8740638.html

天气逐渐转暖,中暑、胃肠不适、暑湿感冒这几个关键词出现频次逐步升高,尤其身居南方广大人民感受更加明显。

南方空气湿度较高,但3、4月份的天气,气温已经接近30℃,需要空调冷饮水果续命。

一份防治暑湿感冒的指南已送达,注意查收。

暑湿感冒病因

暑湿感冒多发生于夏季多雨季节。夏日气候炎热,阴雨霖霖,天暑下逼,地湿上蒸,致暑湿肆疟。暑性大热,毛窍开泄,加之贪凉饮冷,以致暑湿为风寒所遏而发本病。

由于暑湿感冒的病因是夏季感冒夹湿冒寒,所以又称为“寒伏暑”或是“夏日伤寒”。

暑湿感冒症状

主症:①身热不扬,微恶风寒,汗出热不解;②头身困重,胸脘痞满,纳呆。

次症:口干不欲饮,心烦,倦怠,小便黄少,或大便泄泻。

舌脉:苔腻;脉濡数。

凡夏季外感时病,具备主症①、②及典型舌脉,或见主症①和次症及典型舌脉,或主症②和次症及典型舌脉者,即可诊断为暑湿证。

中暑和暑湿感冒

暑湿感冒≠中暑

暑湿感冒因有发热、鼻塞、流涕等明显的感冒症状,中暑虽有发热,但无其他感冒症状。出现相同的胃肠道症状,如腹胀、腹泻、食欲不振等。暑湿感冒病程缠绵,大多需数日治疗方能痊愈;中暑发病急、恢复也快,一般1—2天症状便可消除。

中暑分阴阳,治法要区分

中医认为,中暑有阴、阳之分。著名医家张景岳曾说:暑月受寒,故名阴暑;暑月受热,故名阳暑。

我们平时所指的中暑大多指阳暑,多因在高温、通风不良、湿度较高的环境下长时间劳作所引发,主要表现为头晕胸闷、高热汗出、体若燔炭、面红目赤、烦躁不安、大渴大汗、喘促气粗等,这种中暑往往病情较危重。治疗阳暑主要以清热解暑为主,可用张仲景的白虎汤。

人们一般对阳暑的防治较为重视,但对阴暑证往往认识不足。

夏日过度避热贪凉,如夜间露宿室外,或坐卧于阴寒潮湿之地,或乘凉时间过长,或运动劳作后立即用冷水浇头冲身,或立即快速饮进大量冷饮,或睡眠时被电扇强风对吹,均可导致风、寒、湿邪侵袭机体而引发阴暑。治疗阴暑主要以解表清暑为主,首选藿香正气类药。

此类药物主要由藿香、苍术、陈皮、厚朴、白芷、茯苓、甘草、紫苏等中药组成,具有散寒化湿、和中祛暑的作用,适用于因过度避热贪凉引起的阴暑,表现为头痛身重、四肢酸痛、怕冷发热、无汗等,有的还伴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症状。

另外,藿香正气类药物中大多数药都具有辛温燥湿作用,对于因湿度大、暑热挟湿而引起的胸闷脘痞、恶心呕吐等症也有较好疗效。但对于阳暑和暑热感冒(俗称热伤风)则不适宜。

预防阴暑要注意不能过于贪凉,避免通宵吹电扇、空调,生冷饮食要节制,大汗后不要马上冷水淋洗。特别是老人、儿童、孕产妇、体弱及患有宿疾者,尤应加强防护,避免寒湿侵袭而引发阴暑。

藿香正气散是祛暑化湿的常用方药,尤其对夏月湿阻较重的暑湿证,治疗功效尤为突出。对于非暑天感冒而见脾胃湿阻证者,亦有较佳治疗作用。藿香正气胶囊是口感更加温和的治疗阴暑以及暑湿感冒良药。

1

唐·孙思邈《千金翼方》中记载:藿香正气散治伤寒头疼,增寒壮热,或感湿气,霍乱泄泻,常服除山岚瘴气。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记载:藿香正气散治伤寒头疼,憎寒壮热,上喘咳嗽,五劳七伤,八般风痰,五般膈气,心腹冷痛,反胃呕恶,气泻霍乱,脏腑虚鸣,山岚瘴疟,遍身虚肿;妇人产前、产后,血气刺痛;小儿疳伤,并宜治之。

清·《温热经解》中记载:藿香正气散夏令外感风寒,身温无汗,吐泻交作者。

藿香正气胶囊方中藿香昧辛,性微温,既可解表散风寒,又芳香化湿浊,且辟秽和中,升清降浊,以为君药。以紫苏、白芷二药辛温发散,助藿香外散风寒,芳化湿浊,为臣药。厚朴、大腹皮行气燥湿、除满消胀,半夏、陈皮燥湿和胃、降逆止呕,苍术、茯苓燥湿健脾、和中止泻,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脾胃与药性,为使药。诸药相合,共奏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效。

版国家甲类医保品种

End

颐圣堂中成药

--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