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胃病反复发作怎么办中医辨证治疗有奇效

时间:2021-7-2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田先生是一位“老胃病”患者,一旦饮食不规律、情绪波动或是天气转凉,这个“老胃病”必然登门拜访,多年来胃痛、返流、嗳气这些不适症状反复折腾,用田先生自己的话说是“还专挑晚上发作,觉都睡不好”。期间田先生使用过多种抑酸护胃及促胃动力药,刚开始还有效果,时间一长又回到原样,于是田先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求诊于中医。

接诊的消化科胡佳博士望闻问切后分析田先生的种种不适看上去是胃病,其实根源在肝。中医认为,肝脏具有疏通气血运行、畅达情志和健运脾胃的功能,当肝气瘀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就属于肝胃不和,会出现胃脘胀满疼痛,嗳气、呃逆、吞酸,情绪抑郁,不欲饮食等表现。

胡博士以疏肝理气为原则选择柴胡疏肝散,用药3天后症状明显减轻,睡眠也相应改善,也没那么烦躁,续治1周胃痛消失了。为了表达自己的感谢田先生为胡博士送上锦旗,并坚持间断门诊调治以巩固疗效。

都是胃病,胃肝脾有何不同

中医认识疾病就是从各种不适症状入手,注重辩证施治,如果辩证准确、选方遣药合理,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对于胃病而言,中医认为有胃肝脾之分,在胃多属胃病初发,常因外感、伤食所引起,

可见胃脘胀痛、闷痛,嗳气,痛无休止,大便不爽,脉滑;在肝多属反复发作,每与情志不遂有关,胃脘胀痛连及胁肋,窜走不定,太息为快,脉弦;在脾多属久病,胃中隐痛,饥时为甚,进食可缓,劳倦则重,休息则轻,面色萎黄,疲乏无力,大便溏薄,脉缓。

生活小细节,助你远离胃炎

多饮水:饮水能清洗胃肠道,降低胃酸浓度,减少对胃黏膜的侵噬。因为胃在空腹时怕胃酸过多,在进食时怕胃酸过少。晨起或进餐前1小时喝温水价值尤其明显。

饮食规律:不能饿太久,不能吃太饱,三餐定时定量,让胃肠道消化酶的分泌形成生物钟,有益于消化。

饮食健康:多吃一些新鲜含维生素高的绿叶蔬菜和水果,但是要避免粗糙、辛辣、过酸等刺激性食物,烟和酒,都会直接对胃粘膜造成损伤,是诱发胃炎的重要因素呦。想远离慢性胃炎,戒酒、戒烟,必须哒!

放松自我:长期的精神紧张,不但会刺激胃液的分泌、损伤胃粘膜,还会使胃粘膜血管收缩、缺血,容易诱发炎症。注意舒缓压力,增加户外活动,避免长时间精神紧张,保持美美的心情,才不会被慢性胃炎找上门啊。

养胃药膳有讲究

采访中发现,多数患者乐于接受天然药物与日常食物,按一定配伍规则合理配制,烹制成既美味可口,又有一定疗效和养生作用的特殊膳食,但普遍认识不足。中药分寒热温凉,使用中药要辨别症候还要结合人的体质因素,所以使用中药应该在专业医师药师指导下,不宜盲目自行服用所谓的“秘方”、“偏方”。这里为各位推荐养胃药膳十款:

1.柴陈瘦肉汤

原料:柴胡,陈皮各6g,瘦肉g,调料少许。

制法:将瘦肉洗净,切丝,调味,诸药水煎取汁,纳入瘦肉丝,煮熟后,食盐,味精等调味服食,每日1剂,连续3-5天。

功效:舒肝理气,和胃止痛。

主治:上腹饱胀,闷满不实,痛无定处,吞酸嘈杂等。

2.枳术猪肚

原料:枳实10g,白术30g,猪肚1个,调料适量。

制法:将枳、术择净,布包,猪肚洗净,纳诸药与猪肚中,扎紧,放入锅中,加水同炖至猪肚烂熟后,去渣取汁饮服,猪肚取出,切片调味佐餐食用,每周1-2剂。

功效:消食健脾。

主治:脾虚食滞、胃脘胀满,嗳腐吞酸,恶心呕吐,吐后胀减,或伴腹痛,肠鸣、泄泻等。

3.人参蒸鸡

原料:母鸡1只(约g),人参15g,水发玉兰片10g,水发香菇15g,火腿肉10g,盐、黄酒、味精、葱。姜,鸡汤适量。

制法:将母鸡宰杀后,去毛杂,褪净毛桩,放入沸水锅中氽一下,取出鸡用凉水洗净,鸡汤留用。香菇、火腿、玉兰片、葱、姜等切片待用。人参用开水泡开,放入碗内上笼蒸30分钟备用。将鸡、参、菇、火腿、玉兰片、葱、姜放入盆里,加食盐,黄酒,味精、鸡汤(没过鸡),上笼用武火蒸至鸡烂,将鸡取出,放在大碗里,将人参、火腿、香菇、玉兰片摆在鸡身上(不要葱姜),将鸡汤倒入炒锅内,烧沸后,去浮沫,调好口味,浇在鸡身上即成,每周1-2剂。

功效:大补元气,补益脾肺。

主治:食少,倦怠,健忘,眩晕头痛,尿频及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

4.芪蒸鹌鹑

原料:鹌鹑2只,黄芪10g,调味品适量。

制法:将鹌鹑用清水闷死,去毛杂,洗净,放沸水中氽片刻,而后纳黄芪于鹌鹑腹中,放碗内,加清汤适量,用湿棉纸封严,上笼蒸约$分钟,去棉纸,取汁,加食盐、味精调味后,浇在鹌鹑碗内即成,每周2-3剂。

功效:益气健脾,和中开胃。

主治:脾胃亏虚所致的食欲不振,纳差食少,肢软乏力,头目眩晕等。

5.山药羊肉汤

原料:山药50g,羊肉g,调料适量。

制法:将羊肉洗净,略划几刀,氽去血水;山药洗净,切块,两者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及葱、姜、胡椒、黄酒等,武火烧沸后,转文火炖至羊肉烂熟,取出切片,放入碗中,原汤取汁,加食盐,味精煮沸后,倒入羊肉碗中即成,每周1-2剂。

功效:补益脾胃,温中止痛。

主治:脾胃亏虚所致的脘腹冷痛,腰膝酸软,四肢不温,纳差食少等。

6.人参黄瓜炒鸡丁

原料:人参5g,黄瓜50g,鸡脯肉g,冬笋25g,调料适量。

制法:将人参浸软、切片;黄瓜切片;鸡肉切丁;冬笋切丝。将鸡丁加食盐、味精、蛋清及淀粉适量拌匀,置热油锅中划散后,下人参,黄瓜、笋、姜、葱等,煸炒至熟后,食盐、味精调味,香菜梗入锅,翻炒二、三下即可,每周2-3剂。

功效:补益元气,健脾开胃。

主治:食欲不振,纳差食少,肢软乏力,口干等。

7.参芪鸭条

原料:人参5g,黄芪10g,青鸭1只,猪瘦肉g,陈皮及调味品各适量。

制法:将参、芪切片;青鸭去毛杂、头爪;陈皮切丝;猪肉切块,同放入锅中,武火烧沸后,去浮沫,下调味品,文火煮至鸭熟,取出放碗中,原汤取汁过滤,倒入碗中即成,每周2-3剂。

功效:益气健脾,补虚生血。

主治:脾虚食少,乏力,面色无华等。

8.苦瓜炒瘦肉

原料:苦瓜g,猪瘦肉g,调料适量。

制法:将猪瘦肉洗净,切丝,用黄酒、姜汁、白糖、盐、生粉等拌匀上浆。苦瓜洗净,切丝,放入沸水中氽一下。锅中放素油烧热后,放蒜泥、豆豉煸香后,再放猪瘦肉翻炒,待熟时,下苦瓜、辣椒丝,葱段炒几下,而后加半碗清水,用文火焖片刻,调味起锅即成,每周2-3剂。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胃脘灼热疼痛,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视物模糊,心胸烦闷等。

9.瓜皮鸡丝

原料:西瓜皮g,鸡脯肉g,调味品适量。

制法:将西瓜皮洗净,切丝,用开水焯一下捞出备用;鸡肉洗净,煮熟、切丝,同瓜皮丝放入盘中,撒上葱、姜、椒、盐、醋等调料等即成,每周2-3剂。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胃脘灼热,口干喜饮,头目昏花,肢软乏力等。

10.黄精炖鸭

原料:黄精30g,青鸭1只,调味品适量。

制法:将黄精洗净,布包;青鸭去头杂,洗净,切块,两者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同炖至鸭肉烂熟后,去药包,食盐,味精、葱、姜末等调味服食,每周2-3剂。

功效:健脾益气,滋养五脏。

主治:形体消瘦,营养不良,肢软乏力,纳差食少等。

本期特邀医师

胡佳

中西医结合主治医师

擅长医疗大数据分析对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酒精肝、脂肪肝、肝癌、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便秘、慢性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实现中西医结合个体化诊疗和消化系统肿瘤的早期筛查。

坐诊时间:周二下午(抚生);周三全天,周日下午(总院)

联系方式:可扫描下面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