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考中妇考点梳理解析

时间:2021-7-1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北京儿童医院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qsnbdf/160304/4780806.html

()

正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22分钟

回顾前几期考点预测解析:

在更新这15个系列之前,我写了关于以下7个问题的文章

1.关于更新考点预测解析的说明

2.笔试考试时间3.笔试改革解析4.中医执业及助理单元分值预测5.模拟卷做题分数分析及分值投票6.机考指南7.临考心态

具体阅读可点击:

08

中医妇科学

今天说一下中医执业/助理中医妇科学的考试情况。中医执业第二天8.22下午考的第四单元分别是考中外、中妇、中儿,外妇儿的分值都是50分(以往是每门40分,第四单元加了传染病和法规,今年外妇儿的分值增加了!),助理的话应该是第二单元,22号下午考,分值为25分。去年出现的A3型题,也在这三门临床科目中出现,A3题型在外妇儿共9大题,一门3大题,1大题3小题,共27题。要注意各科目重点病的A3题出现。今年分值增加了,而且强调重临床,A3题型还会有增加,预计4-5个A3题型,分值上升到12-15分。

这段时间的复习,尤其是外妇儿的复习,一定要分配充分的时间。对很多人来说,这三门是新鲜科目,每年翻车的考生除了大部分基础不行没把考试当回事的,就是外妇儿因为复习时间不够导致考的很不理想的。

关于中医妇科学的学科概况:中医妇科学的学科特点突出妇科的经带胎产杂五大类疾病,考试特点是辩证型(简单)和选方(新、难)为主,并且突出辩证易选方难。中医外科的特点我在之前一篇说的是重病轻证。

中医妇科学的学科特点突出妇科经、带、胎、产、杂五大类疾病,考试特点是辨证型和选方剂为主,并且突出辨证易选方难。中医外科的特点我在之前一篇说的是重病轻证。妇科有点和外科完全相反,辨病概念相对容易,除了个别证型需要注意,辩证也容易,无怪乎涉及阴阳虚实寒热的区分,但在选方却完全是懵逼,妇科专方多,我们之前都没有涉及过,而且不同的病相同的病证却不同的方子,太痛苦了。

中医妇科的证型在辨虚、实、寒、热、瘀、痰,特点都更突出,病位不离肝、肾,所以辩证简单。在妇科用方上,主要表现为不同病相似证要用不同的方,容易混淆,如气虚、瘀血的证型,且妇科多数方在复习执考前很多人都没有接触过,方子也要现学现背,所以整体而言选方是难点。中医妇科学的选方比其他几门临床学科的选方占比明显多很多。中医妇科学掌握的重点主要是疾病的定义和临床特点,各类似病的鉴别,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的症候治法和代表方,还要求掌握重点方的组成,在妇科大纲有要求,一般在考试涉及妇科方组成在1-2分,如两地汤。不作重点掌握。

关于中医外科学的复习策略:再谈中医妇科学如何复习,中医妇科考试特点是辨证型(简单)和选方剂(新、难)为主,并且突出辨证易选方难。如果要拿高分,妇科的用方要记得东西很多,妇科病主要考察章节是月经病前几章,带下病、妊娠病也不要忽略,妇科杂病稍多一点题。总之妇科复习起来比较困难,应该要把重心放在选方的记忆上。

举个具体化的例子,假如4天复习好妇科,怎么办,好多人一翻书,这么多东西,从哪里开始,就玩手机去了,这样行吗?比如说我4天复习完中妇,我应该如何复习,没有概念,然后复习的时候看会视频,感觉视频看不下去,又拿笔记出来背,背了半页,又觉得太浪费时间,又拿出题目出来做,做了一会又觉得不太会,又转其他的科目去了。这样等于白白浪费了一个晚上时间,做无用功。

怎么规划?要心中有数,复习要提纲挈领,4天复习完中妇,我第一天把妇科的1-6,12.13.14单元,就是总论部分和后面几个小单元不是疾病的先过完,抓住妇科特点,记住几个重要的概念,用笔记对着视频画,也等于熟悉概念的过程。第二天我再规划把大病月经病搞清楚,知道了妇科考选方,就以背病证方为主,其他的辩证送分,概念多少多少天的,过两编就够了,重点背病证对应方,不管是死记硬背还是横向纵向疾病、方来对比,都可以,这些是小诀窍而已,有则更好,没有也不用太可惜,更不能就因为难背一点就不背了。第三天重复带胎产杂病亦是如此。第4天拿出高端班题目验收两三天效果,再空两个小时,再把妇科病证方和趣记(文末会有链接)巩固一次,就算妇科结束。

现在还有10多天考试,这一轮复习算结束,怎么做好中医妇科的冲刺:就是以病证方为核心,重点记忆,半天时间以歌诀+默写证方(考操作时的方法,盖住方默写方,盖住证默写证),其他内容半天时间,以知识点串讲+梳理+对照笔记为主即可。

年中医妇学大纲删除了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妊娠腹痛疾病,其他的没有变化,整体变动很小,具体变化有:

共性调整:细目要点中的定义,均改为“概述”

具体变化:

妇科疾病的诊断与辩证:“辨证要点”中增加“常用辩证方法”。

妊娠病:删除“细目三:妊娠腹痛”。

妇科杂病:“盆腔炎”要点中将“急性、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改为“盆腔炎的诊断”。

妇产科特殊检查与常用诊断技术:“妇科特殊诊断技术”中增加“宫腔镜检查、腹腔镜检查”。

关于中医执业15门、中医助理14门总的分值分布和中基分值情况如图:

年中医执业笔试各科目及分值分布预估

(目前预测单元分布及分值,仅供参考,最终以考试试卷为准)

年中医助理笔试各科目及分值分布预估

(目前预测单元分布及分值,仅供参考,最终以考试试卷为准)

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50分

第一单元绪论-1-第二单元女性生殖器官-2-第三单元女性生殖生理-2-第四单元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1-第五单元妇科疾病的诊断与辨证-2-第六单元妇科疾病的治疗-1-第七单元月经病-16-第八单元带下病-4-第九单元妊娠病-10-第十单元产后病-6-第十一单元妇科杂病-4-第十二单元计划生育-1-第十三单元女性生殖功能的调节与周期性变化-0-第十四单元妇产科特殊检查与常用诊断技术-0-

年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妇科学》25分

第一单元女性生殖器官-1-第二单元女性生殖生理-1-第三单元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1-第四单元妇科疾病的诊断与辨证-1-第五单元妇科疾病的治疗-0-第六单元月经病-8-第七单元带下病-2-第八单元妊娠病-5-第九单元产后病-3-第十单元妇科杂病-2-第十一单元计划生育-1-第十二单元妇产科特殊检查与常用诊断技术-0-

详见如下文章:

中医妇科学具体展开如下,复习的核心是记病证方,我在文中所有说的辨证论治是重点都包括辨证型、治法和选方,都是重点考察的点。辨证简单,知识点简单。把握住选方,拿笔记对照捋一遍本文,妇科80%正确率很轻松。

//////////

第一单元绪论,助理不要求,考0-1分,主要考妇科著作及时对中医妇科发展的影响,一共7本著作,需要掌握。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妇科考著作,中内、中外、中儿不要求掌握著作、年代及著作的论点影响。第二单元女性生殖器官,一般考0-1分左右,主要注意中医名称、别名对应解剖术语,如阴户(四边)、子门(子户:子宫颈口)、子宫(胞宫)的位置和功能,子宫的形态和功能特性也要特别注意。第三单元女性生殖生理一般2-4分左右。女性一生各生理期的生理特点需要了解(新生儿特殊生理和青春期的三特点)。月经的生理是重点,要注意正常月经的量色质,最容易考察月经的特殊生理现象,几个概念包括并月、居经、避年、暗经、激经要重点掌握:并月-两个月来潮一次;居经或季经-三个月一潮者;避年-1年一行者;暗经-终生不潮而却能受孕者;激经或盛胎、垢胎-受孕初期仍能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于胎儿。月经的产生机制掌握脏腑(肝脾肾)、经络、胞宫和月经的关系。了解妊娠的生理现象,重点在预产期的算法(末次月经的第一天开始,月+9或-3,日数加7,阴历则加14)。产褥生理主要掌握临产先兆(何为弄胎、试胎?没到试一试,到了弄一弄)。临产调护六字也要掌握:睡、忍痛、慢临盆。产褥期(产后6-8周)需要掌握恶露概念。注意新产后、产褥期、小满月(弥月)、大满月(百日)。哺乳期一般以8月为宜,3月加辅食。第四单元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一般考1分左右,妇科的病因主要包括寒、湿、热邪(六淫最容易引起妇科病)、情志因素(怒、思、恐)、生活因素、体质因素。病机注意脏腑中主要是肝、脾、肾。妇科病机考试要求的很简单,对妇科临床来说,大家以后学习会涉及的更深。第五单元妇科疾病的诊断与辨证,本单元本身考的不多,却是后面妇科病的诊断辨证基础,在临床疾病中会有具体体现,也是可以和中诊联系密切的单元,一般在2-3分左右,包括四诊和辨证要点。四诊中,问诊还要注意问产后的情况,望诊最易出题,包括望月经,非常重要,对辨证帮助很大:(1)气虚:经量多、色淡、质稀(2)血虚:经量少,色淡红、质稀(3)肾阳虚:经量少,色淡暗、质稀(4)阳盛血热:经量多、色深红、质稠(5)阴虚血热:经量少,色鲜红、质稠(6)血热:经量多,色深红、质稠(7)血瘀、气郁:经量时多时少,色紫暗有块;望带下、望恶露等情况,要注意结合中诊内容诊断。闻诊除了中诊内容外,包括妇科特殊的胎心音和带下恶露的情况(腥臭、腐臭多感染淫邪)。脉诊是四诊中特点最突出的,注意月经脉、妊娠脉、临产脉(离经脉,浮大而滑,尺脉转急)、产后脉的不同,特别是临产脉的情况。辩证要点,要注意妊娠病:首先要辨明是胎病抑或母病;其次要辨别胎之可安与不可安;最后结合脏腑气血进行辨证。产后病辨证应四诊八纲结合“产后三审”。第六单元妇科疾病的治疗一般考1分左右,常用的治法的内科治法中,了解不同治法对应的代表方,有可能会出代表方让选治法。外治法中掌握不同的外治法的适应症,特别是宫腔注入(宫腔、输卵管粘连、痛经、不孕等)、直肠导入(慢性盆腔炎、癥瘕),中药离子导入(慢性盆腔炎、盆腔粘连)。中医妇科急症治疗中血崩证要求重点掌握。首先辨出血的部位,其次辨出血的病证。//////////第七单元月经病开始进入具体的疾病,本单元包括23个病(助理19个病),分值在14-18分(助理6-8分),是最重要的单元。月经先期开始到痛经为本单元重点病(也是助理的重点病)。月经病对时间的概念要把握。概述部分依然会熟知辨月经各证的具体月经表现。如下表格,和带下等辨证表格,再认真熟悉一遍,做到辨证型无忧,也算是拿下了妇科30%左右的分数。治疗原则一是重在治本调经;二是分清先病和后病的论治原则;三应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少年治肾,中年治肝,老年治脾。辨月经具体表现气虚月经提前,量多,色淡,质清稀,伴神疲乏力血虚月经延后,量少,色淡红,质清稀,伴头晕眼花血热月经量多,或日久不止,色深红,质黏稠血寒月经延后,量少,色暗,喜温畏寒(拒按)血瘀经行下腹刺痛,经量多,色紫红,有块,块下痛减 气血不足月经初潮年龄过迟,周期不定,量少色淡肝郁月经提前或延后,经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块(气滞致血瘀),伴胸胁作胀 肾虚月经提前或延后,经量少,色淡暗,质稀,伴腰酸——(更多的是肾阳虚,肾气虚) 实寒月经延后,经行下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 虚寒经行或经后下腹冷痛,形寒畏冷,喜按,得热则减;把握虚证的特点:经后,喜按 月经先期指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15天以内,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注意和经间期出血鉴别,分气虚和血热。月经后期指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辨证论治是重点,其中的血寒注意为虚金实良。月经先后无定期指月经周期或提前时或延后7天以上,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以月经周期紊乱为特征,注意和崩漏鉴别。月经过多主要病机是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常见的病因有气虚、血热、血瘀。月经过少以肾虚、血虚(源断其流)、血瘀、痰湿(瘀阻不通)多见。经期延长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甚或淋漓半月方净者,以气虚、血热、血瘀多见。经间期出血要注意与月经先期、月经先期的鉴别。崩漏是重点病,是周期、经期、经量的同时严重失调,主要病机是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脾虚、肾虚、血热、血瘀(虚、热、瘀)。要注意与与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的鉴别,崩漏治疗原则及塞流、澄源、复旧的含义也要重点掌握。崩漏的辨证论治要求重点掌握。闭经是指女子年逾16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周期已建立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者,治疗上虚者补而通之,实者泻而通之,注意和其他闭经情况的鉴别,辨证论治是重点。痛经以“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为主要病机,辨证论治要掌握。以上疾病的辨证论治都要重点掌握,要参考妇科趣记(文末有链接),上述疾病可出到本单元的10-12分(助理5-6分)。经行乳房胀痛、经行身痛的主要病因病机是不荣则痛,不通则痛。经行头痛常见病因有肝火、血瘀、痰湿、血虚。经行感冒常见病因有风寒、风热、邪入少阳。经行泄泻主要责之脾肾虚弱。经行浮肿病因病机常见的有脾肾阳虚和气滞血瘀。经行吐衄由血热而冲气上逆,迫血妄行所致。经行口糜其病发于口舌,总因于热。经行风疹块主要病因病机是血虚、风热。经行发热主要责之于气血营卫失调。经行情志异常主要机理多由于情志内伤,肝气郁结,痰火内扰,遇经行气骤变,扰动心神而致。绝经前后诸证发生的主要病机以肾虚为主,其辨证论治是重点。绝经期妇女月经停止1年及1年以上,又再次出现子宫出血,称为经断复来。肾精亏虚是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主要病因,辨证论治要求掌握。//////////第八单元带下病包括带下过多、带下过少,一般考2-4分左右。带下病的治疗原则:带下过多者,治疗以除湿为主,带下过少一病,治疗重在滋补肝肾之阴精,佐以养血、化瘀等。概述部分掌握带下病的证素辨证要点十分必要,和月经的证素辨证一起掌握,可以做到辨证型快速准确。辨证要点具体表现虚证带下量多,色淡,质稀,无臭味实证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秽臭味道阳虚带下量多,色白,质清稀如水阴虚夹湿带下量多或不多,色黄,或赤白带下,质稠脾虚带下量多,色淡黄或白,质稀,无气味,伴神疲乏力湿热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白,质黏腻,有臭味湿毒赤白带下,质稠,或带下如脓,有臭味或腐臭难闻--(有毒,往往是带下五色夹杂)天癸早衰带下量明显减少,甚至无带,大多为肾精亏虚,天癸早衰,任带虚损带下过多的病因病机是任脉不固,带脉失约,辨证论治分三虚一湿一热,辨证论治选方是重点,必须掌握,必考点。带下过少的肝肾亏损、血枯瘀阻是导致带下过少的主要原因,辨证论治分一亏一瘀。//////////第九单元妊娠病一共十二个病,一般在8-10分。妊娠病的治疗原则以胎元的正常与否为前提,妊娠期间用药的注意也要求掌握。妊娠恶阻主要病机是冲脉之气上逆,胃失和降。异位妊娠是本单元重点,临床表现有停经、阴道不规则出血、腹痛及相关体征,尿妊娠试验、B超明确诊断。本病除了掌握辨证论治外,还要注意急症处理及手术适应证。胎漏、胎动不安也是本单元重点病,注意胎漏(无腰痛)、胎动不安(有腰痛)两者的鉴别,分肾虚、血热、气血虚弱、血瘀;本病首辨胎元未殒或已殒,辨证论治是绝对重点。堕胎、小产的治疗原则以下胎益母为主,若胎堕完全者应按产后处理,宜调养气血为主。滑胎亦是本单元重点病,定义为堕胎、小产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者,辨证论治是重点。胎萎不长是由于气血不足以荣养其胎,而致胎儿生长迟缓。子满定义为妊娠5~6月后出现腹大异常,胸膈满闷,甚则遍身俱肿,喘息不得卧者,鲤鱼汤主之。子肿(妊娠肿胀)的子气、皱脚、脆脚的含义要注意区分,主要发病机理是脾肾阳虚、水湿不化,或气滞湿停,气滞的天仙藤散是易考点。子晕(妊娠眩晕)的主要机理是阴血不足、肝阳上亢或痰浊上扰。子痫(妊娠痫证)一经确诊,立即住院治疗。妊娠小便淋痛的治疗注意以清润(总与热相关)为主,不宜过于苦寒通利,以免重耗阴液,损伤胎元。妊娠小便不通治疗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以补气升提助膀胱气化为主。//////////第十单元产后病包括九个病,其中产后发热、产后身痛、产后恶露不绝是重点病,概论中几个名词是必考点,一定要注意掌握。本单元一般在6分左右(助理3分左右)。产后多虚多瘀是特点,妇人产后,血亏气弱,为什么要坐月子避风寒,寒邪极易乘虚而入,寒凝血瘀,导致一系列疾病,所以产后名方——生化汤为此而设,解决虚、瘀、寒的问题。产褥期一般为6周,牢记产后三病:产后病痉、病郁冒、大便;(《金匮》中涉及过)产后三冲:产后败血上冲,冲心、冲胃、冲肺;产后三急:产后呕吐、盗汗、泄泻;产后三审:先审小腹痛与不痛,次审大便通与不通,三审乳汁的行与不行及饮食之多少。产后三禁:禁大汗以防亡阳;禁峻下以防亡阴;禁通利小便以防亡津液。产后血晕注意和产后郁冒、产后痉病、产后子痫相鉴别,不要求掌握辩证论治。产后发热的病因病机:常见的有感染邪毒、外感、血瘀或血虚。注意其诊断依据(10天内,体温38℃以上),其辨证论治是经常考的点,感染邪热最常考。产后腹痛其中因瘀血引起者,称“儿枕痛”。主要病机是冲任、胞宫的不荣而痛和不通则痛,其原因有血虚和血瘀。产后身痛常见病因有血虚、风寒、血瘀、肾虚,注意和痹症、痿证鉴别,辨证论治要注意。产后恶露不绝的常见病因有气虚(补)、血热(生)、血瘀(保)。缺乳或气血虚弱而乳汁化源不足(通乳丹),或肝郁气滞而乳络不畅(下乳涌泉散)或痰浊阻滞而乳脉乳络不畅或气虚无力行乳引起(苍附导痰丸合漏芦散)。产后抑郁主要病机是血虚或血瘀导致心神不守。产后小便不通的主要病机是膀胱气化失司所致。产后小便淋痛主要病机是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第十一单元妇科杂病是不属经、带、胎、产和前阴疾病范畴,而又与女性解剖、生理特点有密切关系的疾病。本单元6个病,一般分值在4分左右。癥瘕主要病因是气滞血瘀、痰湿淤阻、肾虚血瘀,其辨证论治要重点掌握。盆腔炎注意鉴别急性盆腔炎(高热不退,小腹部疼痛难忍)、慢性盆腔炎(下腹部疼痛,痛连腰骶,可伴有低热起伏,易疲劳),特别注意急、慢性盆腔炎的辨证选方。不孕症(同居1年而未受孕者;或曾有妊娠,后未避孕连续1年未再受孕者前者为原发性不孕,古称“全不产”;后者为继发性不孕,古称“断绪”)是本单元的重点,选方基本是必考内容,辨证、治法也常考。阴痒常见病因有肝经湿热、肝肾阴虚。阴疮主要由热毒炽盛或寒湿凝滞,侵蚀外阴部肌肤所致。常见病因有热毒、寒湿。阴挺(子宫脱垂,注意分度),常见病因有气虚(补中)、肾虚(大补)。//////////第十二单元计划生育一般考1分左右,分避孕、流产(重点)、结扎。注意宫内节育器的放置时间(月经干净后3~7天)和禁忌症。流产是重点,特别注意人工流产适应症、禁忌症及并发症:人流综合征、子宫穿孔、人流不全、宫颈或颈管内口粘连、人流术后感染。掌握药物流产的适应症。结扎术禁忌症也要作为了解。第十三单元女性生殖功能的调节与周期性变化中一般考0-1分,本单元助理不要求,特别注意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的生理作用:雌激素是对第二性征影响,雄激素是对毛发、骨骼等调节,孕激素是对孕育的影响,临床常用测定尿中孕二醇作为诊断有无排卵的一个重要指标。注意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第十四单元妇产科特殊检查与常用诊断技术一般考0-1分,新大纲增加了宫腔镜检查、腹腔镜检查,注意妇科特殊诊断技术中基础体温测定(BBT)的意义,宫颈刮片(防癌涂片)早期发现宫颈癌的意义,孕酮临床应用主要作为排卵的标准之一的意义。宫腔镜检查、腹腔镜检查具体在临床中的应用。中医妇科的考察基本概念都在文中提及,最主要的辨证中的选方是难点,请参考文章考试的趣味歌诀,再把所有的重点病的辨证选方过一遍。要自己整理出相同证的不同病的不同方,相同方的不同病证来进行对比记忆。至于组成在1分左右,不予考虑。希望大家在过妇科解析时,除了这篇文章,还要把趣记一起过一遍,特别是重点病的歌诀,才达到知识点再捋一遍的效果。歌诀并趣记请看此文:未完待续

后续7门中医执考考点梳理,重点解析尽请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