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穴中,与外相对,指里部注,注
时间:2021-11-3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中注穴
中注穴,经穴名,属足少阴肾经,位于下腹部,当脐中下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具有调经止带,通调腑气的功效,主治月经不调、腰腹疼痛、便秘、泄泻、小便淋沥等。
.中注穴
中,与外相对,指里部。注,注入也。该穴名意指肾经冲脉的冷降经水由此注入体内。
本穴物质为四满穴传来水津湿气,至本穴后则散热冷降为地部经水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体内,故名。
2.冲脉足少阴之会
本穴物质既有肾经气血又有冲脉气血,故为冲脉足少阴之会。
.标准定位
中注穴在下腹部,当脐中下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2.取穴方法
仰卧位,当脐中下寸,中线旁开0.5寸处取穴。
快速取穴:仰卧,肚脐下半横指,再旁开半横指处即是中注穴。
3.穴位解剖
中注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层、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
血管分布同大赫。为第十肋间神经分布处。皮肤由第十、十一、十二胸神经的前皮支重叠分布。中注穴图片
中医认为中注穴具有调经止带,通调腑气的功效,主治月经不调、腰腹疼痛、便秘、泄泻、小便淋沥等。
此穴可有效调理合改善月经不调、痛经、腹痛、便秘、泄泻,痢疾、结膜炎、角膜炎等症。
中注穴系足少阴肾经与冲脉之会穴,有调补肝肾之功,主治月经不调,腹痛,便秘。取此穴可使精气内注,犹调之以肾水,俾通润四围脏器之燥也。本穴位于肓俞之下,即借肓膜传导,而注之以精气也。
大便燥结是由于大肠吸收水分的功能正常,但肠蠕动能力减弱所致的所以很多人的大便燥结往往是长期反复出现的,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中注穴可以通调腑气,对于大便燥结有着非常不错的疗效。
中注穴主治肝肾及二阴等疾患:如月经不调、小便淋沥、腹泻不止、大便燥结、腰脊疼痛等。
现代又多用中注穴治疗卵巢炎、睾丸炎、输卵管炎、肠炎等。
.妇产科系统疾病:月经不调,卵巢炎,输卵管炎;
2.其它:睾丸炎,肠炎,腹痛,便秘,腰痛,结膜炎。中注穴图片
.按摩
以手指指腹或指节向下按压,并作圈状按摩。最好由他人进行按摩,以更有效地刺激穴位。
2.针刺
直刺0.8~.2寸。针刺前宜排空小便;针刺时,局部有酸胀感,针感可传至腹部、胸部、咽部。孕妇禁针。
3.艾灸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0分钟。
中注穴配支沟、足三里,有调三焦,理肠腑的作用,主治腹痛,大便秘结。
中注穴配次髎、三阴交、有健脾活血,理胞宫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
中注穴配太溪、中极,治膀胱炎。
中注穴配天枢、关元、支沟,治便秘。
中注穴配关元、命门、三阴交、关元俞,治月经不调。●面、手、足人体穴位和反射区对照图(高清大图,赶紧收藏)●80个主要穴位歌诀,简单好记(附音频)●4条经脉36个穴位,看一遍就记住了。(收藏)●手太阴肺经穴位分寸歌●中极:任脉气血最高点的穴位,主治功效详解编辑:栀子核对:百会注:本文摘自网络,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你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喜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分隔线----------------------------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