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疗法 泄泻是一组多病原,多病因引起的消化道综合症状,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形状改变为特点,是婴幼儿常见病之一,也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腹泻也是是造成儿童营养不良和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医院儿科作为省级中医药重点专科,在多年临床经验基础上,总结出一套扶正驱邪,内服外治的中医特色疗法,能有效帮助患者解除病痛。 01 什么是小儿泄泻 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西医称泄泻为腹泻,发于婴幼儿者称婴幼儿腹泻。本病以2岁以下的小儿最为多见。虽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发病率为高,秋冬季节发生的泄泻,容易引起流行。小儿脾常不足,感受外邪,内伤乳食,或脾肾阳虚,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而发生泄泻。轻者治疗得当,预后良好。重者泄下过度,易见气阴两伤,甚至阴竭阳脱。久泻迁延不愈者,则易转为疳证或出现慢惊风。 02 小儿泄泻常见的几个发病原因 1.感受外邪小儿脏腑娇嫩,肌肤薄弱,冷暖不知自调,易为外邪侵袭而发病。外感风、寒、暑、湿、热邪均可致泻。由于气候的因素,一般冬春多为风寒(湿)致泻,夏秋多暑湿(热)致泻。小儿暴泻以湿热泻最为多见。 2.内伤饮食小儿脾常不足,运化力弱,饮食不知自节,若调护失宜,乳哺不当,饮食失节或不洁,过食生冷瓜果或不消化食物,皆能损伤脾胃,而发生泄泻。 3.脾胃虚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失宜,或久病迁延不愈,皆可导致脾胃虚弱。 4.脾肾阳虚脾虚致泻者,一般先耗脾气,继伤脾阳,日久则脾损及肾,造成脾肾阳虚。 03 儿科治疗小儿泄泻的特色疗法 ⒈中药汤剂 中医辨证论治,服用中药汤剂。 ⒉灸疗(常见的有温和灸和脐灸) 脐灸是将特定的中药粉、面碗、艾绒放于腹部神阙穴处进行灸治,以达到补脾益气、健脾和胃、升清降浊的目的。艾条温和灸取足三里、中脘、神阙等穴以温中止泻、健脾益肠,每日1—2次。 ⒊穴位贴敷 它是将药物制成一定剂型,贴敷到人体一定穴位,通过穴位刺激,激发经气,达到温经通络,调节气血,从而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调节机体功能以达到止痛、止泻、止吐之目的。 ⒋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疗法即医生用手触及小儿肢体的某些部位和穴位,根据病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法操作以求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促进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的防病治病方法。小儿泄泻推拿基础方案运脾土、推大肠、清小肠各次,摩腹3分钟,揉天枢、揉龟尾、推七节骨各次,捏脊3-5遍。 04 对小儿泄泻患者给予哪些护理指导 一、预防. 1.注意饮食卫生,食品应新鲜、清洁,不吃变质食品,不要暴饮暴食。饭前、便后要洗手,餐具要卫生。 2.提倡母乳喂养,不宜在夏季及小儿有病时断奶,遵守添加辅食的原则,注意科学喂养。 3.加强户外活动,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防止腹部受凉。 二、护理 1.适当控制饮食,减轻胃肠负担,吐泻严重及伤食泄泻患儿可暂时禁食6-8小时,以后随着病情好转,逐渐增加饮食量。忌食油腻、生冷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换尿布。每次大便后,宜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扑上爽身粉。防止发生红臀。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发生泄泻变证。 ①②③④科室简介 医院儿科是甘肃省中医重点专科,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科室以中药及中医外治疗法为特色,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多发疾病,科室突出中医特色,针对小儿常见病扶正祛邪并举、内服外用并用,临床疗效确切。创建了止咳化痰膏、退热膏、三黄膏、消肿散结膏等穴位贴敷专病专方。在辨证服用中药的基础上,还开展了脐灸、小儿推拿、中药热奄包、穴位放血、温和灸及三伏三九穴位贴敷等多种中医外治方法,以及磁热振治疗等项目。 科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