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医常识百问百答脾胃篇5

时间:2019-11-1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25、汉医怎样认识便秘和拉肚子?

便秘和拉肚子都属于大便的异常。便秘是指大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或者大便排出来非常干,在便秘的定义上汉医和西医是一致的,汉医最早称为“大便难”或“大便闭”,到明代张景岳的《景岳全书》才有“大便秘结”这个词语,便秘是它的简称。但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开始,汉医已经系统地提出了便秘的机理和针对性的各种治法、方药,汉医对便秘的认识和治疗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到的经验。

拉肚子在西医称为“腹泻”,在汉医里面最早叫“泄”(《黄帝内经》)或者“下利”(《金匮要略》),到明代张景岳的《景岳全书》将这种症状命名为“泄泻”,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水分增加,在这个症状上的定义也是汉医和西医一致的。同朝代的李中梓《医宗必读》则系统总结了泄泻的各种机理和治法,奠定了汉医治疗泄泻的基础。

汉医和西医都认为,无论是便秘还是泄泻(腹泻),都只是症状,背后可能是肠道本身的病变,也可以是其它脏腑病变导致的,病因非常复杂。在汉医看来,同一种病因既有可能引起便秘,也有可能引起泄泻。

26、便秘和泄泻分别有哪些常见类型?

便秘的划分比较简单,因为症状表现比较简单,按伴随的症状可以划分为寒热虚实四类:

(1)寒秘:除便秘以外还有怕冷和腹痛的症状,舌头颜色偏淡偏暗,这是由寒邪或阳虚导致的便秘;

(2)热秘:除便秘以外还有怕热和上火的症状,舌头颜色偏红,这是由热邪或阴虚导致的便秘;

(3)虚秘:除便秘以外,还有疲劳虚弱的症状,肚子肌肉比较松软,按下去不会觉得不舒服,主要是体内气、血、阴、阳亏虚、推动无力导致的便秘;

(4)实秘:肚子肌肉比较结实有力,按下去会觉得痛或者不舒服,主要是气滞、寒邪、热邪或痰浊、瘀血等病邪导致的便秘。

如果能通过多喝水、多食蔬菜水果能改善的,属于轻度便秘;生活饮食调整不能改善,需要时不时用药物解决的,属于中度便秘;一个星期甚至十多天排不出大便,或者大便非常干结排不出,需要依赖药物解决不能停药的,属于严重便秘。

泄泻的划分相对复杂些,主要根据病因和大便的性质来进行分类:

(1)寒湿:感受寒邪和湿邪或者吃了生冷食物后引起,稀烂便或水样便,气味不明显,有不消化食物,多伴有腹中冷痛,舌颜色偏暗苔白,脉搏跳动较慢;

(2)湿热:感受湿热病邪或吃了辛辣食物后引起,稀烂便或粘液便,气味臭,伴上火症状,肛门热感,排便后总有排不干净的感觉,舌红苔黄,脉搏跳动较快

(3)食积:暴饮暴食后引起,大便酸臭,恶心,不想吃东西,腹胀,舌苔厚

(4)肝脾不和:心情不佳时发作或加重,肚子总是咕噜咕噜响、肚子痛,大便稀烂带酸味,排便后腹痛减轻,容易反复发作

(5)脾肾阳虚:体质虚弱或者大病之后耗伤阳气引起,稀烂便,气味不明显,有不消化食物,身体疲乏无力,怕冷,胃口差,舌颜色偏淡,脉搏软弱无力

大便每天3次或3次以下,量不是很多,没有明显不舒服的,属于轻度泄泻;每天4-6次,有轻度皮肤干燥、口渴、头昏、心慌等脱水症状,属于中度泄泻;每天超过6次大便,有烦躁不安、精神萎靡、面色苍白严重脱水或休克症状的属于严重泄泻。

26、除了便秘和腹泻还有哪些特殊的大便异常?

(1)大便很多天才一次,但不干,甚至反而有点稀:主要是气虚或阳虚导致的,按虚性便秘处理,因为气虚推动无力,所以大便难以排出,而体内没有热邪,所以大便不会很干;

(2)大便刚开始比较干,后段却是稀烂的:多数见于寒热错杂或者虚实夹杂的患者,有热的存在,所以大便刚开始会干,但因为体内还有虚、寒等因素,所以后段的大便又有点稀,这种需要汉医专门调理;

(3)大便拉不出来,却拉了些粪水出来:其实肠子里面还是有干结的大便,因为排不出,所以肠道的液体会流出来,一般见于实证、热证的便秘患者,不能当泄泻治疗,还是要清热通便。

27、哪些类型的便秘和拉肚子需要我们提高警惕?

(1)肠梗阻、扭转、套叠等病变:便秘同时伴有较严重的腹痛,多发生于剧烈运动之后,需要外科紧急处理;

(2)腹部肿瘤(癌病):肿瘤会堵塞肠道引起便秘,也会刺激肠道导致腹泻,症状都有越来越加重的特点。超过1周以上越来越重的腹泻或便秘最好检查一下肠镜或腹部B超、CT等排查一下;

(3)剧烈腹泻+呕吐(霍乱):同时有剧烈呕吐和腹泻的患者在汉医里面称为“霍乱”,这里说的霍乱包括了西医的“霍乱”——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也包括了其它表现为剧烈呕吐和腹泻的胃肠疾病。之所以要高度重视是因为剧烈呕吐腹泻容易导致患者迅速丢失大量水分和营养,导致昏迷甚至死亡;此外这些疾病容易通过饮食或粪便接触传染,在人群中传播,所以需要及早就诊,积极治疗,并预防传染扩散;

(4)脓血便:大便里面有脓液和血液,在汉医里面称为“痢疾”,它包括了西医痢疾杆菌感染导致的传染病,也包括其它类似表现的肠道疾病。之所以要高度重视也是因为需要排除急性传染病,避免传染范围扩大;即使不是传染病,对患者肠道和整体伤害也比较大,所以无论是脓液为主还是血为主,这些脓血便都需要我们提高警惕。

28、哪些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原因会导致便秘或腹泻?

(1)甲状腺病变(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时候会引起肠蠕动过快,导致泄泻;反之,当甲状腺功能减退时会导致肠蠕动过慢,表现就是便秘。对肠道本身查不出明显异常的长期便秘或泄泻患者,有必要检查一下甲状腺功能;

(2)糖尿病(消渴):消渴病会引起肠道蠕动减弱,导致便秘。如果便秘患者有糖尿病史,可以考虑结合在一起治疗;

(3)腰椎病变:腰椎间盘突出、椎体滑脱、骨刺等病变会刺激腹部内脏神经,引起泄泻或便秘症状。如果患者在泄泻或便秘的同时存在腰椎病变,可以考虑将这些疾病结合在一起治疗;

(4)药物副作用:一般来说,治疗便秘的药物都有导致腹泻的副作用,反之,止泻的药物都有导致便秘的副作用。此外,常见引起便秘的药物主要有:帕金森患者治疗用药、止咳药、抗抑郁药、安眠药、抗过敏药、胃黏膜保护剂如氢氧化铝等、降压药,含铁、铜、钡等重金属的药物。常见有腹泻副作用的药物主要有:抗生素、老年痴呆患者用药、双胍类降糖药、甲状腺激素类药物如优甲乐、抗胃酸药等。除此之外还要注意,通便泻药使用时间过久也会引起药物依赖性的便秘。

29、便秘需不需要用泻药?泄泻是不是都要止泻?

很多人觉得便秘离不开泻药,其实在汉医看来,便秘的治疗需要根据便秘的原因和具体类型来制定,在治疗中尽量不用或少用引起腹泻的药物,如大黄、芒硝、番泻叶等等。汉医治疗便秘的总原则是行气推动和解除肠道痉挛,我们熟悉的常用来行气推动、促进肠道动力的药物有陈皮、佛手等等,也是我们平常接触较多的食物。放松肠道、解除肠道痉挛的常用中药是白芍,需要根据便秘的类型配合其它治法一起使用,例如寒性便秘需要配合温阳散寒的治法,热性便秘需要配合清热的治法,虚证便秘需要配合补气、补血、养阴等治法。通便泻下的中药主要有两大类,可以用于严重便秘的患者,一类是强力的泻下药,如大黄、芒硝、番泻叶等;另一类是比较温和的滋润肠道药物,如火麻仁、郁李仁、桃仁、杏仁、蜂蜜等,以果仁或种子类的为主。前一类药物是尽量避免使用的,后一类药物比较适合使用,但也不适合长期大量使用。如果患者是因为长期大量使用通便药物导致的药物依赖性便秘,则不适合用通便泻下类的药物,可以用行气推动类和解痉类的中药配合一起治疗,再配合针灸推拿等理疗手段多管齐下综合治疗。

泄泻是不是都要止泻?这也是很多人纠结的问题。无论汉医还是西医都认为,轻度腹泻不需要专门止泻,只要找出腹泻的原因,消除或避免,注意生活作息饮食规律,就会好转。对中到重度的腹泻,可以适当使用止泻的药物,但止泻前必须明确病因和诊断,而且不能过度止泻,以免干扰病情判断。汉医治疗泄泻的总原则是健脾祛湿,常用的中成药有参苓白术散,可以做治疗用,也可以做平时预防用。此外根据不同的泄泻类型,寒湿型的使用祛湿散寒治疗,可以用丁香、肉桂、干姜等添加在食物里食用,也可以外用含有这些成分的肚脐贴贴肚子;湿热型的使用清热祛湿治疗,常用的中成药有黄连素片或葛根芩连片;虚证泄泻根据虚损的类型进行补益治疗,气虚泄泻常用的成药有补中益气丸或陈夏六君子丸,阳虚泄泻常用的成药有四神丸,也可以做足疗、艾灸等提升体内阳气,达到止泻的目的。

最后需要强调一点,跟呕吐处理类似的,如果是因为吃了不干净或有毒东西导致的泄泻,无论多严重都不适宜止泻,甚至需要用灌肠或导泻的方法促进毒素排出,同时给予营养支持和生命监护。

30、便秘和泄泻的饮食和生活需要注意什么?

便秘的饮食目的在于行气健脾,促进肠道动力,适合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如白萝卜、番薯、南瓜、橙子、火龙果等,也适合多吃对肠道有滋润作用的食物,如香蕉,蜂蜜,果仁类的杏仁、花生、核桃等。便秘的患者要养成每天大便的习惯,比较适合大便的时间段是早上5-7点起(卯时),到中午11-13点(午时),这几个时辰是大肠和脾胃气血较为旺盛的时间,有助于排便。体育锻炼方面适合选择手脚活动较多的类型,如打球、保健操等,避免久坐的活动如下棋、打麻将等。

泄泻的患者饮食目的也在于健脾祛湿,常用于健脾止泻的食物有淮山、粉葛、莲子、芡实、薏米等,煮之前可以把它们炒一下炒到有点焦黄色再煮,止泻效果会更好。泄泻的患者同样适合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健脾,但这些蔬菜需要充分煮熟,不能吃生冷的。体育锻炼方面适合选择温和的类型,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保健动作,能锻炼脾胃功能,又不会加重脾胃负担。

31、便秘和腹泻分别要多久才能好?

寒证、热证和实证(包括食积和肝脾不和)的便秘和腹泻,康复较快,针对病邪进行祛邪治疗后或者调节脏腑功能就能好转;虚证的便秘和腹泻康复较慢,容易反复发作。最难治的是对泻药造成了依赖的顽固便秘,需要花很长时间重建肠道的健康生态,除了吃中药以外还要配合饮食调理和体育锻炼,还要服用益生菌和益生元才能保障肠道的环境顺利重建。

作者简介: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针灸推拿双专业学士,中西结合神经病学硕士,中山大学神经病学博士。现任深圳市李盈中医诊所负责人,深圳龙华区医调委人民调解员,龙华区社会医疗机构行业协会副会长,深圳市老年病学会理事。本次推送根据9月21日







































北京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北京白癜风在哪里做好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