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一个中医师的真水平教你从问诊看起

时间:2021-9-2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有效治疗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30626/4197040.html

“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人问所便。”所便,就是所宜,是说医生临证时要问病人怎样才觉得舒适、适宜。

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指出:“未诊先问,最为有准。”

问病,说起来容易而做起来难,古人曾说:“非精于医者,必不能问也。”无论中医、西医,都有问诊,但是所问的具体内容则各有侧重。

相对来说,中医问诊更细、更精、更难、更具艺术性,不仅问与病症有关的内容,还要根据辨证用药所需来问,用患者能够理解的、形象的语言来问。

比如对过敏性鼻炎患者,一定要问患者的出汗情况,因出汗的多少、部位等,常决定治疗用药。又如,通过问患者上楼时的难易度,来判定是否有“身重”(判断湿邪的一个重要指征)的症状。所以,不精通中医,治疗方药不熟者,往往很难问到关键之处。

问诊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一位中医师的诊疗水平。

中医问诊的内容很多,概括起来有两大类:

一是问姓名、年龄、职业、住址、电话等,以及疾病发病的时间、原因、当时的症状、病程、治疗经过、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生活习惯、饮食爱好等一般情况,可以了解和分析疾病的病因、病位、体质类型等。

例如:每遇梅雨季节、气候潮湿时发病,提示病由湿邪所致。突然起病,病程短,多为外感病、实证;起病缓慢,病程长,多为内伤杂病、虚证。喜甜食者,多脾胃虚弱之体;喜苦味食品者,多痰湿偏盛之体;喜酸味食品者,多肝阴不足之体;喜辛辣食品者,多肝郁气滞证;喜咸味食品者,提示肾气不足等。

二是问自觉症状。主要包括发热、恶寒、出汗、体力、疼痛、饮食、睡眠、大便、小便、女子的月经与带下等情况。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症状的问诊方法:

一问寒热

寒热的产生,是机体正邪相交的表现,主要决定于病邪的性质和机体的阴阳盛衰。

但热不寒:病人发热,不感觉冷或反而怕热,为里热症。

若高热伴见口渴喜冷饮,出汗、大便秘结为实热证。

若午后低热,伴有手足心发热,夜间出汗,两颧发红者为里虚热证。

但寒不热:病人感觉寒冷,而不发热。属于阳气不足的虚寒证。

寒热往来:寒与热交替出现。寒热往来定时者,为疟疾。寒热往来不定时者,伴两胁胀痛、口苦为肝胆病。

恶寒发热:病人自觉怕冷而体温升高。表示外感病的初起。

二问汗

汗出与阳气盛衰、津液盈亏相关。

出汗:外感风邪,发热、怕风汗出者,为表虚证。

无汗:外感病寒邪,发热、怕寒、头痛无汗者为表实证。

盗汗:指夜间睡着后出汗,伴有发热、颧红、心烦、失眠多梦、口干舌燥,为阴虚内热所致,为内伤病。

自汗:白天稍活动即出汗,常伴疲劳乏力、气短畏寒,阳气虚损所致,多为内伤病。

三问疼痛

询问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以观察病情。

胸痛:肺热之胸痛以一侧为多,发热咳嗽、痰黄而稠;胸痹证之胸前心区有重压感,或刺痛,反复发作,伴有心悸气短;

头痛:突然头痛,痛无休止、伴有怕寒发热,多为外感实证。

头痛时发时止,有胀痛劳累后加重,或伴有眩晕者,多为内伤虚症。

两胁胀痛:肝胆病。

胃脘胀满疼痛:伴有嗳气吐酸水,胃病。

四问睡眠

失眠:入睡难或睡中易醒,醒后难以入睡或易惊醒,或彻夜不眠。

多为阴血不足,心失所养。常伴有心悸、多梦、耳鸣、潮热等症。

如痰火食积内忧失眠,常伴有面红、气短、口渴、胃部不适等症。

嗜睡:睡意很浓,经常不由自主地入睡。

若年高体虚者多属心肾阳虚;

肥胖者多伴有腹胀、痰多,为脾虚湿盛,清阳不升所致。

五问饮食口味

包括了解饮水多少,喜冷喜热,食欲与食量,口中异常味觉等方面。

口不渴与渴不多饮:口不渴,不欲饮水多属寒证。

口渴喜饮,饮水即吐多属水湿内停于胃。

口渴不多饮,且喜热饮多属湿证或虚寒证,且喜冷饮者为属湿热证。

口渴多饮:口渴多饮多为津液已伤,多见于热证、燥证,或汗、吐、下利太过。

如渴喜冷饮,是里热伤津。尿多身瘦为糖尿病。

多食与偏食:多食易饥,多因胃火盛,胃热则消谷。

若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暴食多为脾胃之气将绝的征象。

偏食生米、泥土异物等是虫积。

不欲进食与厌食:不想进食或食之无味,食欲低下,为不欲进食。

如新病多为伤食或外感发热。久病不欲食则是脾胃虚弱。

若厌恶食物,多见于食滞内停,或肝脾湿热,。

口味:口苦为肝胆有热,口酸有腐味为胃肠积滞,口臭为胃火盛,口淡为胃有湿、或虚证,口甜为脾有湿热,口咸为肾虚。

六问二便

了解大、小便的性状、颜色、气味、时间、量的多少及排便次数,排便、排尿感觉等。

便次异常:排便困难,多日不便,称为便秘。

热盛伤津者为热秘,阴寒内结者为冷秘,气机阻滞者为气秘,气虚无力为虚秘。

大便不成形或呈水样,便次增多为泄泻。大便稀薄不成形为溏泄,多为脾失健运。

腹痛泄泻在黎明者为五更泄,多为肾阳虚。

腹痛泄泻,泻后痛减为伤食泄泻。

腹痛窘迫,时时欲泻多因湿热内阻,肠道气滞所致,是痢疾病的症状。

大便不能自控,多因肾阳虚衰。

便质异常:排便时肛门有灼热感、下堕感为脾虚气陷。排便不爽为肝郁。

便泄不爽有未消化食物,泻后腹痛减多为伤食。若便黄粘滞不爽多为湿热结于大肠。

尿次异常:小便次数增多,尿短赤急迫而数,多为湿热。

久病尿清长而频数、夜间尿次增多,属肾阳虚。

小便不畅,点滴而出,小便不通一般为湿热或瘀血、砂石阻塞所致,属实证,若因肾阳不足属虚证。

尿量异常:尿量增多为虚寒。尿量减少由于热盛、汗多伤津,或因吐泻损伤津液所致。

排尿感觉异常:排尿痛,急迫、灼热感,多为湿热下注膀胱所致。

常见于淋病。小便不能控制,睡中不自主排尿为肾气不固。神志昏迷而失禁属危重证。

当然,患者自觉症状还有许多,如眩晕、耳鸣、失眠、咳嗽、恶心、腹胀、盗汗等等,情况较为复杂,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