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与泄泻分析

时间:2020-9-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中科白癜风抗复发治疗 http://m.360xh.com/201911/26/54407.html

前往福祉APP听课,解锁更多精彩,直接搜索本节课程名称,即可领略全部内容,更有最新手术视频分享,详情戳下方精彩继续……

痢疾与泄泻:

痢疾与泄泻两者多发于夏秋季节,病位在胃肠,病因亦有相似之处,症状都有腹痛、大便次数增多,但痢疾大便次数多而量少,痢下赤自脓血,腹痛伴里急后重明显。而泄泻大便溏薄,粪便清稀,或如水,或完谷不化,而无赤白脓血便,腹痛多伴肠鸣,少有里急后重感。泄泻、痢疾两病在一定条件下,又可相互转化,或先泻后痢,或先痢后泻。一般认为先泻后痢病情加重,先痢后泻病情减轻.

痢疾是以大便次数增多、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黏冻为主症。是夏秋季节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湿热痢

证候:腹部疼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脓血,粘稠如胶冻,腥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病机:湿热蕴结,熏灼肠道,气血瘀滞。

治法:清肠化湿,调和气血。

方药:芍药汤加减。

常用药:黄芩、黄连清热燥湿解毒;当归、芍药、甘草行血和营,以治脓血;大黄、槟榔、木香行气导滞,以除厚重;少佐肉桂辛温通结;可加金银花清热解毒。

疫毒痢

证候:起病急骤,痢下鲜紫脓血,腹痛剧烈,壮热口渴,头痛烦躁,恶心呕吐,甚者神昏惊厥,舌质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或微细欲绝。

病机:疫邪热毒,壅盛肠道,燔灼气血。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除积。

方药:白头翁汤合芍药汤加减。

常用药:白头翁、黄连、黄芩、黄柏、秦皮清热化湿,凉血解毒;芍药、甘草调营和血;行血;木香、槟榔调气导滞。可加金银花、丹皮、地榆清热凉血。

阴虚痢

证候:痢下赤白,日久不愈,脓血粘稠,或下鲜血,脐下灼痛,虚坐努责,食少,心烦口干,至夜转剧,舌红绛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

病机:阴虚湿热,肠络受损。

治法:养阴和营,清肠化湿。

方药: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加减。

常用药:黄连、黄芩、阿胶清热坚阴止痢;芍药、甘草、当归养血和营,缓急止痛;少佐干姜以制芩、连苦寒太过;加生地榆凉血止血而除痢。

寒湿痢

症状:腹痛拘急,痢下赤白粘冻,白多赤少,或纯为白冻,里急后重,脘胀腹满,头身困重,舌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温中燥湿,调气和血。

方药:不换金正气散。本方以藿香芳香化湿;苍术、厚朴、法夏运脾燥湿;陈皮、木香、枳实行气导滞;桂枝、炮姜温中散寒;芍药、当归和血。兼有表证者,加荆芥、苏叶、葛根解表祛邪。挟食滞者,加山楂、神曲消食导滞。若湿邪偏重,白痢如胶冻,腰膝酸软,腹胀满,里急后重甚者,改用胃苓汤加减,以温中化湿健脾。

虚寒痢

症状:久痢缠绵不已,痢下赤白清稀或白色粘冻,无腥臭,甚则滑脱不禁,腹部隐痛,喜按喜温,肛门坠胀,或虚坐努责,便后更甚,食少神疲,形寒畏冷,四肢不温,腰膝酸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

治法:温补脾肾,收涩固脱。

方药: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

两方以人参或党参、白术、粳米益气健脾;干姜、肉桂温阳散寒;当归、芍药和血缓急止痛;木香行气导滞;赤石脂、诃子、罂粟壳、肉豆蔻收涩固脱,两方合用,兼具温补、收涩、固脱之功,颇合病情。肾阳虚衰者,加附子、破故纸温补肾阳。肛门下坠者,去木香,加黄芪、升麻益气举陷。下痢不爽者,减用收涩之品。滑脱不禁者,加芡实、莲米、龙骨、牡蛎收敛固脱。

虚寒痢,也可配合成药理中丸、归脾丸治疗。

休息痢

症状:下痢时发时止,日久难愈,常因饮食不当、感受外邪或劳累而诱发。发作时,大便次数增多,便中带有赤白粘冻,腹痛,里急后重,症状一般不及初痢、暴痢程度重。休止时,常有腹胀食少,倦怠怯冷,舌质淡苔腻,脉濡软或虚数。

治法:温中清肠,佐以调气化滞。

方药:连理汤。

本方以人参、白术、干姜、甘草温中健脾;黄连清除肠中余邪;加木香、槟榔、枳实调气行滞;加当归和血。发作期,偏湿热者,加白头翁、黄柏清湿热;偏寒湿者,加苍术、草果温中化湿。

休息痢多因寒热错杂,虚实互见,病情顽固者,也可用成药乌梅丸治疗。若大便呈果酱色而量多者,用鸦胆子仁治疗效果较好,成人每服15粒,每日3次,胶囊分装或用龙眼肉包裹,饭后服用,连服7-10日,可单独服用或配合上述方药使用。

休息痢中,若脾胃阳气不足,积滞未尽,遇寒即发,症见下痢白冻,倦怠少食,舌淡苔一白,脉沉者,治宜温中导下,方用温脾汤加减。

若久痢伤阴,或素体阴虚,阴液亏虚,余邪未净,阴虚作痢,痢下赤白,或下鲜血粘稠,虚坐努责,量少难出,午后低热,口干心烦,舌红绛或光红,治宜养阴清肠,方用驻车丸加减。

泄泻:

一、辨证要点

1、辨寒热虚实粪质清稀如水,或稀薄清冷,完谷不化,腹中冷痛,肠鸣,畏寒喜温,常因饮食生冷而诱发者,多属寒证;粪便黄褐,臭味较重,泻下急迫,肛门灼热,常因进食辛辣燥热食物而诱发者,多属热证;病程较长,腹痛不甚且喜按,小便利,口不渴,稍进油腻或饮食稍多即泻者,多属虚证;起病急,病程短,脘腹胀满,腹痛拒按,泻后痛减,泻下物臭秽者,多属实证。

2、辨泻下物大便清稀,或如水样,泻物腥秽者,多属寒湿之证;大便稀溏,其色黄褐,泻物臭秽者,多系湿热之证;大便溏垢,完谷不化,臭如败卵,多为伤食之证。

3、辨轻重缓急泄泻而饮食如常为轻证;泄泻而不能食,消瘦,或暴泻无度,或久泄滑脱不禁为重证;急性起病,病程短为急性泄泻;病程长,病势缓为慢性泄泻。

4、辨脾、肝、肾稍有饮食不慎或劳倦过度泄泻即作或复发,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倦怠乏力,多属病在脾;泄泻反复不愈,每因情志因素使泄泻发作或加重,腹痛肠鸣即泻,泻后痛减,矢气频作,胸胁胀闷者,多属病在肝;五更泄泻,完谷不化,小腹冷痛,腰酸肢冷者,多属病在肾。

二、治疗原则

根据泄泻脾虚湿盛,脾失健运的病机特点,治疗应以运脾祛湿为原则。急性泄泻以湿盛为主,重用祛湿,辅以健脾,再依寒湿、湿热的不同,分别采用温化寒湿与清化湿热之法。兼夹表邪、暑邪、食滞者,又应分别佐以疏表、清暑、消导之剂。慢性泄泻以脾虚为主,当予运脾补虚,辅以祛湿,并根据不同证候,分别施以益气健脾升提,温肾健脾,抑肝扶脾之法,久泻不止者,尚宜固涩。同时还应注意急性泄泻不可骤用补涩,以免闭留邪气;慢性泄泻不可分利太过,以防耗其津气;清热不可过用苦寒·,以免损伤脾阳;补虚不可纯用甘温,以免助湿。若病情处于寒热虚实兼夹或互相转化时,当随证而施治。

三、分证论治

急性泄泻

①寒湿泄泻

症状: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苔白腻,脉濡缓。若兼外感风寒,则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苔薄白,脉浮。

治法:芳香化湿,解表散寒。

方药:藿香正气散。

方中藿香解表散寒,芳香化湿,白术、茯苓、陈皮、半夏健脾除湿,厚朴、大腹皮理气除满,紫苏、白芷解表散寒,桔梗宣肺以化湿。若表邪偏重,寒热身痛,可加荆芥、防风,或用荆防败毒散;若湿邪偏重,或寒湿在里,腹胀肠鸣,小便不利,苔白厚腻,可用胃苓汤健脾燥湿,化气利湿;若寒重于湿,腹胀冷痛者,可用理中丸加味。

急性泄泻

②湿热泄泻

症状: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或身热口渴,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治法:清肠利湿。

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

该方是治疗湿热泄泻的常用方剂。方中葛根解肌清热,煨用能升清止泻,黄芩、黄连苦寒清热燥湿,甘草甘缓和中。若热偏重,可加金银花、马齿苋以增清热解毒之力;若湿偏重,症见胸脘满闷,口不渴,苔微黄厚腻者,可加薏苡仁、厚朴、茯苓、泽泻、车前仁以增清热利湿之力;夹食者可加神曲、山楂、麦芽;如有发热头痛,脉浮等风热表证,可加金银花、连翘、薄荷;如在夏暑期间,症见发热头重,烦渴自汗,小便短赤,脉濡数等,为暑湿侵袭,表里同病,可用新加香薷饮合六一散以解暑清热,利湿止泻。

急性泄泻

③伤食泄泻

症状:泻下稀便,臭如败卵,伴有不消化食物,脘腹胀满,腹痛肠鸣,泻后痛减,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苔垢浊或厚腻,脉滑。

治法:消食导滞。

方药:保和丸。

方中神曲、山楂、莱菔子消食和胃,半夏、陈皮和胃降逆,茯苓健脾祛湿,连翘清热散结。若食滞较重,脘腹胀满,泻而不畅者,可因势利导,据通因通用的原则,可加大黄、枳实、槟榔,或用枳实导滞丸,推荡积滞,使邪有出路,达到祛邪安正的目的。

慢性泄泻

①脾虚泄泻

症状:因稍进油腻食物或饮食稍多,大便次数即明显增多而发生泄泻,伴有不消化食物,大便时泻时溏,迁延反复,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和胃渗湿。

方药:参苓白术散。

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砂仁、陈皮、桔梗、扁豆、山药、莲子肉、薏苡仁理气健脾化湿。若脾阳虚衰,阴寒内盛,症见腹中冷痛,喜温喜按,手足不温,大便腥秽者,可用附子理中汤以温中散寒;若久泻不愈,中气下陷,症见短气肛坠,时时欲便,解时快利,甚则脱肛者,可用补中益气汤,减当归,并重用黄芪、党参以益气升清,健脾止泻。

慢性泄泻

②肾虚泄泻

症状: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下完谷,泻后即安,小腹冷痛,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方药:四神丸。

方中补骨脂温阳补肾,吴茱萸温中散寒,肉豆蔻、五味子收涩止泻。可加附子、炮姜,或合金匮肾气丸温补脾肾。若年老体弱,久泻不止,中气下陷,加黄芪、党参、白术益气升阳健慢性泄泻

③肝郁泄泻

症状:每逢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即发生腹痛泄泻,腹中雷鸣,攻窜作痛,腹痛即泻,泻后痛减,矢气频作,胸胁胀闷,嗳气食少,舌淡,脉弦。

治法:抑肝扶脾,调中止泻。

方药:痛泻要方。

方中白芍养血柔肝,白术健脾补虚,陈皮理气醒脾,防风升清止泻。若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可加柴胡、枳壳、香附;若脾虚明显,神疲食少者,加黄芪、党参、扁豆;若久泻不止,可加酸收之晶,如乌梅、五倍子、石榴皮等。

脾,亦可合桃花汤固涩止泻。

小人物临床交流分享第二期(超声专场第一期)

超内探究/临床经验/高附加值

小人物--不光分享认识超声,使用及技巧,还分享临床病例,碰到问题如何解决!!!

参与方式:

※订货送名额

※报名单人次元,团购(三人以上)八折

[时间]:.9.4—.9.5

[地点]:小人物分享交流中心(中国三原●大地原点)

精彩继续

想了解更多有关本节内容的详细内容吗?戳下方链接到我们的网站查看,还可下载APP手机查看,随时随地,方便快捷,更有往期精彩内容,不可错过的后期精彩课程,还在等什么,马上行动吧。

本期内容更有同步实时讲课音频收听,精彩不断。

请登录: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