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37天六科串联之泄泻

时间:2021-3-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泄泻

病机关键:脾病湿盛

治则:运脾化湿

病位:在肠

龙凤歌诀

泄泻分为暴与久,寒湿湿热并食滞

脾胃虚弱肾阳虚,肝气乘脾痛泻方

暴泻:

泄泻湿盛最关键,藿香正气除寒湿

温中散寒纯阳丸,湿邪偏盛胃苓施

湿热葛根芩连汤,湿邪偏重平胃散

夏暑香薷六一散,保和食滞胃肠间

久泄:

痛泻药方肝乘脾,参苓白术脾胃弱

附子理中补益合,肾阳虚衰四神丸

年老体衰桃花汤,虚坐努责真养脏

脐腹冷痛附理丸,寒热错杂乌梅丸

分证论治

(一)暴泻

1)寒湿内盛:芳香化湿,解表散寒—藿香正气散

感受暑湿,或饮食不慎引起泄泻,用纯阳正气丸

湿邪较重,用胃苓汤

2)湿热伤中:清热燥湿、分利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

3)食滞胃肠:消食导滞、和中止泻-保和丸(食滞重化热枳实导滞丸)

(二)久泻

4)脾胃虚弱:健脾益胃、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

若脾阳虚衰,阴寒内盛,可用理中丸

若久泻不止,中气下陷,用补中益气汤

5)肾阳虚衰: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

6)肝气乘脾:抑肝扶脾-痛泻要方加减

方剂

祛湿剂-----藿香正气散:

藿香正气陈腹桔,苏叶白芷夏曲朴,术苓姜枣甘草入,风寒暑湿岚瘴祛。

祛湿剂-----平胃散:

平胃散中苍术朴,陈皮甘草枣生姜,燥湿运脾和胃宜,调胃诸方从此扩。

表里双解剂-----葛根芩连汤:

葛根黄芩黄连汤,再加甘草同煎尝,邪陷阳明成热痢,清里解表保安康。

补益剂-----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薏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补益剂-----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芪术参,升柴陈草当归身,升阳举陷功独擅,气虚发热亦堪珍。

消导化积剂-----枳实导滞丸:

枳实导滞用大黄,芩连曲术茯苓襄,泽泻蒸饼糊丸服,湿热积滞力能攘。

固涩剂-----四神丸:

四神骨脂吴茱萸,肉蔻除油五味俱大枣生姜同煎服,五更肾泻最相宜。

和解剂-----痛泻药方:

痛泻药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肠鸣泄泻腹又痛,治在泻肝与补脾。

中药

化湿药

广藿香:解暑化湿止呕煎,湿温初起湿中阻。

佩兰:结束化湿脾瘅平。

苍术:外能发汗祛风湿,内明目燥湿健脾。

砂仁:化湿行气安胎果,温中止泻后下宜。

利水渗湿药

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肾,利水渗湿痰饮肿,健脾宁心失眠泄。

薏仁:健脾渗湿利水肿,清热排脓除湿痹。

泽泻:利水渗湿寒泻热。

针灸

治法:运脾化湿,理肠止泻

主穴:神阙、天枢、大肠俞、上巨虚、阳陵泉

神阙:局部选穴,用灸法既可温阳散寒除湿,又可清利湿热,为治疗泄泻之要穴

天枢:大肠之募穴

大肠俞:大肠之俞穴

上巨虚:大肠之下合穴

上三穴共用以调理肠腑而止泻

阴陵泉:脾经之合穴,健脾化湿

中基

大肠的生理功能:

传送糟粕,吸收水分(大肠主津)

变成粪便,排出体外(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病理:

大肠虚寒,无力吸收水分-----肠鸣,腹痛,溏泄

大肠实热,肠道失润-----大便干结难解

湿热蕴结大肠-----腹痛,下利脓血,里急后重

中诊

望诊

大便清稀水样,多为外感寒湿,或饮食生冷,脾失健运,清浊不分所致。

大便黄褐如糜而臭,多为寒湿或者暑湿伤及胃肠,大肠传导失司所致。

大便夹有黏冻、脓血,多见于痢疾或肠癌等病,为湿热邪毒蕴结大肠,肠络受损所致。

大便灰白呈陶土色,多见于黄疸。

大便燥结,干如羊屎,排除困难,多因热盛伤津、阴血亏虚,肠失濡润,传化不行所致。

问诊

之前的内容再复习一下哦~

倒计时38天!六科串联之心衰

倒计时39天!六科串联之头痛

倒计时40天!六科串联之哮喘

编辑:什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