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方小年的习俗差异,原来都和我们的雍正

时间:2021-4-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谢锡亮:山西省侯马市人,年生于河南原阳县(主任医师,医院院长,山西省针灸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针灸讲师团教授,中华自然疗法世界总会顾问,中国澄江学派侯马针灸医学研究所所长,年与针灸教育家承淡安创建的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实习研究班毕业,受到承师亲炙教诲,尽得真传,从医70余年,现如今仍在继承师志,弘扬澄江学派针灸医学,发扬灸法特色而做贡献)年8月山西省针灸学会授予谢锡亮“针灸泰斗”称号,谢老在中国艾灸疗法和传承上功勋卓著。

“小年并不是一个固定的节日,不同的地区由于不同的习俗风气小年的日期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北方为腊月二十三,南方为腊月二十四,忙碌的节奏也预示着春节将近,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辞旧迎新过新年,

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

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

南与北的差距。

其实

不同地区的“小年”

北方地区腊月二十三,南方地区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小年,南京地区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正月十六。

明明都在一片中华大地,

怎么南北方差这么多,

虽然小姑凉是地地道道的北方人,

但小姑凉和大家一样,

都很疑惑为什么南北方会差一天过小年夜,

小姑凉解惑时间开始啦,

小年夜的南北差异实际上跟大家的四爷有关,

就是那个霸气腹黑、勤勉抠门儿的。

雍正爷

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

所以腊月二十四的小年习俗历史是最悠久的,

南方的朋友们不要急着欢呼,继续往下看。

到了雍正年间,

每年腊月二十三四爷都会在坤宁宫祀神,

为了节省开支,就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

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

自此开始有了“官三民四船五”的小年分野。

北方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

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

而鄱阳湖等沿湖的居民,

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

但是万年历以北方习俗为主,

定小年为腊月二十三……

这是为什么,就不用小姑凉过多的解释了吧。

大家都北方小年腊月二十三,南方小年腊月二十四,

时间都有不同了,那习俗又有何不同.

小年养生指南:

俗话说,牛老怕惊蛰,人老怕大寒。老年人肾亏,封藏之力不足,所以尤需注

意保暖、防寒,特别是有骨痹及心、脑疾病的患者。小年的温度还是有些低,

因此,大家还是要注意保暖,养护身体,为来年的身体健康埋下根基。小年前

后艾灸以下穴位,不仅能克服手脚冰凉,还有防寒暖身、扶阳固本的功效。

神阙穴

神阙(肚脐)属任脉经.又名脐中。艾灸神阙穴,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固脱复

苏之功效。

灸神阙还能治泄泻、便血及病后大便不通。据《窦材灸法》载:“肠癖下血,久

不止,此饮食冷物,损大肠气也,灸神阙穴三百壮;虚劳人及病后大艾灸神阙

穴,对泄泻、绕脐腹痛、脱肛、中风脱证、角弓反张、产后尿潴留、慢性腹

泻、皮肤瘙痒、荨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

气海穴

气海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灸气海有延年益寿、养生保健的作

用。灸气海能生发和培补元气,滋荣百脉,益肾固精,保健强身,解除疲劳

等。

关元穴

中医学认为,关元其部位为真阳所居、化生精气之处。艾灸关元能使清阳上

升,浊阴下降,元阳温暖,血液充盈,能培肾固本,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

气活血。艾灸关元,能治积冷,男子疝气,梦遗淋浊,女子瘕聚,经产带下,

诸虚百损。

大椎穴

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

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此穴有解表、疏风、散

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

用。

中脘穴

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

逆止呕的作用。艾灸中院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

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疗效。

身柱穴

灸身柱能温补元阳,调和气血,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灸身柱对小儿的胃肠

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泄泻,食欲不振等有防治作用。

三阴交穴

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后缘。三阴交是足

三阴经(脾经、肾经、肝经)的交会穴,对肝、脾、肾三脏的疾病有防治作用,具

有健脾和胃化湿,疏肝益肾,调经血,主生殖的功能。

足三里穴

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的前外侧,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足

三里是胃经的主要穴位.具有调理脾胃,健运脾阳,温中散寒,补中益气,调和

气血,宣通气机,导气下行,补虚强身的作用。还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调

节神经,有较强的延缓衰老的作用,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

南北方如何过小年

掸尘

扫年,即扫尘,实际上就是大搞家庭环境卫生。

北方: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所以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

南方: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称“掸尘”。据《拾遗记》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它汉先民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贴灶神画像)

祭灶是南北地区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

北方:除了供奉糖瓜、糕点,还要换灶神画像。把旧的灶神画像揭下的同时,家家户户也都要“请”回来一帧新的灶王像。

南方:主要是烧纸祭送,还要把所有的菜肴先供过灶公灶婆后,才端上桌大家一起分享。

剪窗花

剪窗花是北方小年的民俗活动的其中重要一项,多是为了过大年做准备,窗花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花样繁多,贴窗花主要是为了新的一年讨喜。

吃饺子

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上供时,饺子要端端正正摆上供台。此外,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美食。

吃年糕

而在南方,小年这一天做年糕是很多地方的传统。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当然不管你是那个地区的人

这些小年夜各种丰富的美食

绝对值得流满口水

麻糖

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据说,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报告一年来人间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也就是灶神的述职日?吃麻糖就是想让这灶神的嘴巴被糖给粘住张不开,不能把人间的美味奢华的情景禀报给天,以免得爱吃喝的人们受到处罚——新年带来饥荒,期盼有一个平安的丰年到来。

米饼

“小年”,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米饼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吃起来别有风味,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粘糕

在山东鲁西地区民间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谣。每年腊月廿三,是家家户户蒸粘糕吃粘糕的日子,意为粘住灶王的嘴,让其上天言好事,不说人间坏事。粘糕用黄米、红枣等为原料,香甜劲道,入口绵软,取“年年高”的吉庆之意。海南人用椰子作配料赶制椰糕用来食用并祈福。

杀年猪

贵州等地,都有杀猪过春节的习俗。过了小年夜,那杀年猪的热闹戏就算开台了。挑选出最好的肉,或炒或炖,精心烹饪,再满满斟上一杯酒,邀请亲朋好友共享年猪宰杀后的第一顿鲜肉——庖汤。

火烧

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小年祭灶这天,中国很多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

年粽

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节的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去叶子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

关东糖

关东糖又称灶王糖、大块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后才有出售。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祭灶神用。乳白色的大块糖,放在方盘上,一般有三寸长,一寸宽,扁平,呈丝条状。新做的大块糖,放在嘴里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种特殊风味,更是关东男女老少都十分喜爱的一种糖。它已从灶王爷的祭桌上走下来,广为百姓享用。

爆米花糖

江西靖安县民间素有“小年小年,爆米糖甜”的说法。“小年”这天,人们用麦芽糖和爆米花制作爆米花糖,寓意新的一年财运大发、生活甜美。

炒玉米

晋东南地区,有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面食

北方小年,家家忙做大饽饽(又称大馒头)、团圆饼、寿桃等面花,表示全家大团圆,日子过得年年有余。此制做起来比较麻烦,发面后醒面,再揉面再醒面,然后再做成各种花样的面食造型后再次的醒面,待面醒后才下蒸锅,此蒸出来的面食又称之为“面花”,非常好吃,但很费工夫。

还没看够美食?

春节美食自救指南正在紧张筹划中~

当然过节最重要的还是

与家人团聚,将传统民俗延传

这才是过小年的乐趣和意义!

好书推荐长按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