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一味中药地耳草

时间:2021-12-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植物名实录》

  DìěrCǎo

  田基黄(《生草药性备要》),水榴子、香草(《质问本草》),斑鸠窝、雀舌草(《植物名实图考》),蛇喳口(《草木便方》),合掌草、跌水草(《分类草药性》),七寸金、一条香(《福建民间草药》),金锁匙、红孩儿、寸金草、田边菊(《江西民间草药》),刘寄奴(《四川中药志》),痧子草、光明草,田基苋,荞壳草、小王不留行、细叶黄、观音莲(《湖南药物志》),雷公箭(《贵州植药调查》),降龙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七层塔、土防风、枫草儿、小元宝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黄花仔、禾霞气(《广东中草药》),耳挖草、小田基黄(《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为藤黄科植物地耳草的全草。夏、秋采,洗净,晒干。

  一年生草本,高15~40厘米,无毛。根多须状。茎直立,或倾斜,细瘦,有4棱,节明显,基部近节处生细根。单叶,短小,对生,多少抱茎,叶片卵形,长4~15毫米,全缘;先端钝,叶面有微细的透明点。聚伞花序顶生,成叉状而疏,花小,黄色;萼片5,披针形;花瓣5,长椭圆形,内曲,几与萼片等长;雄蕊10个以上,基部连合成3束;子房1室,花柱3枚。蒴果长圆形,长约4毫米,外面包围有等长的宿萼。花期5~6月。

  生于山野及较潮湿的地方。分布江苏、浙江、福建、湖南、江西、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地。产广东、广西、四川、湖南、福建、江西等地。

  苦甘,凉。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苦甜,性平。

  ②《四川中药志》:味苦,性寒,无毒。

  

  清热利湿,消肿解毒。治传染性肝炎,泻痢,小儿惊风,疳积,喉蛾,肠痈,疖肿,蛇咬伤。

  ①《生草药性备要》:治酒病,消肿胀,敷大恶疮,理疳疮肿。

  ②《质问本草》:涂火毒,消阳症结疽。

  ③《分类草药性》:解一切蛇虫毒,清火,止泄泻,刀伤用良。

  ④《岭南采药录》:去硝黄火毒,敷虾箝疮,理跌打、蛇伤。

  ⑤《福建民间草药》:活血,破瘀,消肿,解毒。

  ⑥《南宁市药物志》:清内热,治眼疾。

  ⑦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渗湿利水,消肿止痛。治急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肝区疼痛,阑尾炎,疔肿痈疽,毒蛇咬伤,跌打扭伤。

  《*辞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