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瑞二十四节气保健养生之夏至

时间:2021-10-1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请问盖百霖的副作用有哪些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328628.html

董瑞:二十四节气保健养生之夏至

年6月21日夏至节气。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几千年前《黄帝内经》的核心理论,养生康复是中医药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被老百姓认可。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董瑞精通《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中医经典,临床一线近四十年,深刻体会到“二十四节气”与“十二时辰”的变化规律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提出借助“二十四节气与十二时辰”变化规律,调补阴阳的观点。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二十四节气与十二时辰”保健养生,董瑞主任医师亲任主编,硕士研究生刘颍利、董莹、王玉辉,主治医师耿占印及北京膏滋堂与北京双艾灸堂总经理董杰为副主编,从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写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累计三十六篇,将陆续发表,以续读者,请大家多多指正。

夏至历史渊源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交接时间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前后,农历五月初一左右,此时太阳运行到黄经90°,到公历的7月5号或6号结束。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午”方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夏为大,至为极,万物到此时壮大繁茂到极点、阳气也达到极致。《恪遵宪度抄本》记载:“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这时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而过了夏至这一天,白天就一天比一天短了。

夏至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空气非常潮湿,出现高温桑拿天气。从夏至日后第三个庚日开始,就进入了“三伏”,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气候最炎热的时段。夏至以后天气的阴晴转变特别快,刘禹锡《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北方气温高,光照足,雨水增多,农作物生长旺盛。

虽然就要进入一年里最热的时候,阴凉却已经悄悄萌生。正如夏日这一天的卦象—“姤”卦。此卦上面为五阳爻,代表此时阳气尚处于强盛时期,下面的一个阴爻则代表阴气的始生。代表着气候炎热,但是也开始出现潮湿的气候。

夏至有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夏至时节,鹿的长角因为感觉到阴气开始慢慢脱落;知了在树干上开始没完没了地“说话”;喜欢潮湿的半夏开始若无其事地在沼泽边生长,日头也随之一天天变短。

夏至民族风俗

01

夏至食面

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有“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谚云:‘冬至馄饨夏至面’。”夏至时节,小麦丰收,新鲜小麦做的面食筋道好吃,面粉性味甘凉,可养心益肾、健脾厚肠、除热止渴。而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心火过旺、心旺肾衰,加之夏至时节,天地阳气盛极,阴气始发,人们在这种阴阳交替、阳极阴生的时候,特别容易烦躁。吃性味甘凉的面食,正好可以充分发挥面粉宁心护肾、滋阴除热的作用。

02

夏至祭神祭天

夏至时值麦收,从周代开始,每逢夏至日,朝廷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神仪式,以祈求消灾年丰。除了祭祀外,朝廷还用歌舞礼乐的方式,祈祝国泰民安。到了宋代,从夏至开始,朝中要放假三天。民间每逢夏至日,农民忙于祭祀神灵,祈求风调雨顺。北方人民多求雨,以防干旱;南方人民多求晴,防治涝灾。清朝时冬至去天坛祭天,夏至去地坛祭地。祭天一般是皇帝去亲祭,光绪皇帝多病,也要派近枝王公去代祭。祭地,皇帝一般很少亲临,多是派皇族王爷去代祭了。

“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这就是中国文化,天寒冷了阳气倒生了,天躁热了阴气倒生了,中国文化讲盛极必衰,物极必反。《清嘉录》说:“夏至日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清朝之前各代朝廷夏至放假一天,宋朝放假三天。夏至在古代是个节日。

03

消夏避伏

古时夏至日,妇女们即互赠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阳杂俎·礼异》有云:“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防生痱子。古时,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

04

麦棕与夏至饼

夏至日,江南人不仅食“麦粽”,而且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农家还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俗谓“夏至饼”。

致病因素

夏至时节一阴生,是一年中阴阳转换的关键时节,人体也处于阴阳变化的重要阶段。俗话说“夏至欲宜节,冬至欲宜绝”。二至是阴阳消长之际,最宜保养精气,不然就会伤及阴阳二气。

1.暑热邪气

夏至天气炎热,长时间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津液流失过多得不到及时补充,另外夏至后热气降于地面,雨后地上湿气蒸腾,湿热交织,会出现心烦心悸、头晕、恶心、胸闷等中暑症状。夏季人体外热内寒,贪食冷饮、冷食,会损伤脾胃,出现腹痛腹泻等。另外夏日人体腠理开泄,长时间处于空调房间,室内外温差过大,人易受风寒湿邪侵袭。

2.七情致病

夏季高温出汗多,汗为心之液,汗出过多会损伤心阴,导致心阴不足,出现心悸心烦症状。《黄帝内经》中记载“心气虚则悲”,心气不足的人,在精神伤容易出现悲伤情绪。因此夏季须培养乐观的性格,心宽喜乐,“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

夏至养生规律

夏至是“阴阳争,死生分”的时节,俗语说“夏至一阴生”,尽管天气炎热,可大自然阴气已经开始生长。此时盛阳覆盖于其外而阴气始生于其内,喜阳的生物开始死去或凋零而喜阴的生物开始滋生。在这个阴阳交替的时节,人体容易患各种疾病,所以夏至养生也至关重要。此阶段养生既要保护阳气,更要顺应阴阳的变化特点,使阴阳两气相顺接。中医认为心与夏季相通应,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春夏养阳即是此意,所以夏至养生首重养心。

起居规律

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夜卧早起,睡好“子午觉”。空调的温度不要过低,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夏天30至60分钟左右适当的午觉是对晚睡早起造成的睡眠不足的补充,时间不宜过长,更不能替代晚上睡眠。

饮食规律

夏至时节暑湿双至,夏至过后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所以饮食宜清补,要以清心解暑,健脾除湿、增进食欲为目的。夏至饮食宜清淡,适宜吃点苦味食物,勿过咸、过甜,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物,如芥菜、苋菜、西红柿、冬瓜、丝瓜、西瓜、海带、紫菜、土豆等食物。不宜厚味肥腻,冷食瓜果应适可而止,以免损伤脾胃。《吕氏春秋·尽数篇》指出:“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唐朝的孙思邈提倡人们“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又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

运动规律

在早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散步、太极拳、瑜伽、游泳等运动。运动以不疲劳为度。

情志规律

要保持神清气和,心胸宽阔,才能使精神饱满。若要养心阴,首先要使心神安定。“心静自然凉”,心静就不会生内火,耗伤心阴。在夏至前后,我们最好是安心地静养,不要做劳心劳力的事情,切忌扰乱心神。每日找个安静的地方站站桩,打打坐,或者练练瑜伽,都会帮助我们心平静气。

康益夏至之养生

1.康益冬病夏治:是指在“三九”天通过中医辨证论治用药和“三九”贴敷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临床上适用于哮喘、肺纤维化、肺气肿等肺系疾病,风寒湿痹等关节疾病、泄泻等脾胃疾病。夏至一阴生,是阴阳转换的关键时期,应遵循春夏养阳的原则,保养好阳气。

2.康益艾灸:夏至是一年中阳极阴生的时节,此时需要养护阳气,以防寒邪留滞。阳气不足、怕冷、手脚凉的人群,可在夏至进行艾灸,选择足三里、神阙等穴位。

3.康益足浴:俗话说“足乃人之底,一夜一次洗”、“冬天洗脚,丹田温灼”。艾足浴疗法是选择艾草等中草药,加水煎后兑入温水,然后进行泡洗。人体足部有足之三阳经和足之三阴经经过,是人体经络汇聚的地方之一。泡洗后通过点按下肢和足部相关穴位,激发人体潜在的机能,调整身体失衡的状态,达到驱寒散邪,防病治病的效果,有自我保健和延年益寿之功效。尤其适用于手脚冰凉等。该疗法操作简单,方便舒适,效果显著,受到很多患者的喜爱。

4.仙芪扶阳固本丸:该中成药主要是由白人参、淫羊藿、蛤蚧、黄芪、白术、茯苓、白扁豆等中草药组成,具有补肺、健脾、温肾、扶阳固本的功效,适用于肺脾气虚证。

董瑞院长简介

董瑞,男,北京市怀柔区人,首都名中医,全国政协委员。中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康益医院院长,世中联中医膏方专业委员会会长。

●中国民主同盟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首届首都名中医;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膏方专业委员会创始会长;

●国医大师晁恩祥教授工作分站站长;

●中国医院主任医师;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北京市首届复合型中医药学术带头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肺病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民间中医药协会副会长兼中医冬病夏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董瑞于年创建北京康益医院,经过20年发展,医院目前已建设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国家级二级甲医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肺病科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单位,北京市5A级社会组织单医院。

董瑞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肺病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擅长用中医经方、中医膏方、民间验方、中苗医药等中医方药和穴位埋针、苗艾灸、膻中穴埋针、穴位拔罐、穴位贴敷等中医技术治疗肺纤维化、尘肺病、哮喘、肺癌、肺结节、变异性咳嗽等肺系疾病。

在肺纤维化与尘肺病方面:他提出肺气不足、脾肾两虚、痰瘀毒损伤肺络病因病机学说,确定了“补肺、生肌、通络”之治疗法则;编写了我国第一部中西医结合肺纤维化防治专著,填补了肺纤维化与尘肺病领域理论空白,研发了“珠芨膏”与“养阴益肺通络”两个代表方剂,“珠芨膏”已完成中国中医科学院科研课题,“养阴益肺通络”获北京市政府“十病十药”项目,大大提高了肺纤维化、尘肺病人生存率与生存质量。

在肺结节与肺癌方面:他提出了阳虚、气虚、血瘀、痰湿体质之肺结节与肺癌体质学说,肝气郁结、忧悲伤肺之情志学说;确定了通阳化结,疏肝理气、宣肺化痰之治疗大法;研发了“通阳化结膏”加“艾灸”之法;开辟了肺结节、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子宫肌瘤、胃肠息肉、肺癌及其它肿瘤的中医防治新途径。

在哮喘与慢阻肺方面:他提出了“本”在肺脾肾三脏阳气不足,“标”在痰瘀互结;确立了“冬病夏治”与“冬季膏方”相结合,达到固本平喘之目的;研发了“康益咳喘贴”与“仙芪扶阳固本丸”两个方药;创立了膻中穴埋针、冬病夏治药罐疗法,使部分疑难哮喘与慢阻肺患者得到有效控制。他研创的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病科技成果(冬病夏治FBP方案)于年10月11日被原卫生部批准列为“十年百项计划”推广项目,先后在全国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举办推广项目学习班和在京举办47期推广项目培训班,有多名医务人员接受学习培训,医院单位得到普及,使上百万哮喘、慢阻肺患者受益。

在变异咳嗽防治方面:他得到老师国医大师晁恩祥教授深传,谨记老师“修医德、读经典、做临床、取众长、细观察、善思悟、写文章”的教诲,应用老师苏黄止咳方辨证施治小儿与成年各类咳喘病得心应手,效果往往立竿见影。

董瑞是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膏方专业委员会创会会长,三十五年来,他致力于中医膏方临床研究,总结前人经验,提出了膏方防治疾病与保健的“十个指导思想”和“两个创新”及“十五个结合”,形成了“董氏膏方”思想体系,积累了上万例中医膏方防治慢性疑难病及养生保健经验,为我国的中医膏方慢性病防治及亚健康保健做出了贡献。

他研发了:防治肺纤维化与尘肺病的“珠芨膏”,防治肺结节与肺癌的“通阳化结膏”,防治糖尿病肾病与痛风的“二菊仙遗膏”,防治哮喘与慢阻肺的“哮喘固本膏”,防治风湿骨病的“附子黑豆膏”,用于妇科的“温经膏”,用于男科的“四仙五子膏”,健脾养胃的“温肾健脾膏”,用于健康保健的“六黄膏”,以及用于调理体质的“黄精枸杞膏”等董氏十膏方。多年临床实践和经验积累,他已经将传统中医膏方辨证思维融会贯通、推陈出新,他亲自开具膏方超10万料,成为我国中医膏方领域的名医大家。以名医、名方、名药为核心战略的“董氏膏方”系列产品,为把“康益德肺科”打造成融医养、康养、健康旅游为一体的大健康产业知名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

他建立了北方最大的膏方加工教学基地,年加工膏方能力超2万料,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膏方北进”发展战略的积极倡导与推广者。同时他积极开展中医膏方“一带一路”世界交流活动,主持了首届APEC雁栖湖中医膏方国际高峰论坛及“一带一路”中匈雁栖湖中医膏方国际高峰论坛,带领中医膏方走向世界。

董瑞十三岁因病步入杏林,从背诵四小经典与四大经典开始入门中医,基础理论扎实,年正式拜国医大师晁恩祥教授为师,先后拜访问道张灿玾等近四十位国医大师,余赢鳌等六十多位国家级名中医。他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行医三十五年,记录临床资料余本,以医案、医话形式记录病历1.2万余例,整理出了“康益变异咳嗽停”、“温阳化结方消肺结节”、“董氏肿瘤方防癌之道”、“阳不化气阴成型”、“肿瘤与结节诸阳不足为本”、“珠芨协定方防肺纤维化与尘肺病”、“三仙三奇散防治顽固哮喘”、“怀山药保胃气之见”、“焦香馒头干治验萎缩胃炎”、“一味附子治男人奇病缩阳”、“金蝉花、玉米须治肾衰”、“一味鸡血藤治疗肩周炎”、“熟地黄伍与鹿角胶温阳之奇”、“血余炭调经止血之妙用”、“仙遗粮合马齿笕治三高症”、“仙鹤草合百部补五脏之虚”、“重用黄芪治验消渴症”、“麻杏石甘汤小儿发热之妙用”、“刺猬皮治小儿食积”、“十大功劳叶治肺痨”、“冬瓜子消胸水”、“大枣安五脏之妙用”、“瓜蒌薤白汤治疗冠心病”、“膻中穴埋针调著气噴郁”、“艾灸神阙之妙”、“点穴与金针”、“我与杨兆刚学芒针”、“处方君臣佐使之道”、“药量与药力标识药效,用药如用兵”、“中医思维核心大阴阳与小阴阳之道”、“国医大师晁恩祥教授醍醐灌顶之功教”、“与孟庆云老先生对话调经汤”、“感慨国医大师张灿钾”、“与民间中医李可之缘”、“七访上海江春华教授”、“与国医大颜德馨中医膏方缘”、“民间中医宋德瑞”、“附子黑豆膏治风湿骨病”、“黄精枸杞膏延年益寿”、“一枝黄花治鼻炎之奇”、“伏龙肝治虚寒呃逆”、“冬病夏治防咳喘小罐之奇”、“在神农架发现江边一碗水”、“头痛与川芎”、“透针配鳝鱼血治面瘫”、“桑叶伍白芍治鼻出血”、“鸦胆子外敷治累肉”、“炒枣仁安眠之奇再于量”、“一味琥珀肚脐治小儿哭啼”、“益智仁止遗尿”、“医者不会熟用附子、石膏、生大黄、人参不能成为大医之见”等五十例康益经典医案医话,为董氏中医药传承奠定了基础。

董瑞认为最合理有效的中医传承方式就是‘一对一’。师承、父子传、父女传、老师传;再配合现代的教育,从小学生、孩子开始教育。”他把“一己之力”发挥到最大,先后收下女儿董莹、儿子董杰以及耿占峰、李壮花、张树森、刘苹、耿占印、李小利、徐胜红、庄玉婷、果彦晶等十一个传承门徒,同时带教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博士肖娜,将自己所学无私传授给学生和徒弟。目前,学生中已有七人出徒,成为学有所成的“小名医”,实现了“董氏中医药”思想的薪火相传。

董瑞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他大力推进中西医结合的融合发展,始终不忘深入挖掘民间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瑰宝,整理中医方药术和民间绝技,已经与一百四十位民族与民间中医药学者就中医药理论、学说、绝技、秘方等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对民间有真才实学、中医绝学的医者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并融合传统、民族、民间医学在中医药治病理论、方药术的融合运用和中医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研究创新,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应用于中医临床,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广大患者的支持与赞赏。

他坚持勤学不倦,著书立说,先后出版了《中西医结合诊治肺纤维化》《政协委员董瑞院长谈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膏方防治肺纤维化、尘肺病》《中国历代临床经典医著集萃》《疗效是中医药生命线》《囯之大医》等医学专著50余部,,在省级以上核心期刊发表文章40余篇,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十余项。其在中医药领域的表现突出,年获国务院批准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董瑞是一名“怀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的中医人,始终坚持在临床一线,他给自己定下了“视患者为朋友,让患者看得上病、看得起病,让患者看到生命的希望”的座右铭。从医三十五年来,他用精湛医术治病救人,用温暖仁心关爱患者,每周三天出诊、查房,每天八十余名患者,从早上6点到下午2点,从未间断。他崇尚用纯正中医思维诊治病人,融合经方、膏方、单方验方、艾灸、膻中穴埋针与中医内病外治并用,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治,无论贫富老幼,均一视同仁,让每位患者都感受到了他的仁心仁术。

多年来,他从没有节假日的概念,除去本院以外,他还在中国医院、贵州黔西南、贵州毕节、北京门头沟、江苏常州等地设立六个中医药传承工作室定期出诊、传承带教;累计为来自美国、日本、韩国等海外与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的患者,诊治肺纤维化与尘肺病、肺结节与肺癌、哮喘与慢阻肺、变异咳嗽与鼻炎等呼吸病、中医内科杂症及亚健康调理等超50万人次,其中亲自施针刺超10万人次。

董瑞是全国、北京市、怀柔区三级政协委员、民盟盟员,他始终不忘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热心社会公益。他承办民盟中央“健康呼吸万里行”十省市大型公益救助活动,亲自诊治救助尘肺病农民工多人,使余人恢复劳动能力,为防止农民工因病致贫做出积极贡献;代表民盟中央对口帮扶黔西南,投资建设了“民盟名医工作室”,三年往返40多次,行程20余万公里,累计诊治病人余人,助力了黔西南脱贫攻坚战。

他还代表民盟北京市委帮扶门头沟潭柘寺卫生院,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乡卫生院等活动,参加全国政协、北京市政协、怀柔区政协及民盟各级组织的义诊一百余次,巡讲80多次,累计义诊病人余人,足迹遍及20多个省市,为脱贫攻坚做出积极贡献。

年1月1日起,董瑞中医主任医师专家团队出诊时间调整如下:

首都名中医董瑞

及其专家团队出诊时间

一、北京康益医院门诊

1、董瑞主任医师知名专家门诊(限号40人)

出诊时间:每周六、日上午7:00—12:30出知名专家门诊

出诊地点:北京康益医院门诊二楼董瑞院长工作室

跟诊人员:张树森、刘颍利、刘璐、康雪、李小利、朱明英

2、董瑞中医主任医师特需门诊(限号20人)

出诊时间:每周一上午8:30至11:30出特需门诊

出诊地点:北京康益医院董瑞中医主任医师工作室

跟诊人员:董莹、刘颍利、李小利(联系)

二、贵州黔西南民盟对口帮扶

出诊时间:每月第一周周二至周四

出诊地点:贵州黔西南下五屯民盟名中医工作室

跟诊人员:徐胜红(联系)

三、江苏常州门诊

出诊时间:每月第二周周二至周四出诊

出诊地点:江苏常州市膏滋堂中医馆

四、北京市市委统战部“8+1”行动项目门头沟帮扶

出诊时间:每月第三周周五下午2:30

出诊地点:医院中医科

跟诊人员:耿占峰(联系)

段树伟(联系)

王玉辉(联系)

五、医院专家中西医结合会诊肺纤维化、肺结节等呼吸疑难病

出诊时间:提前预约

出诊地点:北京康益医院国际肺纤维化病区董瑞主任医师工作室

预约联系人:李小利(联系)

六、网络视频诊疗

出诊时间:提前预约

出诊方式:视频诊疗

预约联系人:李小利(联系)

扫码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