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www.ykhongye.com/m/ 1 来源 为硅酸盐类矿物滑石的块状体 2 别名 液石、共石、脱石、番石、夕冷、脆石、留石、画石。 3 性状鉴别 本品多为块状集合体。呈不规则的块状。白色、黄白色或淡蓝灰色,有蜡样光泽。质软,细腻,手摸有滑润感,无吸湿性,置水中不崩散。气微,味淡 4 产地分布 主产于山东、江苏、陕西等地。 5 采收加工 采挖后,除去泥沙和杂石。 6 性味归经 甘、淡,寒。归胃、膀胱经。 7 性能特点 甘淡性寒,入胃与膀胱经。内服清泄滑利,既清膀胱温热而利尿通淋,为治湿热淋痛之良药;又清解暑热,为治暑湿、湿温之佳品。外用清热收敛,能清热、收湿敛疮,治湿疮、湿疹常用。 8 功效 利尿通淋,清解暑热;外用清热收湿敛疮。9 主治病症 湿热淋证,小便不利。暑热烦渴,湿温胸闷,湿热泄泻。湿疮,湿疹,痱子。 10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20g,块状者宜打碎先下,细粉者宜布包;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细粉外敷。 11 使用禁忌 本品寒滑清利,故脾气虚、精滑及热病伤津者忌服。12 中药小故事 “六一散”组成:滑石六两,甘草一两。上为末,水调或加蜜,或葱豉汤调。具有清暑利湿之功效;适用于感受暑湿所致的发热、身倦、口渴、泄泻、小便黄少等病症;外用治痱子。组方虽简单,作用却不小。关于“六一散”的来历,也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相传,“六一散”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别号刘河间)所创。公元年(金皇统元年)的仲夏,金熙宗晋尚书右丞相韩企先为濮王,赐宴三日。然而,未出三天,韩企先却得了一种怪病:发热、口渴、烦躁不安、小便不畅、大便泻痢。家人四处求医,熙宗也派太医前来诊治,无奈近百剂药下去,病势有增无减,便在城门悬榜求医。 恰逢当时20岁的刘完素正在京城购置药品,见了榜文,一则他初出茅庐,不知深浅;二则自认为对此病颇有把握:三则早闻韩企先博通经文典章,能仿宋律制定皇统新律,因此刘完素很想见见这位贤相。于是他揭了榜,入王府为韩企先诊治。经过按脉察色后问道:“可有身热、心烦、口渴、头晕、少气、多汗之症?”韩闭眼而微微点头。“当有恶心泄泻,胸闷纳呆,倦怠身重”,刘完素言道。“对,对”,韩企先连连点头,这时睁眼打量了一下刘完素的模样。“此乃暑湿也,治暑不治湿,医之过也!”“暑湿?”太医忍不住说:“吾等岂不知暑湿之理”?刘完素说:“你们治暑祛湿,泻热不养阴,尤其小便不利、大便泄泻,定然不敢使用寒凉之剂,故洽而无效。” 韩企先挺起身子,睁大眼睛问:“你有何方”?刘完素思索片刻,便举笔写下处方:滑石、甘草,共研细末。一旁韩夫人问:“此为何方”?刘指着方中“滑石六两,甘草一两”,脱口而出:“六一散”。他解释道:“滑石能解肌清热,滑窍行水而利湿,统治表里上下三焦。加入甘草泻火和中,便能清暑利湿”。刘完素接着说到,“每用三钱,和白蜜少许,冷开水或灯心汤调服,三日见效”。韩企先见他说得有理,就照方服了三贴,果然小便通而泄泻止,不禁感慨万分。韩企先找来刘完素,请他弃医从政,但刘却只要求赐医书若干。此后仍然用心攻读,终于成为一代名医。 据悉,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也曾颔首称赞“六一散”。因此,六一散也被誉为“凡人之仙药”。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六一散”的关键,应为小便赤黄短涩之症,如若小便清而长(无色而量多易排出)则不宜用。 除此之外,“六一散”的加减亦很灵活。若兼有心烦不安较著者,可加上朱砂少许调服,名为“益元散”;若兼有目赤咽痛,口舌生疮,可加青黛少许,名为“碧玉散”;若兼有轻微的外感(发热、头痛等)的症状,可用鲜薄荷叶煎汤或捣汁少许同服,名为“鸡苏散”。这些方剂,都是夏季治疗暑病的良方。民间还有一种用法是以“六一散”给小儿浴后涂撒,既可防止痱毒,又可预防湿疹,可谓价廉而疗效显著。 来源/网络 编辑/景帆 审核/孟东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