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心舒医药与材料公司解析清北中科博士考

时间:2021-11-2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s://4001582233.114.qq.com/

清华和哈工大的教育体制对于关键概念的名词解释尤为重视,因为精准的概念记忆可以一定程度体现出一个人的治学科研水平。比如清华博士考核中曾经要求解释一下"热力学平衡"的概念定义。

热力学平衡具体可以解释如下:

补充知识点分析

1、请解释一下系统与环境之间的作用。

2、请解释一下“敞开系统”的名词定义

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经典热力学不研究敞开系统。

3、请解释一下“封闭系统”的名词定义

系统与环境之间无物质交换,但有能量交换。经典热力学主要研究封闭系统。

4、请解释一下“隔离系统”的名词定义

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无物质交换,又无能量交换。有时把系统和影响所及的环境一起作为隔离系统来考虑。

5、请解释一下“广度性质”的名词定义

又称为容量性质,它的数值与系统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如体积、质量、熵等。这种性质有加和性。

6、请解释一下“强度性质”的名词定义

它的数值取决于系统自身的特点,与系统的数量无关,不具有加和性,如温度、压力等。

7、请解释一下“状态函数”的名词定义

系统处于平衡态时的热力学性质(如U、H、p、V、T等)是系统状态的单值函数,故称为状态函数。它的变化值仅取决于系统的始态和终态,而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8、请解释一下“过程函数”的名词定义

与过程相关的性质,如W、Q等称为过程函数。(它们不能写成△W,△Q!)

9、有关状态函数的基本假定

对于一个均相封闭系统,为了确定平衡态,除了系统中每一种物质的数量外,只需再确定两个独立的状态函数。

10、状态函数特点

◆状态改变,状态函数值至少有一个改变。

◆异途同归,值变相等,周而复始,其值不变。

◆定量、组成不变的均相系统,任一状态函数是另外两个状态函数的函数,如V=f(T,p)。

◆状态函数具有全微分特性。

11、请解释一下“状态方程”的名词定义

12、请解释一下“过程和途径”的名词定义

过程: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系统发生了一个从始态到终态的变化,称为系统发生了一个热力学过程。(process)

途径:实现某一过程的具体步骤称为途径。

13、请解释一下:等温过程、等压过程、等容过程、绝热过程、环状过程、可逆过程的定义区别和问题。

14、请解释一下“热力学第零定律”的名词解释

15、请解释一下“热力学能”的名词定义

热力学能是指系统内部能量的总和,包括分子运动的平动能、分子内的转动能、振动能、电子能、核能以及各种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位能等。

16、请解释一下“能量守恒定律”的名词定义

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能量有各种不同形式,能够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在转化过程中,能量的总值不变。

17、请解释一下“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名词定义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在热现象领域内所具有的特殊形式,说明热力学能、热和功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但总的能量不变。也可以表述为: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

18、请解释一下“准静态过程”的名词定义

内外压力相差无限小的膨胀和压缩过程就是——准静态过程。准静态过程是一种理想过程,实际上是办不到的。

中医中药基础知识学习和积累

第七节祛痰剂

概述

凡以消痰化饮,治疗痰湿或痰饮所致的各种病证为主要作用的中药制剂,称为祛痰剂。

本类药能祛痰,兼燥湿、清热、息风、散结,主治痰湿、痰热、风痰等引起的病证。

分为:

燥湿化痰剂:祛湿化痰、行气健脾,主治痰浊阻肺所致的咳嗽。

清化热痰剂:清泄肺热、化痰止咳,主治痰热阻肺所致的咳嗽。

化痰息风剂:平肝息风、化痰,主治肝风内动、风痰上扰所致的咳嗽。

化痰散结剂:化痰软坚散结,主治痰火互结所致的瘿瘤、瘰疬。有咯血倾向者慎用辛燥的祛痰剂;有高血压、心脏病者慎用含麻黄的祛痰剂。

燥湿化痰剂

二陈丸

半夏、陈皮、茯苓、甘草

半夏为君药。

燥湿化痰,理气和胃。

痰湿停滞导致的咳嗽痰多、胸脘胀满、恶心呕吐。

本品辛香温燥,易伤阴津,故不宜长期服用。肺阴虚所致的燥咳咯血等忌用。

橘贝半夏颗粒

橘红、半夏(制)、川贝母、枇杷叶、桔梗、远志(制)、紫菀、款冬花(炒)、前胡、苦杏仁霜、麻黄、紫苏子(炒)、木香、肉桂、天花粉、甘草。

化痰止咳,宽中下气。

痰气阻肺,咳嗽痰多、胸闷气急

本品含有麻黄,故孕妇及心脏病、高血压病患者慎用。

清化热痰剂

礞石滚痰丸

金礞石(煅)、黄芩、熟大黄、沉香

煅金礞石为君药。

逐痰降火。

痰火扰心所致的癫狂惊悸,或喘咳痰稠、大便秘结。

孕妇忌服。非痰热实证、体虚及小儿虚寒成惊者慎用。癫狂重症者,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配合其他治疗方法。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药物峻猛,易耗损气血,须病除即止,切勿过量久用。

清气化痰丸

胆南星、黄芩、瓜蒌仁霜、苦杏仁、陈皮、枳实、茯苓、制半夏胆南星为君药。

清肺化痰。

痰热阻肺所致的咳嗽痰多、痰黄稠黏、胸腹满闷。

孕妇、风寒咳嗽、痰湿阻肺者慎用。

复方鲜竹沥液

鲜竹沥、鱼腥草、枇杷叶、桔梗、生半夏、生姜、薄荷素油。清热化痰,止咳。

痰热咳嗽,痰黄黏稠。

孕妇、寒嗽及脾虚便溏者慎用。

化痰息风剂

半夏天麻丸

法半夏、天麻、人参、炙黄芪、炒白术、苍术(米泔炙)、陈皮、茯苓、泽泻、六神曲(麸炒)、炒麦芽、黄柏。

法半夏、天麻为君药。

健脾祛湿,化痰息风。

脾虚湿盛、痰浊内阻所致的眩晕、头痛、如蒙如裹、胸脘满闷。

孕妇禁用。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慎用。平素大便干燥者慎用。

化痰散结剂

消瘿丸

昆布、海藻、蛤壳、浙贝母、夏枯草、陈皮、槟榔、桔梗。

散结消瘿。

痰火郁结所致的瘿瘤初起;单纯型地方性甲状腺肿见上述证候者。

孕妇慎用。

第八节止咳平喘剂

概述

凡以制止咳嗽、平定气喘,治疗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的各种咳嗽气喘病证为主要作用的中药制剂,称为止咳平喘剂。

本类中成药主要具有止咳平喘、理气化痰之功,兼有散寒、清热、润燥、解表、补益、纳气等作用,适用于风寒、肺热、燥邪、痰湿、肺虚、肾不纳气等引发的咳喘病证。

分为:

散寒止咳剂:温肺散寒、止咳化痰,主治风寒束肺、肺失宣降所致的咳嗽。

清肺止咳剂:清泄肺热、止咳化痰,主治痰热阻肺所致的咳嗽。

润肺止咳剂:润肺止咳,主治燥邪犯或阴虚生燥肺所致的咳嗽。发表化饮平喘剂:解表化饮、止咳平喘,主治外感表邪、痰饮阻肺所致的咳嗽、喘证。

泄热平喘剂:清肺泻热、降逆平喘,主治肺热喘息。

化痰平喘剂:化痰、平喘,主治痰浊阻肺所致的喘促。

补肺平喘剂:补益肺气、敛肺平喘,主治肺虚所致的喘促。

纳气平喘剂:补肾纳气、固本平喘,主治肾不纳气所致的喘促。

散寒止咳剂

通宣理肺丸

紫苏叶、麻黄、前胡、苦杏仁、桔梗、陈皮、半夏(制)、茯苓、枳壳(炒)、黄芩、甘草。

解表散寒,宣肺止嗽。

风寒束表、肺气不宣所致的感冒咳嗽,症见发热、恶寒、咳嗽、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

孕妇、风热、痰热咳嗽及阴虚干咳者慎用。

杏苏止咳颗粒

苦杏仁、前胡、紫苏叶、桔梗、陈皮、甘草。

苦杏仁、紫苏叶为君药。

宣肺散寒,止咳祛痰。

风寒感冒咳嗽、气逆。

风热、燥热及阴虚干咳者慎用。

清肺止咳剂

清肺抑火丸

黄芩、栀子、黄柏、浙贝母、桔梗、前胡、苦参、知母、天花粉、大黄。

黄芩为君药。

清肺止咳,化痰通便。

痰热阻肺所致的咳嗽,痰黄黏稠、口干咽痛、大便干燥。

孕妇、风寒咳嗽及脾胃虚弱者慎服。

蛇胆川贝散

清肺、止咳、祛痰。

肺热咳嗽,痰多。

孕妇、痰湿犯肺或久咳不止者慎用。橘红丸

化橘红、浙贝母、陈皮、半夏(制)、茯苓、苦杏仁、炒紫苏子、桔梗、紫菀、款冬花、瓜蒌皮、石膏、地黄、麦冬、甘草。

清肺,化痰,止咳。

痰热咳嗽,痰多、色黄黏稠,胸闷口干。

孕妇、气虚咳喘及阴虚燥咳者慎用。

急支糖浆

鱼腥草、金荞麦、四季青、麻黄、前胡、紫菀、枳壳、甘草。

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外感风热所致的咳嗽,症见发热、恶寒、胸膈满闷、咳嗽咽痛;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见上述证候者。

孕妇及寒证者慎用;因其含麻黄,故运动员、心脏病、高血压病者慎用。

强力枇杷露

枇杷叶、罂粟壳、百部、桑白皮、白前、桔梗、薄荷脑。

清热化痰,敛肺止咳。

痰热伤肺所致的咳嗽经久不愈、痰少而黄或干咳无痰;急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侯者。

因其含有毒的罂粟壳,故不可过量服用或久用。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慎用强力枇杷露,禁用强力枇杷胶囊。

川贝止咳露

川贝母、枇杷叶、前胡、百部、桔梗、桑白皮、薄荷脑。

止嗽祛痰。

风热咳嗽,痰多上气或燥咳。

风寒咳嗽患者慎用。

润肺止咳剂

养阴清肺膏

地黄、玄参、麦冬、白芍、牡丹皮、川贝母、薄荷、甘草

地黄为君药。

养阴润燥,清肺利咽。

阴虚燥咳,咽喉干痛,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

孕妇、脾虚便溏、痰多湿盛者慎用。

二母宁嗽丸

知母、川贝母、石膏、栀子、黄芩、瓜蒌子、桑白皮、茯苓、陈皮、枳实、五味子、炙甘草

知母、川贝母为君药。

清肺润燥,化痰止咳。

燥热蕴肺所致的咳嗽,症见痰黄而黏不易咳出,胸闷气促,久咳不止,声哑喉痛。

风寒咳嗽慎用。

蜜炼川贝枇杷膏

川贝母、枇杷叶、桔梗、陈皮、水半夏、北沙参、五味子、款冬花、杏仁、薄荷脑。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肺燥咳嗽,痰黄而黏,胸闷,咽喉疼痛或痒,声音嘶哑。

外感风寒咳嗽慎用。

发表化饮平喘剂

小青龙胶囊

麻黄、桂枝、干姜、细辛、五味子、白芍、法半夏、炙甘草

麻黄、桂枝为君药。

解表化饮,止咳平喘。

风寒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咳喘痰稀。

孕妇、内热咳喘及虚喘者慎用。因其含有麻黄,故高血压、青光眼者慎用。

桂龙咳喘宁胶囊

桂枝、龙骨、白芍、炒苦杏仁、瓜蒌皮、法半夏、牡蛎、生姜、大枣、黄连、炙甘草。

止咳化痰,降气平喘。

外感风寒、痰湿内阻引起的咳嗽,气喘,痰涎壅盛;急、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孕妇、外感风热者慎用。

泄热平喘剂

止嗽定喘口服液

麻黄、石膏、苦杏仁、甘草。

麻黄为君药。

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表寒里热,身热口渴,咳嗽痰盛,喘促气逆,胸膈满闷;急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孕妇、阴虚久咳者慎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因其含麻黄,故青光眼、高血压病、心脏病者慎用。

化痰平喘剂

降气定喘丸

麻黄、葶苈子、桑白皮、紫苏子、白芥子、陈皮。

降气定喘,祛痰止咳。

痰浊阻肺所致的咳嗽痰多,气逆喘促;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见上述证候者。

孕妇禁用。虚喘、年老体弱者慎用。因其含麻黄,故高血压病、心脏病、青光眼者慎用。

蠲哮片

葶苈子、黄荆子、青皮、陈皮、大黄、槟榔、生姜。

泻肺除壅,涤痰祛瘀,利气平喘。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痰瘀伏肺证,症见气粗痰涌、痰鸣如吼、咳呛阵作、痰黄稠厚。

孕妇及久病体虚、脾胃虚弱便溏者禁用。服药后如出现大便稀溏、轻度腹痛,属正常现象,可继续用药或减少用量。

补肺平喘剂

人参保肺丸

人参、五味子(醋炙)、罂粟壳、川贝母、苦杏仁(去皮炒)、麻黄、石膏、玄参、枳实、砂仁、陈皮、甘草。

益气补肺,止咳定喘。

肺气亏虚,肺失宣降所致的虚劳久咳、气短喘促。

外感或实热咳嗽、高血压病和心脏病者慎用。因其含罂粟壳与麻黄,故不宜过量、久用,高血压病、心脏病、青光眼患者慎用。

纳气平喘剂

苏子降气丸

紫苏子、半夏、厚朴、前胡、陈皮、沉香、当归、甘草

紫苏子为君药。

降气化痰,温肾纳气。

上盛下虚、气逆痰壅所致的咳嗽喘息、胸膈满闷。

阴虚、舌红无苔者忌用。痰热咳喘及孕妇慎用。

七味都气丸

熟地黄、醋五味子、山茱萸(制)、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补肾纳气,涩精止遗。

肾不纳气所致的喘促、胸闷、久咳、咽干、遗精、盗汗、小便频数。

外感咳喘者忌用。

固本咳喘片

党参、白术(麸炒)、茯苓、盐补骨脂、麦冬、醋五味子、炙甘草。

益气固表,健脾补肾。

脾虚痰盛、肾气不固所致的咳嗽、痰多、喘息气促、动则喘剧;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见上述证候者。

外感咳嗽慎用。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慎用。

蛤蚧定喘丸

蛤蚧、百合、炒紫苏子、炒苦杏仁、紫菀、瓜蒌子、麻黄、黄芩、黄连、煅石膏、醋鳖甲、麦冬、甘草、石膏。

滋阴清肺,止咳平喘。

肺肾两虚、阴虚肺热所致的虚劳久咳、年老哮喘、气短烦热、胸满郁闷、自汗盗汗。

孕妇及咳嗽新发者慎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因含有麻黄、故高血压病、心脏病、青光眼患者慎用。

第九节开窍剂

概述

凡以开窍醒神,治疗神昏窍闭为主要作崩的中药制剂,称为开窍剂。

本类药具有开窍醒神的功效,兼有镇惊、止痉、行气、止痛、避秽等作用。主治热入心包、热入营血、痰迷清窍引发的神志不清。

分为:

凉开剂:清热开窍,主治温热邪毒内陷心包、痰热蒙蔽心窍之热闭;症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甚或惊厥等。

温开剂:温通开窍,主治寒湿痰浊之邪或秽浊之气蒙蔽心窍所致的寒闭证。症见卒然昏倒、牙关紧闭、神昏不语、苔白脉迟等。

本类药多辛香,只宜暂用,不宜久服。多用于急救。中病即止。

凉开剂

安宫牛黄丸

牛黄、麝香或人工麝香、水牛角浓缩粉、黄连、黄芩、栀子、冰片、郁金、朱砂、珍珠、雄黄

牛黄、麝香为君药。

清热解毒,镇惊开窍。

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语;中风昏迷及脑炎、脑膜炎、中毒性脑病、脑出血、败血症见上述证候者。

孕妇慎用;寒闭神昏者不宜使用。本品含朱砂、雄黄,不宜过量或长期服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在治疗过程中如出现肢寒畏冷、面色苍白、冷汗不止、脉微欲绝,由闭证变为脱证者应立即停药。高热神昏、中风昏迷等口服本品困难者,当鼻饲给药。

紫雪散

水牛角浓缩粉、羚羊角、人工麝香、石膏、北寒水石、滑石、玄参、升麻、朱砂、磁石、木香、沉香、丁香、芒硝(制)、硝石(精制)、甘草。

清热开窍,止痉安神。

热入心包、热动肝风证,症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惊风抽搐、斑疹吐衄、尿赤便秘。

孕妇禁用;虚风内动者不宜使用。因含有朱砂,故不宜过量或久服。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局方至宝散

牛黄、人工麝香、水牛角浓缩粉、玳瑁、冰片、安息香、朱砂、琥珀、雄黄。

清热解毒,开窍镇惊。

热病属热入心包、热盛动风证,症见高热惊厥、烦躁不安、神昏谵语及小儿急热惊风。

孕妇禁用。寒闭神昏者不宜使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食物。因其含有毒的朱砂、雄黄,故不宜过量或久服,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万氏牛黄清心丸

牛黄、黄连、黄芩、栀子、朱砂、郁金。

清热解毒,镇惊安神。

热入心包、热盛动风证,症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及小儿高热惊厥。

孕妇慎用。虚风内动、脱证神昏者不宜使用。外感热病表证未解时慎用。因其含朱砂,故不宜过量或长期服用。肝肾功能不全或造血系统疾病患者慎用。

清开灵口服液

胆酸、猪去氧胆酸、黄芩苷、水牛角、金银花、栀子、板蓝根、珍珠母。

清热解毒,镇静安神。

外感风热时毒、火毒内盛所致的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咽喉肿痛、舌质红绛、苔黄、脉数者;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气管炎、高热等病证见上述证候者。

风寒感冒者不适用;孕妇禁用;久病体虚患者如出现腹泻时慎用;脾虚便溏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温开剂

苏合香丸

苏合香、安息香、人工麝香、冰片、沉香、檀香、木香、香附、乳香、丁香、荜拨、白术、诃子肉、朱砂、水牛角浓缩粉

苏合香、人工麝香、冰片、安息香为君药。

芳香开窍,行气止痛。

痰迷心窍所致的痰厥昏迷、中风偏瘫、肢体不利,以及中暑、心胃气痛。

孕妇禁用;热病、阳闭、脱证不宜使用。中风病正气不足者慎用。或配合扶正中药服用。含有朱砂,且易耗伤正气,故不宜过量或长期服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第十节固涩剂

概述

凡以收敛固涩,治疗气、血、精、津液滑脱证所致的各种病证为主要作用的中药制剂,称为固涩剂。

本类药能收敛固涩,兼有补气、益肾、温肾、健脾等作用。适用于表虚卫外不固、肾气亏虚、脾肾阳虚引发的病证。

分为:

益气固表剂:益气固表止汗,主治表虚卫外不固所致的自汗、气短、倦怠、乏力。

固脬缩尿剂:补肾缩尿,主治肾气不足、膀胱失约所致的小便频数或夜尿频多。

固精止遗剂:补肾固精,主治肾虚封藏失司、精关不固所致的遗精滑泄。

涩肠止泻剂:温肾健脾、涩肠止泻,主治泄泻日久、脾气虚弱或脾肾阳虚所致的大便滑脱不禁。

本类药多酸敛甘补,火热、血瘀、气滞、食积、湿热等实邪者不宜使用。

益气固表剂

玉屏风胶囊

黄芪、防风、炒白术

黄芪为君药。

益气,固表,止汗。

表虚不固所致的自汗,症见自汗恶风,面色晄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

热病汗出、阴虚盗汗者慎用。

固脬缩尿剂

缩泉丸

乌药、益智仁、山药

益智仁为君药。

补肾缩尿。

肾虚所致的小便频数,夜间遗尿。

肝经湿热所致的遗尿与膀胱湿热所致的小便频数忌用。

固精止遗剂

金锁固精丸

沙苑子、芡实、莲子、莲须、煅龙骨、煅牡蛎

沙苑子为君药。

固肾涩精。

肾虚不固所致的遗精滑泄,神疲乏力,四肢酸软,腰酸耳鸣。

湿热下注扰动精室所致遗精、早泄者不宜使用。慎房事。

涩肠止泻剂

四神丸

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大枣、生姜

补骨脂为君药。

温肾散寒,涩肠止泻。

肾阳不足所致的泄泻,症见肠鸣腹胀、五更泄泻、食少不化、久泻不止、面黄肢冷。

湿热痢疾、湿热泄泻者忌用。

固本益肠片

党参、黄芪、补骨脂、炒白术、麸炒山药、炮姜、酒当归、炒白芍、醋延胡索、煨木香、地榆炭、煅赤石脂、儿茶、炙甘草。

健脾温肾,涩肠止泻。

脾肾阳虚所致的泄泻,症见腹痛绵绵、大便清稀或有黏液或黏液血便、食少腹胀、腰酸乏力、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慢性肠炎见上述证侯者。

湿热痢疾、泄泻者忌服。

第十一节补虚剂

概述

凡以补益人体气、血、阴、阳,治疗各种虚证为主要作用的中药制剂,称为补虚剂。

本类药能补虚扶弱,主治各种虚证。

分为:

补气剂:补益脾肺之气,主治脾、肺气虚证。

助阳剂:温补肾阳,主治肾阳不足证。

养血剂:补血,主治血虚证。

滋阴剂:滋补肝肾、益精填髓,主治肝肾阴虚证。

补气养血剂:补益气血,主治气血两虚证。

补气养阴剂:补气养阴生津,主治气虚阴伤证。

阴阳双补剂:滋阴壮阳,主治阴阳两虚证。

补精养血剂:滋阴填精、补血,主治肝肾精血不足证。

本类药易碍胃、生湿,故虚而见气滞或湿盛者不宜单独使用。

补气剂

四君子丸

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大枣。

党参为君药。

益气健脾。

脾胃气虚,胃纳不佳,食少便溏。阴虚或实热证慎用。

补中益气丸

炙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生姜、大枣

炙黄芪为君药。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泄泻,脱肛,阴挺,症见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肛门下坠或脱肛,子宫脱垂。

阴虚内热者慎用。不宜与感冒药同时服用。

参苓白术散

人参、白术(炒)、茯苓、山药、莲子、白扁豆(炒)、薏苡仁(炒)、砂仁、桔梗、甘草。

补脾胃,益肺气。

胃脾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湿热内蕴所致泄泻、厌食、水肿及痰火咳嗽者不宜使用;孕妇慎用;宜饭前服用。

六君子丸

党参、白术(麸炒)、茯苓、半夏(制)、陈皮、炙甘草。

补脾益气,燥湿化痰。

脾胃虚弱,食量不多,气虚痰多,腹胀便溏。

脾胃阴虚胃痛痞满、湿热泄泻及痰热咳嗽者慎用。

香砂六君丸

党参、炒白术、茯苓、陈皮、木香、砂仁、姜半夏、炙甘草。

益气健脾,和胃。

脾虚气滞,消化不良,嗳气食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泄。

阴虚内热胃痛及湿热痞满泄泻者慎用。

启脾丸

人参、炒白术、茯苓、山药、莲子(炒)、陈皮、炒山楂、六神曲(炒)、炒麦芽、泽泻、甘草。

健脾和胃。

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便溏。

湿热泄泻不宜使用。伴感冒发热、表证未解者慎用。

薯蓣丸

山药、人参、地黄、白术(麸炒)、茯苓、甘草、大枣(去核)、当归、白芍、阿胶、麦冬、川芎、六神曲(麸炒)、干姜、苦杏仁(去皮、炒)、桔梗、桂枝、柴胡、防风、白蔹、大豆黄卷。

调理脾胃,益气和营。

气血两虚、脾肺不足所致的虚劳、胃脘痛、痹病、闭经、月经不调。

助阳剂

桂附地黄丸

附子、肉桂、熟地黄、山萸肉、山药、丹皮、茯苓、泽泻

附子、肉桂为君药。

温补肾阳。

肾阳不足,腰膝酸冷,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喘咳,消渴。

孕妇、肺热津伤,胃热炽盛,阴虚内热消渴者慎用。治疗期间宜节制房事。含有附子,故不可过量或久服。

右归丸

肉桂、炮附片、鹿角胶、杜仲、菟丝子、山萸肉、熟地黄、枸杞子、当归、山药

肉桂、炮附片、鹿角胶为君药。

温补肾阳,填精止遗。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腰膝酸冷,精神不振,怯寒畏冷,阳痿遗精,大便溏薄,尿频而清。

孕妇慎用。阴虚火旺、心肾不交、湿热下注而扰动精室者慎用。湿热下注所致阳痿者慎用。暑湿、湿热、食滞伤胃和肝气乘脾所致泄泻者慎用。因其含大热有毒的附子,故中病即止,不可过量或久服。慎房事。

五子衍宗丸

枸杞子、菟丝子(炒)、覆盆子、五味子(蒸)、盐车前子。

补肾益精。

肾虚精亏所致的阳痿不育,遗精早泄,腰痛,尿后余沥。

感冒患者慎用。节制房事。

济生肾气丸

肉桂、附子(制)、牛膝、熟地黄、山茱萸(制)、山药、茯苓、泽泻、车前子、牡丹皮。

温肾化气,利水消肿。

肾阳不足、水湿内停所致的肾虚水肿、腰膝酸重、小便不利、痰饮咳喘。

孕妇、湿热壅盛、风水泛滥水肿者慎用。含有附子,不可过量或久服。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宜低盐饮食。含钾量高,与保钾利尿药安体舒通或氨苯蝶啶合用时,防止高血钾症。避免与磺胺类药物同时使用。

青娥丸

盐杜仲、盐补骨脂、核桃仁(炒)、大蒜。

补肾强腰。

肾虚腰痛,起坐不利,膝软乏力。

湿热或寒湿痹阻及外伤腰痛者慎用。治疗期间宜节制房事。

养血剂

当归补血口服液

黄芪、当归

黄芪为君药。

补养气血。

气血两虚证。

感冒、阴虚火旺者慎用。

四物合剂

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

熟地黄为君药。

补血调经。

血虚所致的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心悸气短,月经不调。

阴虚发热、血崩气脱之证不宜使用。

滋阴剂

六味地黄丸

熟地黄、山萸肉、山药、丹皮、茯苓、泽泻

熟地黄为君药。

滋阴补肾。

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遗精盗汗,消渴。

体实、阳虚、感冒、脾虚、气滞、食少纳呆者慎用。

左归丸

熟地黄、龟甲胶、鹿角胶、枸杞子、菟丝子、山茱萸、山药、牛膝

熟地黄为君药。

滋肾补阴。

真阴不足,腰酸膝软,盗汗遗精,神疲口燥。

肾阳亏虚、命门火衰、阳虚腰痛者慎用;外感寒湿、跌扑损伤、气滞血瘀所致腰痛者慎用。孕妇慎用。

大补阴丸

熟地黄、醋龟甲、盐知母、盐黄柏、猪脊髓。

滋阴降火。

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咳嗽咯血、耳鸣遗精。

感冒、气虚发热、火热实证、脾胃虚弱、痰湿内阻、脘腹胀满、食少便溏者慎用。

知柏地黄丸

熟地黄、山茱萸(制)、山药、知母、黄柏、茯苓、泽泻、牡丹皮。

滋阴降火。

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感冒、气虚发热、实热、脾虚便溏、气滞中满者慎用;儿童及孕妇慎用。

河车大造丸

紫河车、熟地黄、醋龟甲、天冬、麦冬、盐杜仲、牛膝(盐炒)、盐黄柏。

滋阴清热,补肾益肺。

肺肾两亏,虚劳咳嗽,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腰膝酸软。

孕妇及气虚发热汗出者慎用。

麦味地黄丸

熟地黄、酒萸肉、山药、麦冬、牡丹皮、茯苓、泽泻、五味子。

滋肾养肺。

肺肾阴亏,潮热盗汗,咽干咳血,眩晕耳鸣,腰膝酸软,消渴。

感冒患者慎用。

玉泉丸

葛根、天花粉、地黄、麦冬、五味子、甘草。

清热养阴,生津止渴。

阴虚内热所致的消渴,症见多饮、多食、多尿;2型糖尿病见上述证候者。

孕妇忌用。阴阳两虚消渴者慎用。服药期间,忌食肥甘、辛辣房事,控制饮食,注意合理的饮食结构。忌饮酒。

杞菊地黄丸

熟地黄、酒萸肉、山药、枸杞子、菊花、茯苓、泽泻、牡丹皮。

滋肾养肝。

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

实火亢盛所致的头晕、耳鸣以及脾虚便溏者慎用;服药期间,忌食酸冷食物。

补气养血剂

八珍颗粒

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熟地黄、党参为君药。

补气益血。

气血两虚,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四肢乏力,月经过多。

感冒及体实有热者慎服。

人参养荣丸

人参、熟地黄、土白术、茯苓、炙黄芪、五味子(酒蒸)、当归、白芍(麸炒)、肉桂、制远志、陈皮、炙甘草。

温补气血。

心脾不足,气血两亏,形瘦神疲,食少便溏,病后虚弱。

热盛、阴虚者慎用。

人参归脾丸

人参、炙黄芪、当归、龙眼肉、白术、茯苓、远志、酸枣仁、木香、炙甘草

人参、黄芪为君药。

益气补血,健脾宁心。

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食少体倦,面色萎黄以及脾不统血所致的便血、崩漏、带下。

热邪内伏、阴虚脉数、痰湿壅盛者慎用。

十全大补丸

熟地黄、党参、炒白术、茯苓、炙黄芪、当归、酒白芍、肉桂、川芎、炙甘草。

温补气血。

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气短心悸,头晕自汗,体倦乏力,四肢不温,月经量多。

孕妇、体实有热及感冒者慎用。

健脾生血颗粒

党参、黄芪、茯苓、炒白术、山药、醋南五味子、山麦冬、醋龟甲、大枣、炒鸡内金、龙骨、煅牡蛎、甘草、硫酸亚铁。

健脾和胃,养血安神。

脾胃虚弱及心脾两虚所致的血虚证,症见面色萎黄的晄白、食少纳呆、脘腹胀闷、大便不调、烦躁多汗、倦怠乏力、舌胖色淡、苔薄白、脉细弱。缺铁性贫血见上述证候者。

本品含硫酸亚铁,对胃有刺激性,故宜在饭后服用。服药期间,忌饮茶,勿与含鞣酸类药物合用;部分患儿可出现牙齿颜色变黑,停药后可逐渐消失。少数患儿服药后,可见短暂性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轻度腹泻,多可自行缓解。

补气养阴剂

生脉饮

红参、麦冬、五味子

红参为君药。

益气复脉,养阴生津。

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脉微自汗。

里实证及表证未解者慎用。人参固本丸

人参、熟地黄、地黄、山茱萸(酒炙)、山药、麦冬、天冬、泽泻、牡丹皮、茯苓。

滋阴益气,固本培元。

阴虚气弱,虚劳咳嗽,心悸气短,骨蒸潮热,腰痠耳鸣,遗精盗汗,大便干燥。

外感咳嗽忌用。

消渴丸

地黄、葛根、黄芪、天花粉、南五味子、山药、玉米须、格列本脲。

滋肾养阴,益气生津。

气阴两虚所致的消渴病,症见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体倦乏力、眠差、腰痛;2型糖尿病见上述证侯者。

本品含格列本脲,阴阳两虚消渴者慎用。体质虚弱、高热、老年患者、有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或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者慎用。服用本品禁止加服磺酰尿类降糖药。服药期间定期测定血糖、尿糖、尿酮体、尿蛋白、肝肾功能和血象,并进行眼科检查。

参芪降糖胶囊

人参茎叶皂苷、黄芪、山药、麦冬、五味子、枸杞子、覆盆子、地黄、天花粉、茯苓、泽泻。

益气养阴、健脾补肾。

气阴两虚所致的消渴病,证见咽干口燥、倦怠乏力、口渴多饮、多食多尿、消瘦;2型糖尿病见上述证候者。

孕妇禁用。阴阳两虚消渴者慎用。邪盛实热者慎用,待实热退后方可服用。在治疗过程中,尤其是与西药降糖药联合用药时,要及时监测血糖,避免发生低血糖反应。

养胃舒胶囊

黄精(蒸)、党参、白术(炒)、山药、菟丝子、北沙参、玄参、乌梅、陈皮、山楂、干姜。

益气养阴,健脾和胃,行气导滞。

脾胃气阴两虚所致的胃痛,症见胃脘灼热疼痛、痞胀不适、口干口苦、纳少消瘦、手足心热;慢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

肝胃火盛之吞酸嗳腐者慎用。

阴阳双补剂

龟鹿二仙膏

龟甲、鹿角、党参、枸杞子

鹿角、龟甲为君药。

温肾补精,补气养血。

肾虚精亏所致的腰膝痠软、遗精、阳痿。

感冒及脾胃虚弱者慎用,阴虚火旺者忌用。

补精养血剂

七宝美髯丸

制何首乌、枸杞子(酒蒸)、菟丝子(炒)、补骨脂(黑芝麻炒)、当归、牛膝(酒蒸)、茯苓。

制何首乌为君药。

滋补肝肾。

肝肾不足所致的须发早白、遗精早泄、头眩耳鸣、腰酸背痛。

孕妇、脾胃虚弱及感冒者慎用。

第十二节安神剂

概述

凡以安神定志,治疗心神不安病证为主要作用的中药制剂,称为安神剂。

本类药能安神,适用于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烦躁不安、惊狂易怒等。

分为:

补虚安神剂:滋阴养血、安神宁志,主治心肝阴血亏虚或心气不足,神失所养所致的虚烦不眠、心悸怔忡、健忘多梦等病症。

解郁安神剂:疏肝解郁、安神定志,主治肝气郁结,扰及心神神所致的失眠、焦虑、心烦、情志不舒等病症。

清火安神剂:清心泻火、安神定志,主治心火旺盛、心神被扰所致的心烦、失眠、心悸等病症。部分含有金石类药,多服伤脾胃,脾胃虚弱者应中病即止。

补虚安神剂

天王补心丸

地黄、天冬、麦冬、玄参、当归、丹参、酸枣仁、柏子仁、党参、五味子、茯苓、远志、菖蒲、朱砂、桔梗、甘草

地黄为君药。

滋阴养血,补心安神。

心阴不足,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大便干燥。

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脾胃虚寒、大便稀溏者慎用。含有朱砂,不宜过量或久服。不可与溴化物、碘化物同服。服药期间,不宜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

柏子养心丸

炙黄芪、党参、当归、川芎、柏子仁、酸枣仁、制远志、醋五味子、肉桂、茯苓、半夏曲、朱砂、炙甘草。

补气,养血,安神。

心气虚寒,心悸易惊,失眠多梦,健忘。

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肝阳上亢及阴虚内热者不宜服用。服药期间,应保持心情舒畅、劳逸适度,不宜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含有朱砂,不宜过量或久服。不可与溴化物、碘化物同服。

养血安神丸

熟地黄、首乌藤、墨旱莲、合欢皮、仙鹤草、地黄、鸡血藤。

滋阴养血、宁心安神。

阴虚血少所致的头眩心悸,失眠健忘。

脾胃虚弱者慎用。服药期间,不宜饮用咖啡、浓茶等兴奋性饮品。枣仁安神液

炒酸枣仁、醋五味子、丹参。

养血安神。

心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健忘,心烦,头晕;神经衰弱症见上述证候者。

孕妇及胃酸过多者慎用;服药期间,不宜服用咖啡、浓茶等兴奋性饮品。

解郁安神剂

解郁安神颗粒

柴胡、郁金、龙齿、炒酸枣仁、制远志、百合、炒白术、茯苓、炒栀子、石菖蒲、胆南星、姜半夏、当归、炙甘草、大枣、浮小麦。

舒肝解郁,安神定志。

情志不畅,肝郁气滞所致的失眠,心烦、焦虑、健忘;以及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见上述证侯者等。

睡前不宜服用咖啡、浓茶等兴奋性饮品;保持心情舒畅。

清火安神剂

朱砂安神丸

朱砂、黄连、地黄、当归、甘草

朱砂、黄连为君药。

清心养血,镇惊安神。

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证。症见心神烦乱、失眠多梦,心悸不宁,舌尖红,脉细数。

孕妇忌服;心气不足、脾胃虚弱者忌服。含有朱砂,不宜过量或久服。不宜与溴化物、碘化物合用,防止产生毒副作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