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合缩脾饮治疗脾虚腹泻

时间:2021-3-2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病者:祁×,男,二岁半。

初诊:年5月患感,初时发热便溏,每日大便两三次,中西医治之未效,转为泄泻。在门诊治疗数日,未见好转,遂入某院留医。经补液补碱及用抗生素,止泻剂等,仍无显效,于6月7日转入我院治疗,病交16天。患儿面色萎黄,肌肉消削,神气极疲,呼吸短促,仍有发热(一日内波动于37.5℃~38.5℃之间),口渴引饮,泄泻次数不多,一昼夜四五次,水样夹完谷不化。据述,初入某院时,日泻十次左右,经西医处理后,泻减,但减至四五次,即不再减。小便如常,腹壁平软,无腹痛里急。舌质淡红,苔薄白而干,脉虚数,寸浮。

治法:此病并无凶险败象,中西医治疗十余日,泻仍不止者,乃脾气下陷,清阳不升之故,用东垣法:

方:煨葛根15克,升麻4.5克,黄芪18克,

党参18克,白术9克,陈皮4.5克,

炙甘草4.5克、乌梅肉4.5克,砂仁4.5克

此补中益气汤加减也。余每用煨葛根代柴胡,鼓舞中州清气上行,治泻甚效,去当归之润滑,加乌梅之酸涩,砂仁之温运,皆是从缩脾饮化裁而来。入院后除继续用少量输液及补充维生素外,不用其他西药,是夜只泻一次,渴大减,呼吸平顺,乃去升麻,加淮山、扁豆,又三剂而大便成形。出院后用缪氏资生丸法调理半月,日渐康强。

按:脾为湿困,久泻气虚下陷之病,小儿最多,余每用补中益气汤合缩脾饮加减,较单用补中益气汤升提之法,效果更佳。缩脾饮乃煨葛根、草果、砂仁、炙甘草、扁豆、乌梅六味药组成,王孟英解释此方义理甚精:“脾为阴土,喜燥而恶温,贪凉饮冷,脾阳为湿所滞而缓纵解佚,不能宣运如常矣。故以砂仁、草果快脾而去其所恶之湿,臣以甘草扁豆,甘淡以培其正气,即佐葛根、乌梅,一以振其敷布之权,一以缩其缓纵之势。况梅能生液,湿去津生,最为可法。”由此可知,治疗脾气下陷,湿阻泄泻须掌握四个环节—甘温补中,升发清阳,快脾燥湿与酸敛生液,能收良效,此余临证多年一得之愚也。

注:何炎燊,-,从事医疗临床,教学70余年,广东省名老中医,医院名誉院长,国务院批准为“有突出贡献中医药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何老临床经验丰富,创立了肝、脾、胃并重的脾胃学说思想,扩大了中医下法在危重病抢救中的应用。其运用育阴潜阳法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屡起沉疴,为岭南温病学的主要发扬者。创立“伤寒温病融合论”,何老勤奋著述,已发表论文60多篇,出版专著六本,部分论文多次在俄罗斯、日本等国转刊。

本文选摘自《竹头木屑集》。本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