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善于伪装的食物迷惑你 http://www.bdfyy999.com/bdf/jiankangzatan/m/59316.html 何静·致敬中国医师! 节日简介: 年11月3日,国务院通过了卫计委关于“设立#中国医师节”的申请同意自年起将每年的日设立为“中国医师节” 今天是8月19日,第4个中国医师节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是中国古代对医师的最高褒奖 中国医师节是国务院同意设立卫生与健康工作者的节日体现对卫生与健康工作者的关怀和肯定。他们拥有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不断为增进人民健康作出新贡献。 节日主题 年:尊医重卫,共享健康 年:弘扬崇高精神,聚力健康中国 年:弘扬抗疫精神,护佑人民健康 年:百年华诞同筑梦,医者担当践初心 节日意义 国家设立“中国医师节”,对于加强医师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更好地改善医患关系,其积极意义不容忽视。 第九节开窍剂 功效:开窍醒神,兼镇惊、止痉、行气、止痛、辟秽 主治:热入心包、热入营血、痰迷清窍等引发的神志不清的病证 分类: 凉开剂:清热开窍 温开剂:温通开窍 注意事项:多辛香,不宜久服。临床多用于急救、中病即止。 一、凉开剂 安宫牛黄丸(胶囊、散) 牛黄、麝香或人工麝香、水牛角浓缩粉、黄连、黄芩、栀子、冰片、郁金、朱砂、珍珠、雄黄。 清热解毒,镇惊开窍。 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语;中风昏迷及脑炎、脑膜炎、中毒性脑病、脑出血、败血症见上述证候者。 方中牛黄苦凉清泄,芳香开 化,善清热解毒、化痰开窍、息风定惊;麝香(或人工麝香)辛散温通,芳香走窜,善开窍通闭,为开窍醒神之良药。二药相合,善清热解毒、开窍醒神、息风定惊,故为君药。 水牛角浓缩粉苦寒清泄,咸入血分,善清热凉血、解毒定惊;黄连、黄芩苦寒清泄,善清热泻火解毒;栀子苦寒降泄清利,除善清热泻火、解毒之外,又可利尿,导热下行;冰片辛散苦泄,芳香走窜,微寒清凉,善清热开窍;郁金辛行散,苦泄降,寒清凉,善凉血清心。解郁启闭。六药相合,可助君药清热解毒、开窍,故为臣药。 朱砂甘寒清解,质重镇怯,有毒而力强,善清热解毒、镇心安神定惊;珍珠介类重镇兼涩,甘寒清解兼补,善安神定惊、清热解毒;雄黄辛散苦燥,温毒峻烈,善燥湿祛痰、解毒辟秽。三药相合,可助君臣药清热解毒、镇心安神,故为佐药。 全方配伍,苦寒清泄与芳香开窍并用,共奏清热解毒、镇惊开窍之功,故善治热病邪入心包之高热惊厥、神昏谵语;以及中风昏迷及脑炎、脑膜炎、中毒性脑病、脑出血、败血症见上述证候者。 口服。丸剂:一次2丸(重1.5g)或1丸(重3g),一日1次。小儿3岁以滑内一次1/2丸(重1.5g)或1/4丸(重3g),4~6岁一次1丸(重1.5g)或1/2丸(重3g),一日1次,或遵医嘱。胶囊剂:一次4粒,一日1次。小儿3岁以内一次1粒,4~6岁一次2粒,一日1次,或遵医嘱。散剂:一次1.6g,一日1次。小儿3岁以内一次0.4g,4~6岁一次0.8g,一日1次,或遵医嘱。 孕妇慎用。寒闭神昏者不宜使用。因其含有毒的朱砂、雄黄,故不宜过量服用或久服,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食物。在治疗过程中如出现肢寒畏冷、面色苍白、冷汗不止、脉微欲绝,由闭证变为脱证者应立即停药。高热神昏、中风昏迷等口服本品困难者,当鼻饲给药。 丸剂:每丸重1.5g或3g。胶囊剂:每粒装0.4g。散剂:每瓶装1.6g。 紫雪散水牛角浓缩粉、羚羊角、人工麝香、石膏、北寒水石、滑石、玄参、升麻、朱砂、磁石、木香、沉香、丁香、芒硝(制)、硝石(精制)、甘草 清热开窍,止痉安神。 热入心包、热动肝风证,症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惊风抽搐、斑疹吐衄、尿赤便秘。 方中水牛角浓缩粉苦寒清泄,咸入血分,善清热凉血、解毒定惊;羚羊角咸入血,寒清解,质重潜降,既善清心、肝二经之火而凉血解毒,又平肝息风止痉;人工麝香性效同麝香,辛散温通,芳香走窜,善开窍醒神。三药相合,善清热开窍、息风止痉,故为君药。 石膏辛甘大寒,主清泄,兼透解,善清热泻火;北寒水石辛咸大寒清泄,善清热泻火;滑石甘淡寒清滑利,善清热利尿,引热下行;玄参苦泄甘润寒清,咸软入肾走血,善滋阴清热、凉血解毒;升麻辛散轻浮上行,微甘微寒清解,善清热解毒、透邪外达。五药相合,既助君药清热凉血解毒,又滋阴生津、透邪外达,故为臣药。 朱砂甘寒清解,质重镇怯,有毒而力强,善清热解毒、镇心安神定惊;磁石咸寒质重,沉降下行,善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木香辛香温通,苦燥而降,可升可降,善行气调中、止痛健脾;沉香辛香行散温通,味苦质重下行,善行气止痛、降逆止呕;丁香辛香温散沉降,善散寒下气降逆;制芒硝苦寒沉降,咸能软润,善泻热通便;硝石苦能泄降,微咸寒清,有小毒而力较强,善泻下利水、解毒。七药相合,既助君臣药镇惊安神,又行气护胃、泄热通便,故为佐药。 甘草甘解和缓,平而偏凉,既清热解毒,又调和诸药,故为使药。 全方配伍,辛开寒清,共奏清热开窍、止痉安神之功,故善治热入心包、热动肝风证,症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惊风抽搐、斑疹吐衄、尿赤便秘。 口服。散剂:一次1.5~3g,一日2次。周岁小儿一次0.3g,5岁以内小儿每增一岁递增0.3g,一日1次,5岁以上小儿酌情服用。 孕妇禁用。虚风内动者不宜使用。因其含有毒的朱砂,故不宜过量使用或久服,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高热神昏口服本品困难者,可鼻饲给药,并采用综合疗法。 散剂:每瓶装1.5g;每袋装1.5g。 局方至宝散(丸)牛黄、人工麝香、水牛角浓缩粉、玳瑁、冰片、安息香、朱砂、琥珀、雄黄。 清热解毒,开窍镇惊。 热病属热入心包、热盛动风证,症见高热惊厥、烦躁不安、神昏谵语及小儿急热惊风。 方中水牛角浓缩粉苦寒清泄,咸入血分,善清热凉血、解毒定惊;人工麝香性效同麝香,辛散温通,芳香走窜,善开窍通闭。二药相合,既清热解毒,又开窍定惊,故为君药。 牛黄苦凉清泄,芳香开化,善清热解毒、化痰开窍、息风定惊;玳瑁质重镇潜,甘寒清解兼补,善清热解毒、平肝镇心;冰片辛散苦泄,芳香走窜,微寒清凉,善清热开窍;安息香辛散苦泄,芳香走窜,性平不偏,善开窍辟移醒神。四药相合,可助君药清热解毒、开窍镇惊之力,故为臣药。 朱砂甘寒清解,质重镇怯,有毒而力强,既镇心安神、定惊,又清热解毒;琥珀重镇行散,甘淡渗利,性平偏凉,善镇心安神;雄黄辛散苦燥,温毒峻烈,善燥湿祛痰、解毒辟秽。三药相合,可增君臣药清热解毒、开窍镇惊之功,故为佐药。 全方配伍,辛香开窍,寒凉泄热,共奏清热解毒、开窍镇惊之功,故善治热病属热入心包、热盛动风证,症见高热惊厥、烦躁不安、神昏谵语及小儿急热惊风。 口服。散剂:一次2g,一日1次。小儿3岁以内一次0.5g,4~6岁一次1g,或遵医嘱。丸剂:一次1丸,一日1次。小儿遵医嘱。 孕妇禁用。寒闭神昏者不宜使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食物。因其含有毒的朱砂、雄黄,故不宜过量服用或久服,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在治疗过程中如出现肢寒畏冷、面色苍白、冷汗不止、脉微欲绝,由闭证变为脱证时,应立即停药。高热神昏、小儿急惊风等口服本品困难者,可鼻饲给药。 散剂:每瓶装2g;每袋装2g。丸剂:每丸重3g。 万氏牛黄清心丸牛黄、黄连、黄芩、栀子、朱砂、郁金。 清热解毒,镇惊安神。 热入心包、热盛动风证,症见高热烦躁、神昏澹语及小儿高热惊厥。 方中牛黄苦凉清泄,芳香开化,善清热解毒、化痰开窍、息风定惊,故为君药。 黄连、黄芩苦寒清泄,善清热泻火解毒;栀子苦寒降泄清利,善清热泻火,解毒利尿,导热下行。三药相合,可助君药清热泻火解毒之功,故为臣药。 朱砂甘寒清解,质重镇怯,有毒而力强,既镇心安神、定惊,又清热解毒;郁金辛行散,苦泄降,寒清凉,善凉血清心、行气解郁。二药相合,既助君臣药清热解毒,又镇惊安神,故为佐药。 全方配伍,苦寒香窜,共奏清热解毒、镇惊安神之功,故治热入心包、热盛动风证,症见高热烦躁、神昏澹语及小儿高热惊厥。 口服。一次2丸(每丸重 1.5g),或一次1丸(每丸重3g),一日2~3次。 孕妇慎用。虚风内动、脱证神昏者不宜使用。外感热病表证未解时慎用。因其含朱砂,故不宜过量服用或长期服用。肝肾功能不全或造血系统疾病患者慎用。高热急症者,应采取综合治疗。 大蜜丸:每丸重1.5g或3g。浓缩丸:每4丸相当于原药材1.5g。 清开灵口服液(胶囊、软胶囊、颗粒、滴丸、片、泡腾片)胆酸、猪去氧胆酸、黄芩苷、水牛角、金银花、栀子、板蓝根、珍珠母。 清热解毒,镇静安神。 外感风热时毒、火毒内盛所致的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咽喉肿痛、舌质红绛、苔黄、脉数;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气管炎、高热等病症属上述证候者。 方中胆酸、猪去氧胆酸、黄芩苷具消炎、抗菌等作用,能消除因外感时毒引起的高热、咽痛等症状。 金银花甘寒清泄,轻扬疏透,既疏散风热,又清热解毒;栀子苦寒降泄清利,善泻火除烦、凉血解毒,兼清热利湿,导热外出;板蓝根苦泄寒清,善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三药相合,具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凉血利咽之功。 水牛角苦寒清泄,咸入血分,善清营凉血、解毒定惊;珍珠母介类质重镇潜,咸寒清泄兼补,入心、肝经,既清心肝之火,又镇惊安神。二药相合,具清热、镇惊、安神之功。 全方配伍,古今并用,主苦寒清泄,兼以重镇,共奏清热解毒、镇静安神之功,故善治外感风热时毒、火毒内盛所致的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咽喉肿痛,舌质红绛、苔黄,脉数;以及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气管炎、高热等病症属上述证候者。 口服。口服液:一次20-30ml,一日2次,儿童酌减。胶囊剂:一次2~4粒,一日3次,儿童酌减或遵医嘱。软胶囊:一次1~2粒(每粒装0.4g),或一次2~4粒(每粒装0.2g),一日3次,儿童酌减或遵医嘱。颗粒剂:一次3~6g,一日2~3次,儿童酌减或遵医嘱。滴丸:一次10~20g,口服或舌下含服,一日2~3次,儿童酌减或遵医嘱。片剂:一次1~2片,一日3次,儿童酌减或遵医嘱。泡腾片:热水中泡腾溶解后服用,一次2~4片,一日3次,儿童酌减或遵医嘱。 孕妇禁用。风寒感冒者不适用。久病体虚者如出现腹泻时慎用。脾虚便溏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不宜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口服液:每支装10ml。胶囊剂:每粒装0.25g(含黄芩甘10mg)。软胶囊:每粒装0.4g(含黄芩苷20mg);或每粒装0.2g(含黄岑苷10mg)。颗粒剂:每袋装3g。滴丸:每10丸重0.35g。片剂:每片重0.5g(含黄芩苷20mg)。泡腾片:每片重1g(含黄零10mg)。 二、温开剂苏合香丸 苏合香、安息香、人工麝香、冰片、沉香、檀香、木香、香附、乳香(制)、丁香、荜茇、白术、诃子肉、朱砂、水牛角浓缩粉。 芳香开窍,行气止痛。 痰迷心窍所致的痰厥昏迷、中风偏瘫、肢体不利,以及中暑、心胃气痛。 方中苏合香芳香辛散,温通开郁,善开窍醒神、辟秽化浊、温通止痛;人工麝香辛散温通,芳香走窜,善开窍醒神、活血止痛;冰片辛散苦泄,芳香走窜,微寒清凉,善开窍醒神、清热止痛;安息香辛散苦泄,芳香走窜,性平不偏,善开窍辟秽醒神、活血行气止痛。四药相合,既善芳香开窍,又行气止痛,故为君药。 沉香辛香行散温通,味苦质重下行,善行气止痛、降逆止呕;檀香辛香行散温通,善行气止痛;木香辛香温通,苦燥而降,可升可降,善行气调中、止痛健脾;香附辛香行散,微苦略降,微甘能和,平而不偏,善疏肝行气止痛;制乳香辛香行散,苦泄温通,善活血行气、通络伸筋;丁香辛香温散沉降,善温中散寒、下气降逆;荜茇辛热行散,善温中散寒、行气止痛。七药相合,既助君药行气止痛、开窍辟秽,又温中散寒、活血化瘀,故为臣药。 白术甘补渗利,苦温而燥,善补气健脾。祛湿化浊;诃子肉苦能泄降,酸涩收敛,平而偏凉,善收涩敛气、“泻气消痰”;朱砂甘寒清解,质重镇怯,有毒而力强,善镇心安神、定惊;水牛角浓缩粉苦咸寒苦寒清泄,咸入血分善凉血清心定惊。前两药相合,既燥湿消痰又补气涩敛而防香散耗气之弊;后二药相合,可收清热镇心、安神定惊之效,故为佐药。 全方配伍,主辛香温散,兼补涩寒清,共奏芳香开窍、行气止痛之功,故善治痰迷心窍所致的痰厥昏迷、中风偏瘫、肢体不利,以及中暑、心胃气痛。 口服。一次1丸,一日1~2次。 孕妇禁用。热病、阳闭、脱证不宜使用。中风病正气不足者慎用,或配合扶正中药服用。因其含朱砂,且易耗伤正气,故不宜过量服用或长期服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服用本品,应结合其他抢救措施;中风昏迷者宜鼻饲给药。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水蜜丸:每丸重2.4g。大蜜丸:每丸重3g。 第十节固涩剂功效:收敛固涩,兼补气、益肾、温肾、健脾 主治:表虚卫外不固、肾气亏虚、脾肾阳虚等引发的病证 分类 ①益气固表剂:益气、固表、止汗 ②固脬缩尿剂:补肾缩尿 ③固精止遗剂:补肾固精 ④涩肠止泻剂:温肾健脾、涩肠止泻 注意事项:大多酸敛甘补,火热、血瘀、气滞、食积、湿热等实邪患者不宜使用 来源:必备掌中宝 一、益气固表剂 玉屏风胶囊(颗粒口服液) 黄芪、白术(炒)、防风。 益气,固表,止汗。 表虚不固所致的自汗,症见自汗恶风、面色觥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 方中黄芪甘微温而补升,善补气固表止汗,恰中病的,故为君药。 炒白术甘补渗利,苦温而燥,善健脾益气、固表止汗。与君药合用,补气固表止汗力更强。如此,使气旺表实,汗不得外泄,风邪不易内侵,故为臣药。 防风辛微温发散,甘缓不峻,善祛风解表。与君臣药相伍,补敛中寓散泄;、术得防风,固表而不留邪;防风得芪、术,祛邪而不伤正,故为佐药。 全方配伍,补中兼疏,寓散于收,共奏益气、固表、止汗之功,故善治表虚不固所致的自汗恶风、面色恍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 口服。胶囊剂:一次2粒,一日3次。颗粒剂:开水冲化,一次1袋,一日3次。口服液:一次10ml,一日3次。 热病汗出、阴虚盗汗者慎用。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 胶囊剂:每粒装0.5g。颗粒剂:每袋装5g。口服液:每支装10ml。 二、固脬缩尿剂缩泉丸 益智仁(盐炒)、乌药、山药 补肾缩尿。 肾虚所致的小便频数、夜间遗尿。 方中益智仁辛温香燥,温补固涩,盐炒后辛燥之性减缓而温涩之能却增,善温肾阳、缩小便,治肾气虚寒之遗尿、尿频,故为君药。 乌药辛温香散,善温肾气,散膀胱冷气而助气化,以增君药的温肾缩尿之功,故为臣药。 山药甘补兼涩,性平不偏,善益气养阴、固精缩尿,既助君臣药之力,又制其温燥,故为佐药。 全方配伍,温固而不燥热,共奏温肾祛寒、缩尿止遗之功,故善治肾虚所致的小便频数、夜间遗尿。 口服。一次3~6g,一日3次。 肝经湿热所致的遗尿与膀胱湿热所致的小便频数忌用。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饮酒,忌食辛辣、生冷及冰镇食物。 每20粒重1g。 三、固精止遗剂 金锁固精丸 沙苑子(炒)、芡实(蒸)、莲子、莲须、龙骨(煅)、牡蛎(煅)。 固肾涩精。 肾虚不固所致的遗精滑泄、神疲乏力、四肢酸软、腰酸耳鸣。 方中炒沙苑子甘温补涩,不燥不烈,善补肾助阳固精,故为君药。 莲子甘补涩敛,平而不偏,善补脾止泻、益肾固精;蒸芡实甘补涩敛,平而不偏,善补脾祛湿,益肾固精。二药相须为用,既益肾固精以助君药,又健脾以补虚强体,故为臣药。 莲须涩能敛,平偏凉,功专固肾涩精;龙骨、牡蛎涩敛而平,均善收敛固涩而止遗滑。三药相合,可使君臣药固精之功大增,故为佐药。 全方配伍,甘补涩敛,平和不峻,既补肾 助阳,又固精止遗,故善治肾虚不固所致的遗精滑泄、神疲乏力、四肢酸软、腰酸耳鸣。 口服。淡盐水送服,一次1 丸,一日2次。 湿热下注扰动精室所致的遗 精、早泄者不宜使用。服药期间,不宜食用辛辣、油腻食物,不宜饮酒。慎房事。 每丸重9g。 四、涩肠止泻剂四神丸(片) 补骨脂(盐炒)、肉豆蔻 (煨)、吴茱萸(制)、五味子(醋制)、大枣(去核)、生姜(未列于处方中,制法中有生姜)。 温肾散寒,涩肠止泻。 肾阳不足所致的泄泻,症见肠鸣腹胀、五更泄泻、食少不化、久泻不止、面黄肢冷。 方中盐炒补骨脂苦辛温燥,温补涩纳,善补肾助阳,温脾止泻,恰中病的,故为君药。 煨肉豆蔻温而涩敛,辛香燥散,善温脾暖胃,涩肠止泻,可助君药温脾止泻,故为臣药。 制吴茱萸辛热香散,苦降而燥,有小毒,力较强,善温中散寒、助阳止泻;醋五味子酸敛质润温补,善固肾涩肠止泻。二药相合,助君臣药温肾散寒,温脾止泻,故为佐药。 大枣甘温补缓,善补脾益胃、调和药性;生姜辛微温而发散,善温中散寒开胃。二者相合,既健脾开胃以增药力,又调和诸药,故为佐使药。 全方配伍,温补固涩,共奏温肾散寒、涩肠止泻之功,故善治肾阳不足所致的泄泻,症见肠鸣腹胀、五更泄泻、食少不化、久泻不止、面黄肢冷。 口服。丸剂:一次9g,一日1~2次。片剂:一次4片,一日2次。 湿热痢疾、湿热泄泻者忌用。忌食生冷、油腻食物。 丸剂:每袋装9g,每瓶装27g。片剂:每片重0.27g,或0.35g,或0.6g。 固本益肠片党参、黄芪、补骨脂、白术(炒)、山药(麸炒)、炮姜、当归(酒制)、白芍(炒)、延胡索(醋制)、木香(煨)、地榆炭、赤石脂(煅)、儿茶、甘草(炙)。 健脾温肾,涩肠止泻。 脾肾阳虚所致的泄泻,症见腹痛绵绵、大便清稀或有黏液及黏液血便、食少腹胀、腰酸乏力、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慢性肠炎见上述证候者。 方中党参甘补而平,不燥不腻,善补中益气;黄芪甘微温补升,善补气健脾,升举清阳;补骨脂苦辛温燥,温补涩纳,善温补脾肾之阳,固肠止泻。三药相合,善健脾益气,温阳止泻,故为君药。 炮姜苦辛温散,微涩兼收,善温中散寒止泻;炒白术甘补渗利,苦温而燥,善补脾燥湿止泻;麸炒山药甘补兼涩,性平偏温,善补脾益肾、涩肠止泻。三药相合,补脾土,散中寒,促运化,涩肠滑,以助君药健脾温肾,涩肠止泻,故为臣药。 酒当归甘能补润,辛温行散,善补血活血;炒白芍甘补酸敛,苦微寒兼清泄,善养血缓急止痛;醋延胡索辛散苦泄温通,善活血行气止痛;煨木香辛香温通,苦燥而降,可升可降,善行气止痛,实肠止泻。四药相合,善理血行气,散滞止痛,止泻。地榆苦降泄,酸收敛,微寒清,炒炭涩敛增而寒性减,善凉血止血,涩肠止泻止痢;儿茶涩敛苦泄,微寒能清,善收敛止血止泻;煅赤石脂甘温调中,酸涩收敛,质重走下,善涩肠止泻固脱。三药相合,既助君药涩肠止泻止血,又因凉涩以防君臣药温燥行散太多太过。凡此七药,共为佐药。 炙甘草甘补和缓,平而偏温,善补脾益气,缓急止痛,调和诸药,故为使药。 全方配伍,温补敛涩兼行散,共奏健脾温肾,涩肠止泻之功,故善治脾肾阳虚所致的泄泻,症见腹痛绵绵、大便清稀或有黏液及黏液血便、食少腹胀、腰酸乏力、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以及慢性肠炎见上述证候者。 口服。一次小片8片,大片4片,一日3次。30日为一个疗程,连服2~3个疗程。 湿热痢疾、泄泻者忌服。忌食生冷、辛辣、油腻食物。 素片:小片每片重0.32g,大片每片重0.6g;薄膜衣片:大片每片重0.62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