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 (1)年龄:14岁以下的男女儿童。 (2)厌食时间:6个月及6个月以上。 (3)食量:3岁以下儿童每天谷类食物摄取量不足50克,3岁以上儿童每天谷类食物摄取量不足75克,同时,肉、蛋、奶等摄入极少。 (4)膳食调查:蛋白质、热能摄入量不足供给量标准的70%~75%,矿物质及维生素摄入量不足供给量标准的5%。 (5)生长发育:身高、体重均低于同年龄正常平均水平(除外遗传因素);厌食期间身高、体重未增加。 (6)味觉敏锐度降低,舌菌状乳头肥大或萎缩。 (7)除掉病因以后,食欲逐渐恢复正常。 如何诊断?1.年龄1岁以下的婴儿,特别是新生儿有明显食欲低下者,多为疾病所致,特别应注意败血症,结核病,佝偻病和各种营养缺乏症等,幼儿和年长儿要特别注意各种不良饮食习惯和情绪等神经精神因素的影响。 2.家庭环境情况家庭条件较好的子女,因过分溺爱,过分担忧小儿健康和营养,采取诱骗,打骂,多给零食等方法,企图让小儿多吃,结果常适得其反;一些父母对子女不够关心,影响小儿情绪和食欲。 3.食欲减退的程度轻度食欲不良可能是正常个体差异或零食过多等不良习惯所致,严重食欲减退或拒食常提示潜在疾病的存在。 4.有无伴随症状虽有轻度食欲不良,但小儿活泼,愉快,精神饱满无症状者,多为正常,伴有疲倦,精神萎靡,低热者,多系结核或其他感染,伴有腹疼和便血者应注意胃,十二指肠溃疡,寄生虫等,伴反应迟钝,皮肤粗糙,少汗和发育不良者,应注意甲状腺功能低下,伴多汗,肋骨串珠,方额,颅骨软化等骨骼改变系佝偻病。 遇有厌食患儿,首先要仔细询问病史,作好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化验,分清是否由于全身或消化系统疾病引起,是否药物影响,有否微量元素或内分泌素缺乏,还要调查患儿家庭,托儿所及学校环境,有无不良精神刺激与不良的饮食卫生习惯,然后确定病因。 临床上,常有家长自诉小朋友食欲不好,是不是得到“厌食症”呢?其实,并不是凭“食欲不振”就诊断为“厌食症”;所谓的厌食症,必须先排除宝宝是否罹患有感冒或内科慢性疾病(例如:长期泄泻,慢性肝炎,肺结核),如果是因为上述原因,此时的厌食是自然的,等到疾病痊愈后,厌食应该会改善;真正的厌食是指小朋友长时期食欲不振,看到食物也不想吃,甚至拒吃,这种情形一般连续两个月以上,如此,才符合所谓的“厌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