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药童带你认中药 第18期:薏苡仁 薏苡仁 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薏苡的成熟种仁。 我国大部地区均产, 主产于福建、河北、辽宁等地。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 晒干,打下果实,再晒干, 除去外壳及种皮。生用或炒用。 甘、淡,微寒。 归脾、胃、肺经。 利水渗湿,健脾, 除痹,清热排脓。 ▼ 1、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脚气及脾虚泄泻等。 薏苡仁淡渗利湿,兼能健脾,功似茯苓。凡水湿滞留,尤以脾虚湿胜者为适用。 脾虚湿胜之食少泄泻、水肿腹胀、脚气浮肿,皆可用本品配伍利湿、健脾的药物。 又本品性偏微寒,能清利湿热,亦适用于湿热淋证,如《杨氏经验方》单用薏苡仁煎服,治疗沙石热淋。 本品亦适用于湿温病邪在气分,湿邪偏胜者。常与杏仁、蔻仁、半夏、厚朴等药同用。如三仁汤、藿朴夏苓汤。 2、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挛急。 本品既能渗湿,又能舒筋脉,缓和挛急。如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以本品佐麻黄、杏仁、甘草,治风湿病人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 《食医心镜》薏苡仁粥,用薏苡仁为末煮粥,日日食之,治久风湿痹,筋脉挛急,水肿等。 3、用于肺痈、肠痈。薏苡仁能清热排脓,治疗内痈。 治肺痈咳吐脓痰,可与苇茎、冬瓜仁、桃仁配伍,即苇茎汤;治肠痈,可与败酱草、丹皮、桃仁等配伍。 ▲近距离地观察一下薏苡仁 10~30g。本品力缓,用量须大,宜久服。健脾炒用,其余生用。除入汤剂、丸散外,亦可作羹或与粳米煮粥、饭食用,为食疗佳品。 《别录》:“除筋骨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 《食疗本草》:“去干湿脚气。” 《本草纲目》:“意苡仁,阳明药也,能健脾益胃。虚则补其母,故肺痿、肺痈用之。筋骨之病、以治阳明为本,故拘挛筋急、风痹者用之。土能胜水除湿,故泄泻、水肿用之。 《本草新编》:“薏苡仁最善利水,不至耗损真阴之气,凡湿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视病之轻重、准用药之多寡,则阴阳不伤,而湿病易去。 故凡遇水湿之症,用薏仁一、二两为君,而佐之健脾去湿之味,未有不速于奏效者也,倘薄其气味之平和而轻用之,无益也。 《神农本草经》认为薏苡仁: 薏苡仁,味甘,微寒。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其根,下三虫。一名解蠡。生平泽及田野。 翻译成现代文就是—— 薏苡仁,味甘,性微寒。主治筋拘挛急紧,不能屈伸的风湿痹痛;具有使湿气下行的作用。长期服用能使身体轻巧,补益气血。它的根能驱除蛔虫、赤虫、蛲虫等。又被称为解蠡。产于水草丛杂的平地及田野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