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洪涝灾害后 人类常见疾病中医药防治 近期我省河南遭受洪涝灾害,73站(占比约38%)累积降水量超过毫米,最大新密白寨毫米,郑州市的郑州、登封、新密、荥阳、巩义五站日降水量超过有气象记录以来极值,20日16-17时郑州本站降雨量达.9毫米,超过我国陆地小时降雨量极值。 天灾突如其来 但人情常在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汛情就是命令!党有号召,团有行动!战汛情,乘风破浪 抗险情,奋勇而上 但灾情过后 我们仍不能掉以轻心 为预防和治疗洪涝灾后引发的各项疾病,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疫方面的重要作用,河南省卫生健康委中医院组织专家团队制订了《河南省洪涝灾害成人常见疾病中医药防治方案(年版)》,现推荐参考。 1 痢疾 痢疾是因外感时行疫毒、内伤饮食而致邪蕴肠腑脂膜,气血凝滞,传导失司,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症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一、临床表现 起病急,有畏寒、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先为稀水样便,1~2天后稀便转成脓血便,每日排便数十次,量少,失水不显著,常伴肠鸣音亢进或左下腹压痛。 二、治疗(一)辨证论治1.湿热痢主症:腹痛阵阵,痢下赤白脓血,口干喜饮或伴发热,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呕恶。舌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解毒,调气行血。 方药:芍药汤加减。白芍30g、当归15g、黄连15g、槟榔6g、木香9g、炙甘草6g、大黄9g(后下)、黄芩15g、肉桂6g。颗粒剂或中药饮片水煎服,每日1剂。中成药:香连片(丸)、复方黄连素片。2.寒湿痢主症:腹痛拘急或胀满,喜温喜暖,下痢白多赤少或纯白冻,头沉身重。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治法:温中燥湿,调气和血。方药:不换金正气散加减。苍术12g、陈皮12g、姜半夏10g、厚朴10g、藿香12g、甘草6g、生姜10g、大枣10g。颗粒剂或中药饮片水煎服,每日1剂。中成药:藿香正气丸(胶囊、滴丸、水)。 (二)特色疗法1.针灸:神阙(灸)、足三里、关元、脾俞、胃俞。2.耳穴:大肠、小肠、胃、脾、神门。3.拔罐:天枢、脾俞、胃俞、大肠俞、中脘、足三里、上巨虚。 (三)名老中医经验方红白痢疾方:白头翁30g、马齿苋30g、生山楂30g、生薏苡仁30g。水煎服,日1剂。适用于湿热型痢疾。 三、预防及注意事项1.不进食未洗净的瓜果、蔬菜,少吃熟肉、凉拌菜;食物加工要煮透,防止饭菜被苍蝇叮爬。2.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进食前要洗手。3.不随地大小便,与患者和带菌者早期隔离。4.鲜马齿苋煎服、凉拌;大蒜适量,生吃。 2 泄泻 泄泻常由外感湿热,内伤饮食等因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诱发以大便稀薄、次数增多为主症的疾病。 一、临床表现 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清稀;或便次不多,但粪质清稀,甚至如水状;或大便溏薄,完谷不化,便中无脓血。 二、治疗(一)辨证论治1.寒湿泄泻主症: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舌苔白腻,脉濡缓。治法:芳香化湿,解表散寒。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15g、白术20g、陈皮15g、姜半夏10g、大腹皮18g、白芷10g、紫苏12g、茯苓20g、厚朴10g、桔梗10g、甘草6g、生姜10g、大枣10g。颗粒剂或中药饮片水煎服,每日1剂。 中成药:藿香正气丸(胶囊、滴丸、水)。 2.湿热泄泻主症: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或身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治法:清肠利湿。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葛根15g、黄芩15g、黄连15g、金银花10g、马齿苋20g、生薏苡仁30g、厚朴10g、茯苓20g、泽泻15g、车前子30g(包煎)、甘草10g。颗粒剂或中药饮片水煎服,每日1剂。中成药:香连片(丸)、葛根芩连片。 3.伤食泄泻主症:泻下稀便,臭如败卵,伴有不消化食物,脘腹胀满,腹痛肠鸣,泻后痛减,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治法:消食导滞。方药:保和汤加减。炒神曲15g、焦山楂15g、炒莱菔子30g、法半夏10g、陈皮15g、茯苓20g、连翘15g、枳实12g、槟榔10g、炒鸡内金15g。颗粒剂或中药饮片水煎服,每日1剂。中成药:保和丸、健胃消食片、香砂养胃丸。 4.脾虚泄泻主症:稍进油腻食物或饮食稍多,大便次数明显增多而发生泄泻,伴有不消化食物,大便时泻时溏,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舌淡苔白,脉细弱。治法:健脾益气,和胃渗湿。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20g、炒白术20g、茯苓20g、甘草6g、砂仁6g(后下)、陈皮15g、桔梗15g、白扁豆20g、炒山药20g、炒薏苡仁20g。颗粒剂或中药饮片水煎服,每日1剂。中成药:参苓白术胶囊(片)、资生丸。 (二)特色疗法1.拔罐:天枢、大肠俞2.穴位贴敷:神阙、天枢。3.针灸:神阙(灸)、关元、天枢、足三里。 (三)名老中医经验方藿香八味饮:藿香10g、佩兰10g、炒苍术10g、炒白术10g、白豆蔻8g(后下)、砂仁8g(后下)、肉豆蔻10g、生薏苡仁15g。水煎服,日1剂。适用于寒湿型泄泻。 三、预防及注意事项1.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2.不要饮用不洁的河水、井水等;不要食用馊腐变质的食物。3.不要在过于寒凉湿冷的地方坐卧过久。4.食疗:鲜马齿苋煎服、凉拌;大蒜适量,生吃;花椒,水煎服。 3 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变质或有毒食物出现的以呕吐、腹痛、腹泻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一、临床表现有明确进食不洁或有毒食物史,症状多为胃脘部或脐周疼痛,恶心、呕吐,腹泻,多为黄色水样便或稀烂便,一日数行等。 二、治疗(一)辨证论治1.湿热内蕴主症:起病急骤,吐泻并作,脘腹疼痛,吐下急迫,或泻而不爽,其气臭秽,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多滑数或濡数。治法:清热利湿。方药:葛根芩连汤加减。葛根15g、金银花15g、茯苓15g、黄芩10g、车前子10g(包煎)、黄连6g、炒神曲10g、生山楂15g、炒麦芽15g、甘草6g。颗粒剂或中药饮片水煎服,每日1剂。中成药:葛根芩连片、保和丸。 2.寒湿内困主症:呕吐清水,泻下清稀,甚至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口淡不渴,小便清而量少,或兼有恶寒,头痛,肢体酸痛。舌苔白腻,脉濡缓。治法:芳香化湿,散寒和中。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10g、紫苏叶10g、大腹皮10g、炒白术10g、厚朴10g、半夏10g、白芷10g、茯苓15g、桔梗8g、甘草8g、干姜5g、生姜5g、草果5g、大枣10g。颗粒剂或中药饮片水煎服,每日1剂。中成药:藿香正气丸(胶囊、滴丸、水)。 (二)特色疗法1.中药热奄包:腹部。2.穴位按摩:内关、足三里。3.艾灸:神阙、中脘、足三里。 (三)名老中医经验方绿豆甘草山楂汤:绿豆50~g、生山楂50g、生甘草10g、白扁豆15g、生姜10g、红糖30g。水煎服,日1剂。适用于各型食物中毒。 三、预防及注意事项1.食物要煮熟煮透,生熟分开,进食前要洗手。2.不吃馊腐变质或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水产品。3.不到无食品经营许可证的摊档购买食品,不自行采摘野生菌类、野菜和野果食用。4.警惕误食有毒有害物质,食品应储存在干燥、低温并且不易被鼠类、苍蝇、蟑螂侵害及杀鼠药等污染处。 4 感冒 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发病率高,不仅影响工作生活,有时还可伴有严重并发症,并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应积极防治。 一、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为主症,兼见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四肢酸困。 二、治疗(一)辨证论治1.暑湿伤表主症: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粘,鼻塞流涕,心烦口渴,或胸闷脘痞,腹胀,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方药:新加香薷饮加减。香薷10g、金银花15g、连翘10g、白扁豆花15g、厚朴花10g。暑热明显者,加黄连10g、山栀子10g、黄芩10g;肢体酸痛明显者,加藿香15g、佩兰15g;胸闷脘痞,腹胀,便溏者,加苍术15g、白豆蔻12g、陈皮10g;小便短赤者,加滑石15g、茯苓15g。颗粒剂或中药饮片水煎服,每日1剂。中成药:藿香正气丸(胶囊、滴丸、水)、保济口服液等。 2.风寒袭肺主症: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肢体酸痛,咽喉干痛,鼻塞,流清涕,喷嚏,或伴咳嗽。舌苔薄白,脉浮数或浮紧。治法:解表透邪。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荆芥9g、防风9g、羌活9g、柴胡15g、紫苏叶9g、白芷15g、细辛3g、生石膏(先煎)30g、金银花30g、桔梗9g、北沙参15g、葛根30g、炙甘草6g。咳嗽重者,加百部15g、杏仁10g、炙枇杷叶15g;咽痛重者,加射干9g、牛蒡子9g。颗粒剂或中药饮片水煎服,每日1剂。中成药: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散寒解毒口服液。 3.风热犯肺主症:身热,汗出不畅,头痛,咳嗽,痰粘或黄,咽喉干痛,鼻塞、流黄浊涕,口渴欲饮。舌边尖红,脉浮数。治法:疏风清热。方药:银翘散加减。金银花12g、连翘10g、竹叶10g、荆芥穗6g、薄荷6g(后下)、淡豆豉10g、桔梗6g、牛蒡子10g、芦根15g、柴胡18g、黄芩10g、生石膏30g、知母10g、甘草6g。头痛明显者,加桑叶15g、菊花15g;咳嗽痰多者,加川贝10g、杏仁12g;风热化燥伤阴,口干、鼻干、咽干,舌红少津者,加南北沙参各15g、天花粉15g。颗粒剂或中药饮片水煎服,每日1剂。 以上常见疾病预防及治疗 医院专家团队研制 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当然 灾情后做好个人卫生 才是预防灾后疾病的关键所在 平安和健康一样重要 河南加油 中国加油 编辑:陈智博 后期:吴晓杰 审核:刘新豪 责任编辑:田镇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