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病治疗好医院 https://m-mip.39.net/man/mipso_4658077.html 腹泻是临床中常见的症状,常发于夏秋两季,饮食不洁、腹部受凉、感染病毒、细菌等均可导致腹泻。 急性腹泻,如果处理得当,多可很快恢复。 如果腹泻不止怎么办?看中医如何用一招止泻! 病案分享L某,男,16岁,因“腹泻5天”于.02.23来诊。 01病史介绍腹泻5天,严重时一日泻下12次,多呈水样便。曾江门中医诊所就诊,效果欠佳,自服保和丸、藿香正气水亦改善不明显。 今日腹泻8次,水样蛋花样便,量中等,腥味重,无臭秽、酸臭的气味,腹泻前有腹胀,腹痛,肛门坠胀灼热感,大便不尽感,肠鸣矢气多,伴小便黄,量少,胃纳差,恶心欲吐,厌食油腻,嗳气,反酸,无口干口苦,饮水不多,喜温饮,睡眠可。 舌边红苔厚腻,脉数。 既往史:过敏性鼻炎 辅助检查: .2.23大便常规+潜血:红细胞+,白细胞+,转铁蛋白+,大便潜血试验+; 血常规:白细胞:10.82×/L,红细胞:5.82×/L,中性粒细胞计数:7.19×/L,HB:g/L。 02诊断中医诊断:泄泻病 西医诊断:腹泻 03辨证施治四诊合参,考虑太阴病,方予藿香正气散合分水神丹加减: 广藿香15g大腹皮15g紫苏叶15g甘草片6g蒸陈皮15g姜厚朴15g茯苓15g麸炒苍术15g法半夏15g白芷10g焦神曲30g盐车前子15g木香10g生姜15g,共三剂每日1剂水煎内服。嘱少量频服! 四日后患者母亲来门诊就诊,诉其子上药仅服1剂,即泻止而愈。 04按语辨病:本病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为水样便为主症,故为泄泻。虽大便常规提示白细胞+、红细胞+,大便潜血试验+,有便前腹痛及拉不尽感的表现,但大便无脓血,故可排除痢疾。 辨证:泄泻辨证首辨寒热虚实,本病起病急,病程短,腹泻前有腹胀腹痛,苔厚脉数均为实证。舌苔厚腻为湿盛的表现,但属寒湿还是湿热呢? 大便清稀,或如水样,泻物腥秽者,多属寒湿之证;大便稀溏,其色黄褐,泻物臭秽者,多系湿热之证;大便溏垢,完谷不化,臭如败卵,多为伤食之证。根据本案例大便的特点,水样蛋花样便,味腥,无臭秽、酸臭,且喜温饮,故为寒湿之证。虽然肛门灼热感、小便黄,舌红脉数多为热证的表现,但从整体来看患者仍以寒湿为主。故四诊合参,为“寒湿内滞”证。 选用藿香正气散原方,藿香正气散是由经方半夏厚朴汤加味变化而成,功能芳香辟秽化湿、理气和中止泻,小便不利,加用车前子,合苍术,即分水神丹(白术、车前子)之意,淡渗利湿,分利小便以止泻,加用木香以行气止痛。5天的泄泻一剂而止,可谓覆杯而愈、效如桴鼓。 本方需与葛根芩连汤、黄芩汤、五苓散鉴别: 葛根芩连汤:为治疗太阳、阳明合病之热性下利而兼表症者,症见:下利热臭(此为辨证关键)、汗出、微恶寒或不恶寒,而脉浮或浮滑数。可伴肛门灼热、口渴、尿黄等里实热见症。 黄芩汤: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黄芩汤由黄芩、芍药、炙甘草、大枣四味药组成,方中芍药甘草汤治腹痛,黄芩去热除烦,大枣安中,下利而兼腹痛、心烦者,有使用黄芩汤的机会,若兼呕,再加入小半夏汤即可,若兼里急后重,则以白头翁汤或白头翁加大黄汤为宜。 五苓散:太阳病表虚证,夹饮。本方可治疗水饮下趋之水泻不止,当兼有太阳表虚之发热、汗出、恶风;又有烦渴多饮、饮入即吐、小便不利、浮肿、舌胖大等水饮表现。 整理:田凤杰刘美方 指导老师:欧阳卫权 版权申明 本文版权归欧阳卫权经方工作室所有,个人转载不受限制,未经原作者允许,不能重新发表于任何个人或机构组织的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