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站在专业立场讲述通俗中医 这是书生第篇原创文章 不知为什么,书生周围有些中医们,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不怎么读书,或者不会读书,当然书生指的是中医书。至于其他的书,他们读得还是蛮多,蛮好,蛮有兴致的。毕竟,学业还是得要完成,阅读中外文献,写上几篇论文,是必不可少。工作上研究几篇最新指南与专著,同行学术好交流,临床看病好应用,也是必不可少。至于学业和工作之外,中医也是凡人,看什么书都不为怪,实属正常,不在此例。可中医人不看中医书,这有点不正常。书,不过是知识的一种载体,读不读书其实无所谓,学不学知识才重要。说到底,中医人不学习中医知识,这太不正常了,但这就是眼前的现实。现实里中医被西化的现象,大家有目共睹,这里不再多说,书生就从中医临证角度来浅谈一下该怎么读读中医书。从一则医案开始吧:有一同道之孙女,年仅两岁,患腹泻。先以渗湿分利无效,继投温中健脾,泻仍不止,乃邀会诊:视患儿形瘦,面色无华,汗多烦躁,常夜啼惊醒,指纹青淡,日泻七八次,食油泻甚。我根据《灵枢》“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不可饮以至剂”的原则,权借《金匮》治妇人脏躁之甘麦大枣汤,假其至平至甘之性,调治“阴阳形气俱不足”之疾,并于方中酌加蝉蜕、仙鹤草、楂炭,处方共用六味药,服二剂而泻止神安。——《医学生涯六十年?名老中医之路》陈源生这则医案出自重庆已故名老中医陈源生先生,载于《医学生涯六十年》一文,首刊在年《山东中医学院学报》“名老中医之路”专栏。不知道各位读到这则医案会怎么想,书生则是经过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赞叹不已:多么简洁的医文描述,多么高超的中医思维,多么精确的中医处方,多么满意的中医疗效。心里不住的赞叹感概,并忍不住想这才是真正的中医嘛。第二阶段——回顾常法:这是一则典型的常法无效,奇法制胜的小儿泄泻医案。读完后,书生在想自己曾经学习过什么相关知识?该如何诊治?何为常法?常法就是常人都知道的方法,常用的办法。对中医而言,小儿泄泻病诊治的常法如下表所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中医儿科学》主编:汪受传虞坚尔上面这种证型分类,是很多临床中医都熟知的。案中也有描述,患儿泄泻,“先以渗湿分利无效,继投温中健脾,泻仍不止”,其他医生以常规常法辨证论治无效。如果是你,接下来该怎么办?另延他医??可为何不能自己想法解决???第三阶段——惊叹奇法:于是本案的奇法就产生了。奇法——“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不可饮以至剂”——《黄帝内经?灵枢》处方:甘麦大枣汤加味甘草陈小麦大枣蝉蜕仙鹤草楂炭两剂而愈。这种思维与治法谁能想到?书生觉得,本案陈老先生奇法的产生有三点来源:一、中医基础扎实;二、临证经验丰富;三、精熟中医经典。何以见得?首先老先生也知晓治疗泄泻的常法,所以说是“先以渗湿分利无效,继投温中健脾,泻仍不止”。其次辩证精确,本案描述中先生并未明确所辨何证,只引经据典处方给药,这说明先生对经典的理解深透,并且由用药可以断定先生经验丰富。常法里的七种证型对于此病皆不合拍,这也说明教材的作用以及文字作用的局限。文字的作用是什么?——记录。能被记录下来的东西是有限的,文字对人引出的启发才是无穷的。可惜,当代中医教育阉割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功能。即便有所发散,也不是中医的味道了。不信?那本则医案里有哪些专业知识会让人体会到那种当下教育带来的“无知感”呢?第四阶段——奇法不过也是常法:陈老的奇法,对比一下,你知多少?1、①《黄帝内经?灵枢》②《灵枢?始终》③“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不可饮以至剂”2、①《金匮要略》②《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③脏躁病④甘麦大枣汤⑤甘草、小麦、大枣3、蝉蜕、仙鹤草、楂炭书生读这则医案时且惊且喜,并且羞愧不已。羞愧之处便是,这则医案仿佛读得懂,又仿佛不知所云。而对这三点专业知识,书生都一知半解,泛泛而已。甘麦大枣汤并未深思它的方义,也未想过扩展应用。蝉蜕或是取自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升降散”中升清之意。仙鹤草益气而敛,比乌梅、五味子、山萸肉又多益气之功。而楂炭,山楂糖炒后可止泻这是偏方验方,此处用楂炭或有此意。至于《灵枢?始终》篇几乎忘光,引文或知一二,仍未深思。假设书生也具备扎实的中医基础,丰富的临证经验以及精熟的中医经典这三个条件,那陈老的这则医案,他那令人惊叹的奇思妙法还会引起书生一读再读吗?未必了,因为如果书生具备这些条件,那陈老的这种奇法恐怕也不过是常法吧。试问,有谁会对着教材的常法一读再读,一思再思?对中医书而言,新虽然很重要,但某种程度上新却不如旧。那些古旧的文字早已化作经典,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考验,值得刻在心里,随时留用启发中医心智。有前辈提出这样的口号——读经典,做临床。做一个铁杆中医,就应该读中医书。有人也许问了,可是那些经典,已经读不大懂了。不用担心,医界书生陪着你,我们共同成长。艾迁明今天您打算给作者赞赏多少呢?
|